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研究

2017-07-06李善朋陈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

李善朋+陈莉

[摘 要] 阐述了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危害、原因以及缓解途径,通过分析,认为基层公务员出现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的是付出程度与回报期望的失衡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工作投入与物质利益、激励机制、心理需求之间的失衡。最后根据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出现的原因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缓解途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96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193- 03

1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根据2008年的重庆《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调查报告显示, 40%的公务员认为工作无意义,50%以上的公务员出现了职业倦怠,高达70%的公务员丧失了原有的工作激情。调查还指出其中县、乡一级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甚至低于普通老百姓。

2011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30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务员调查发现,50%以上的公务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在县乡工作的公务员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省市等单位的公务员,调查还发现乡镇一级的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最高,且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低。

2014中国社科院郑建君博士的《中国基层公务员心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78.89%的基层公务员或多或少存在着工作倦怠现象,甚至有6.40%出现重度工作倦怠。

由此可见,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必须得到重视与解决。

2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2.1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危害

2.1.1 影响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绩效

长期的职业倦怠使基层公务员办事效率降低、上级政策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为“脱”“懒”“混”。

“脱”指的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团体。执行政策时完全依赖于上级行政的命令,不能灵活解决问题,群众路线执行不彻底,遇问题不深入调查,对群众盼望解决的问题无动于衷,团队意识与合作观念薄弱,个人主义大行其道。

“懒”指的是不作为、无所为。对基层反映的问题不作为,不主动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不主动改善服务质量,不关心问题的解决,遇事互相推诿,拒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混”指的是工作没有计划性。对日常处理的工作抱着应付的心态,不讲效率;不主动思考问题的解决与工作的创新,自由散漫,出现迟到早退现象。

2.1.2 影响基层公务员的人际关系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主要影响四种人际关系:

在与同事的关系上,职业倦怠使基层公务员的情绪变得不稳定,逃避责任,经常与同事发生矛盾,并且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刻意疏远人群;

在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上,常常抱怨工作环境、领导方式等,对领导交代的工作与命令产生抵触,不认真完成工作任务,与上级的关系出现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在与群众的关系上,官本位思想严重,对人民群众的来访表现出不耐烦,态度蛮横无礼,故意刁难来办事的群众[1],造成与群众的关系产生严重的不协调。

在与家庭的关系上,职业倦怠导致基层公务员的幸福感降低,对家庭成员时有抱怨甚至发生家暴,使其逐渐偏离的正常的生活与工作轨迹。

2.1.3 影响基层公务员的身心健康

长期的职业倦怠往往会使基层公务员感到精神的疲倦与衰竭,导致精神不集中,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长期处于精神的压抑与紧张中,引起睡眠质量下降与饮食习惯改变,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对生活失去原有的自信,做事提不起兴趣,并伴随着挫败感和自我怀疑,时常感觉到生活的无助与困扰;对工作失去当初的热情和职业期望,对责任与义务的履行不彻底,影响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2.2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2.2.1 物质利益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基层公务员的大部分的任务都需要在有限的时间达成,而且随着机构整合和人员精简,基层公务员所要面对的工作较之前增加了很多,所以基层公务员无论在工作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但是由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层公务员数量的现实条件,不允许给予基层公务员过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基层公务员作为一名普通的社会成员,也存在“经济人”的特点,即社会活动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基层公务员的努力卻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就严重影响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长此以往,便使基层公务员产生了职业倦怠。

2.2.2 激励效果的不明显

激励机制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而存在的,如果组织的激励机制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就会导致组织成员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我国公务员的考核的内容有德、能、勤、绩、廉五项,但这五项内容的考核标准却难以把握,使考核的主观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过大。

对于大多数的基层公务员来说,对工作努力最期望的肯定方式是职位的晋升,但由于政府机构的规模和高等职位的有限性,并且职位的晋升竞争十分激烈,可谓是“万里挑一”,很难得到职位的晋升,晋升的无望又让基层公务员加剧了职业倦怠的产生。

2.2.3 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基层公务员作为一个完全的社会人,同样希望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归属感满足心理上的需求,但是基层公务员大多数工作是通过上级命令完成的,使基层公务员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来独立完成工作,降低了基层公务员成就感。

由于长期的科层制影响,我国基层政府的公务员管理中严重缺乏人本思想,使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的成长与发展长期得不到重视,也同时导致了基层政府过于重视任务本身,忽视基层公务员的身心健康等问题,使基层公务员对工作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出现职业倦怠。

3 缓解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途径

3.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构建合理的薪酬体系

公务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种类,不是以实现个人利益为目的,而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存在的,所以公务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预防盲目的攀比和个人享乐主义,从而降低工作带来的压力。基层公务员要树立“忠诚、为民、务实、清廉、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為追求,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摒弃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和物质利益的思想。应参照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促进基层公务员职级工资的改革,依据其担任的职务、德绩情况和工作年限确定职级工资档次,让很多没有提拔的基层公务员在薪资上能够有提升的空间,最大限度的体现薪资公平[2]。

3.2 关注组织公平,促进激励效果的发挥

对基层公务员的考核实行责任制,落实考核人考核责任,使被考核人的考核过程有据可查、考核结果有理可依;并且建立申诉机制,如果对考核的结果感到不满意,应该有专门的申诉部门受理其申诉,并在相关证据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如若属实,应追究其考核人的责任,保障基层政府考核的公平性。合理规划基层公务员的岗位轮换和晋升,打破用人时论资排辈的错误做法,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基层公务员的激励应该灵活运用,建立兼具公正性和激励性的奖惩体系[3],实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保证激励结果的准确性、作用性,预防或减弱职业倦怠带来的危害。

3.3 关注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合理干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预防有赖于基层政府的关注与重视。在日常管理中要引入心理素质测评的手段,及早发现并矫治基层公务员的心理问题[4],并且对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绩效做出及时的评价,以此提高基层公务员的成就感,防止职业倦怠的出现。职业倦怠的缓解要靠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引进EAP计划为基层公务员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解决基层公务员工作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缓解职业倦怠的危害。基层公务员自身也应寻找合理的宣泄方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空余时间多参加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文娱活动,转移工作带来的压力;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让工作有计划进行,以此消减工作繁杂引起的烦躁心情。

4 结 语

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所以对基层公务员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职业倦怠作为基层公务员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应该通过基层政府和基层公务员的共同努力,构建科学、公正的人员管理制度,在日常的工作中预防与缓解职业倦怠,从而促进基层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缪国书,许慧慧. 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探析——基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J]. 中国行政管理,2012(5):61-64.

[2]熊振华.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以南昌市乡镇公务员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5:36.

[3]文启.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32.

[4]崔世强.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以青州市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2:46.

猜你喜欢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浅谈心理疏导在基层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加强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监督体系建设刍议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河南省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分析
基于服务型政府的基层公务员培训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