大数据时代给档案工作的挑战与启示
2017-07-07文/张旭
文/张 旭
大数据时代给档案工作的挑战与启示
文/张 旭
在大数据浪潮的引领下,我国各行业开展了广泛的大数据技术研究,那么,大数据与档案有什么关系,大数据时代又会给档案工作带来哪些挑战呢,档案工作者又该如何应对?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与档案的关系,探讨大数据时代电子档案归档“双套制”以及档案开放问题,为做好大数据时代档案工作打好基础
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海量、动态数据的有效集成,推动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进程,并有效节约社会治理的成本,已经吸引了世界多个的国际组织以及国家的关注。在大数据浪潮的引领下,我国档案部门迅速掀起了研究大数据的热潮,大数据、档案信息、大数据档案等概念在学术界反复地出现,那么到底大数据与档案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是我们研究大数据必须首先弄懂的一个问题。
一、大数据与档案的关系
大数据的概念应定义为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具有规模效应的数据集合。《档案法》规定: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单从档案的定义来看,除电子档案外,其他载体形式的档案与大数据没有任何关系,只有档案记录的信息可以称之为数据。从档案的特征来分析,档案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确定性及原始记录性。而大数据也具有类似的特征,大数据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其内容也具有确定性,且其记录的内容只反映事物已经完成的状态,同样具有原始记录性。因此,档案与大数据的关系仅是具有相似的特征,大数据是具有鲜明档案特性的数据集合。但是,从数据的保存价值来讲,有些数据集合对国家和社会没有永久的保存价值,不需要永久保存。真正与大数据有直接联系的,只有电子档案一种形式,电子档案与大数据之间是种概念与属概念的关系。
二、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做好电子档案归档工作
要应对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档案归档工作,首先要做好现阶段电子档案归档系统与办公系统的融合,加强电子公文流转系统的全程控制,按照公文起草、签发、拟办的过程存储形成的电子档案,确保公文类电子档案内容齐全。对于专业类电子档案,应由国家档案局会同专业部门,分门别类制定有关专业类电子档案数据标准,确保专业类电子档案的系统配置、标准规范的尽快落实。其次,要制定档案数字化计划,要着眼未来档案工作发展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档案数字化计划,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统一数据标准。最后,要瞄准大数据时代电子档案归档工作的需要,研究数据资源采集、管理、发布、分析、利用的数据平台模型,满足电子档案归档及管理的需要。
三、做好大数据时代档案开放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档案开放工作与社会的利用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大数据时代,做好档案开放工作是决定档案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
(一)大数据时代对档案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档案法》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1991年-2007年,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年均开放率仅为27.9%,而欧美多数国家档案开放率已达到或超过60%,美国的档案开放率甚至达到了90%以上,根据国家档案局统计,2009年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利用为1308万卷(馆藏档案为28089.2万卷,开放档案为6687.4万卷),可见,我国的档案开放率与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大数据时代,数据已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的利用与开发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如果不能及时地开放档案或数据,让社会公众掌握充分正确的数据,势必会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以及社会的创新力。美国联邦政府的数据开放策略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2009年5月至12月,美国联邦政府开放数据平台DATA.GOV共收到社会各界约900项开放数据的申请,美国联邦政府回复:16%的数据立即开放,26%将在短期内开放,36%将计划开放,还有22%因为国家安全、个人隐私以及技术方面的限制无法开放。因此,面对大数据时代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怎样顺应形势做好档案开放工作是档案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二)影响档案开放工作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看,影响档案开放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档案意识的原因,也有法律、人才队伍等方方面面的原因,诸多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我国档案开放工作进展得不甚理想。一是因为法律规定太笼统,《档案法》规定了档案应该开放的时限,而对于限制开放的规定则过于笼统,不够细致;另外,由于档案部门开放档案的责任太宽泛,社会各界对于利用档案的诉求也日益多元,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开放档案不仅意味着方便了档案利用,也意味着承担了更多的未知责任,档案利用现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反复在“告诫”档案工作者,开放档案一定要“慎之又慎”,这给档案开放工作确实带来了很多限制。
(三)如何做好大数据时代的档案开放工作
数据是大数据时代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数据采集和处理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的增长必然是几何数量的。面对这样庞大的数据量,如果单纯依靠单一部门(比如档案馆)的力量很难做好数据处理工作。对我国档案工作者来说,明确档案开放鉴定的主体,由档案专职人员负责档案及数据开放鉴定工作,制订限制开放及利用的清单,在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档案时,由档案移交单位提出档案开放意见,注明哪些档案或数据应该延期开放,延期多长时间,除此以外全部开放。同时,还要以法律的形式列出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免责条款,免除档案馆开放档案的责任,档案馆只负责提供档案利用,由于档案利用而延伸引起的各种责任则与档案馆无关。
四、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升档案信息综合服务能力
(一)搭建“智慧档案”服务平台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目前全国有400多个大中型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约占地级以上城市数量的60%以上。虽然“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城市运行与管理的各个系统已经在独立地发展,很多大中城市在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系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档案部门可以抓住建设“智慧城市”的机会,结合档案工作实际,提出一套“智慧档案”服务平台的完整指标体系,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向社会民众提供跨平台、跨设备和跨服务机制的档案数字服务,整合档案信息化建设形成的“信息孤岛”,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真正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挖掘、智能化应用,从而为社会创新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拓展档案信息服务领域
在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数据获取和利用的便捷性,在我们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能力的过程中,除了要开展档案信息化以及做好网络信息平台的整合,更重要的是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把档案信息服务领域延伸到手机及手持终端领域。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止2014年6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突破12亿户,而手机网民的数量已达5.27亿,手机用户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客户群体。档案部门要着眼于未来手机以及手持应用终端的市场,积极搭建具有拓展性的综合信息平台,开发多样的手机应用APP,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制订数据管理体系
大数据时代,任何一个机构都要面对海量数据,而且数据的格式是多种类型的,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很难做好数据的采集、利用工作。因此,档案部门要着眼于大数据时代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积极与信息化统筹部门合作,制订各种数据的管理体系,对于各行业产生的数据格式、元数据进行规范,确定数据的种类,构建数据检索系统,为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延安市儿童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