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住白鹿原上的乡愁

2017-07-07文/杨

陕西档案 2017年3期
关键词:白鹿原老先生契约

文/杨 雪

留住白鹿原上的乡愁

文/杨 雪

陕西省档案馆接待大厅宽敞明亮,十几份精心装裱的馆藏珍品档案复制件把大厅布置的古朴典雅。前些天一名来查档的老人紧盯着墙上悬挂的一件档案,激动地说:“嘹的很,嘹的很,感谢你们留住了历史,留住了乡愁”。老人为啥这样说呢,原来这是一份乾隆17年(1753年)陕西省白鹿原上的一份土地出让契约,老人在这份档案中看到了家乡熟悉的事物,勾起了小时候的回忆。

说起这批老档案接收进馆还有一段曲折的过程。当时陕西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看到西安晚报上的一篇《大扫除发现清朝文书》的新闻后,觉得这批档案很有收藏价值,几经周折联系到档案所有人王同锁老先生,通过沟通,希望能由陕西省档案馆来保存这批老档案。但是王老先生遗憾地告诉工作人员他已经答应其他机构个人来收藏这批档案。工作人员十分失望,但在遗憾之余希望能用真诚来打动老人,于是专门登门拜访了老人。在后续的几个月内,工作人员多次登门拜访,给王老先生详细讲解了国家和陕西档案发展状况,陕西档案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并多次专门把王老先生接到陕西省档案馆带领老人去装裱修复区,抢救仿真区和馆藏的珍品档案展参观。了解了陕西省档案馆的保存条件和抢救修复水平都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王老师渐渐松了口,说要回去和家里人商量,做做家里人工作。陕西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非常高兴,距离把档案收藏进馆又近了一步。就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期间,一个消息传来,王老先生出车祸了,大家赶紧去医院看望老人,在病床上,老人看到专程来看望自己的工作人员,激动他留下泪水说:“没想到陕西省档案局的工作人员这么好,为了我一个老头子跑了这么多趟,这些档案其实对我个人没什么用,都是家里老人在白鹿原上做公证人时期留下的,我都快入土了,啥也带不走了,这些档案如果去了你们那里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赠送给你们吧。”转头对陪床的女儿说:“女子,把这批老档案就无偿捐赠给陕西省档案馆吧,谁再给咱再多的钱咱也不要了”。

王老先生出院后几个月,身体康复一些,正式将114件清代档案无偿捐赠给省档案馆。这批契约、诉状、民风民俗档案,上起乾隆17年(1753年),下至民国21年(1932年),最早的档案距今已有260年。按时间划分乾隆时期10件、嘉庆时期4件、道光时期4件、咸丰时期3件、同治时期2件、光绪时期41件、民国时期2件、年代不详48件。种类有《新政考试时宜》3册、契约35件、诉状26件、分家借款字据18件、私人信件3件、民风民俗29件。档案内容有:《新政考试时宜》;变卖遗产、出卖土地、出卖房屋契约(红契9件、白契26件);借款利息、土地纠纷、偷卖牲畜诉状;分家、租地、借款字据;择日婚娶、破土修建房屋、祭祀占卜;食谱、家俱材料清单、修建房屋图纸等民风民俗,私人信件档案等。这批档案真实地反映了西安地区村民当时的生活方式,是清代西安地区地方产权转移、租赁、典当的原始凭证,也是该时期社会状况的缩影,对研究清代历史、买卖文契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这真是“开明老人无偿捐赠,白鹿原上留下乡愁,兰台使者传承历史,为国守史再创新功。”

(作者单位:陕西省档案局)

猜你喜欢

白鹿原老先生契约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绿洲里的老先生
100万只猫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
算卦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谢赫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