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学习特征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2017-07-06吴红勤
【摘要】本文根据儿童的活泼个性和热爱想象的心理特征及无意学习、语言创造和意义先行的学习特性,灵活使用教材、改革教法,通过创设无意学习的环境,开展动中学习活动,实施形象的整体教学,引发想象,创造交流的空间,宽容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的创新错误,鼓励他们大胆学习等教学方式,充分开发孩子英语学习潜能,开展适应学生发展的英语教学。
【关键词】儿童特征 学习潜能 英语教学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111-02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发现,初次来到我们英语课堂的儿童绝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已具备了一些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潜能和技巧:孩子们很会察言观色地意会整体意义而不需要知道每一个个体词的意思;能创造性地利用已有的语言基础表达新的含义;他们擅长在无意中学习;喜欢想象热爱交流;乐于在所做的事情中寻求和创造乐趣……。小学英语教师作为孩子学习英语的启蒙者,可把握他们的语言学习特征,多方面挖掘和开发孩子的语言学习潜能,探索适应孩子学习英语的教学方法,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英语教学。
一、发挥无意注意的优势,创设无意学习的环境
我们经常发现从未走进英语课堂的孩子能说出一些短语,如hello\ sorry\thank you\come on \no problem等,这是他们在平时生活从电视或他人口中听到而“随手捡来”。他们在无意识中学会短语、短句的能力非常强,因此孩子在轻松且没压力的情境下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如果我们在课堂中设计一个游戏来让他们学习语言,虽然孩子们关注的是怎样玩、谁将取得游戏的胜利而不是学习语言(这是儿童心理的一个特点),但也没关系,因为他们将在积极参与中重复接触或使用某一语言(短语或短句),这样孩子们就在玩中不知不觉地“捡到”了我们要教学的知识。
孩子有这“随手捡来”的学习语言的能力,但孩子也不是把所有听到的都能捡回来,他们往往捡那些重复率高、简短而有意义的chunks。因此,教师课内课外要尽可能使用一些短语,提供一些富有意义和趣味且又可以让他们捡到chunks 的活动,如:利用PEP教材中的Let?蒺s sing\Let?蒺s make\Let?蒺s chant\Story time播放或教唱儿歌,讲故事、做游戏、做手工、布置课室等出现重复多次的短语或短句的活动,创造无意学習环境。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认为PEP教材的这些环节不是重点而干脆不用,而有的却又把他们当作“三会”内容来教,加重教学任务。这都是忽视孩子的无意学习能力及曲解教材设计目的造成的,作为教师可以潜移默化地把这些教学内容渗透于课堂内外,让学生在轻松的心理环境下不知不觉地picking up chunks,发挥他们的无意注意的学习优势,增强学习效果及兴趣。
二、利用尽情想象的天性,创造快乐交流的空间
儿童喜欢想象,想象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乐趣,也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假如给他们描绘一个有八条腿、四双粉红眼睛的长舌妖怪,也许他们现有的词汇中没有一个能指代这样妖怪的名称,然而,根据言语描述再现一个妖怪形象却是他们思维活动中很平常的事。我们一旦接受想象在孩子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就会发现它给语言实际运用提供大量机会,因为想象使孩子有更多的东西通过语言与他人分享。
因此,我们教师需要在英语课堂中创建想象的元素,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激发他们用语言来分享各自观点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实际利用不同的声音、语调、动作、设问、隐藏事物、猜测等手段来引发他们的想象,启迪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句型:“What is it doing?”时,教师导入时故意用望远镜朝窗外的天空望,还不时发出惊讶、赞叹的声音,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惊奇地问起来……
S: What can you see?
T: I can see an elephant.
S: What is it doing?
T: Oh, it?蒺s flying in the sky.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也纷纷拿起自己的望远镜,或用双手甚至把书本卷起来当望远镜,展开丰富想象。他们在使用英语分享彼此奇异的想象如:A fish is dancing in the sea, a bird is drawing in the park ,a dog is drinking coke in Macdonald?蒺s… 时,兴致勃勃地进行对话,那么的兴奋、投入。想象令他们拥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及更强的分享欲望,是讨论正常现象所不可比拟的。
三、认可使用语言的创造力,宽容“创新”中的错误
学生创造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表现在他们能巧妙地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及词汇来表达新语言。例如,在五年级的英语课堂中,当教师问学生有关其同伴画的情况:“What?蒺s in the picture?”,他答:“There?蒺s a cup.”,“What?蒺s the cup like?”“It has an ear. Its ear is very big”他还没有学过handle 这个词,但他会运用已学过的ear、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知识来表达the handle of the cup,教师没有指出他的“用词不准”,而是认可他的语言创造。
认识到孩子学习语言的这一“创新”潜能,要求教师给学生创造地表达新内容的机会,允许学生犯这类“错误”,这就是鼓励他开口,用自己已有的语言基础解决语言新问题,并给予及时有助的反应,以便他印证自己的对语言内涵的理解是否正确。而不是一味为求语言的精确而纠正他的不当,打击他的使用语言的积极性,否认他的创造力。
四、顺应意义先行的心理,实施形象的整体教学
意义先行心理是指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首先关注的是发生什么事、是什么意思,而不是语言本身,只是在解决意义的过程中了解和使用了语言。例如,当你给孩子讲故事时,他想通过图画、及你的动作表情、声音弄明白故事情节,然后才去注意语言的表达形式。如果你一开始就一词一句地讲解、教读,学习每一句话,必然破坏故事的完整性,打击学生的兴趣。相反,如果你注意顺应他们意义先行的学习特点,根据故事发展需要有目的地巧妙地重现某一语言句式,陈述的同时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帮助他们理解了故事大意,让学生关注故事的发展中自觉注意到这重复的语言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模仿,这样的教学更有效。
孩子意义先行的兴趣特点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允许他们关注意义,注重整体性教学,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景,同时利用故事、交际活动、角色表演、直观手段、动作游戏等创设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有意义情景,在语境中理解和使用新语言。
五、把握活泼好动的个性,开展动中之教学
孩子能本能地把动作和语言的音与形联系起来理解语言的意义,并且乐于在动中学语言。根据这一学习特性,教师创设大量的活动让他们做些事情,如TPR活动、对话表演、手工制作,小组调查,游戏等让他们动起来的课堂活动,PEP小学英语课本中的Let?蒺s do,Let?蒺s make,Task time等教学设计就利用小学生动中学的学习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通过活动巩固所学,拓展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渠道,扩展知识面。同时,教师在呈现新内容时须用恰当的动作、手势、神态来帮助他们理解,把动作与单词结合起来帮助他们记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只有了解和利用儿童的学习语言的特点,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灵活使用教材,创新改革教法,才能有效开展适应孩子学习,适合孩子发展的小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
吴红勤(1970年2月-),女,汉族,广东省连州人,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英语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