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阅读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2017-07-06吴春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实践与研究文言文教学教学现状

吴春峰

【摘要】近年来在中考中,文言文占据得比重越来越大。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求七到九年级的学生可以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够借助文言文字典,课后注释等方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注重文言文的积累与运用,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审美。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初中语文 实践与研究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61-01

学生自小学升入初中以来,在语文的学习中增加了一项新的学习内容,那就是文言文的学习。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文言文都是一个很难攻破的课题。老师在讲学中对文言文的讲学费劲心思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同样是不得方法学习起来十分的吃力。想要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文言文的水平,就要对文言文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教学中的弊端,才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弊端

(一)教学方法简单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实践,笔者发现老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经常采取的教学方式就是“咬文嚼字”般的啃,一段段的讲,一句句的翻译。学生对文言文所讲述的内容并没有全面的了解,“咬文嚼字”式的教学只会使学生学习起来变得更加的困惑。

(二)应试教育使教学缺乏有效性

很多老师对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上都有个错误的认识。多数老师对文言文的教育采取的是应试十教育方式,考试考什么,老师就讲什么,从而忽略了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教学互动也少的可怜。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交流,文言文的学习效果難以提升。

(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低下

文言文的教学过于枯燥,学生学习也是十分的困难。满口的“之乎者也”并不符合现在初中生的胃口。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状语后置,通假字等技巧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的混乱。当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出现难点又无人辅助的时候就会放弃文言文的学习。

二、对文言文学习现状的分析

文言文的学习被戏称为“被遗忘的角落”。很多学生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目的性不是十分的明确。甚至还有很多的学生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完全的没有必要,初中学习文言文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过于的生硬,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这样机械的学习使学生过早的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失去兴趣,就会给老师的教学造成更大的阻碍,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文言文的教学与学习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三、针对文言文教育现状所采取的改善措施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不能因为教学中出现难点而选择放弃,而是应该迎难而上,积极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和老师可以共同进步。

(一)结合故事进行文言文教学

中国有很多家喻户晓的故事都是出自文言文之中,只是学生并不知道出处而已。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利用耳熟能详的古典故事进行教学,会使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更加的容易。对于初中生来说听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要比枯燥的学习更加感兴趣。所以在文言文教学开始时,老师可以根据所要讲的文章搜集一些相关的故事,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再进行文言文的讲学就会变得更加的容易。如《世说新语》中《咏雪》这篇文章。笔者在开讲之前先给学生介绍了一下谢道韫的人物背景,其次又给学生讲了一遍关于谢道韫咏雪的这个小故事。在学生基本上对这个故事有个了解之后再开始文言文的讲学。可以说开始的小故事就是整体的翻译了一遍文章,学生懂得了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学习起来就不会迷茫。

提高学生文言文的水平,老师只是其中的一个外力,最主要的力量还是源于学生。学生积累大量的古典故事不仅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还可以为文言文的阅读提供帮助。

(二)基础知识的积累

我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的上层建筑都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学习文言文同样也是如此。打好文言文的基础才可以谈对文言文的鉴赏等。初中文言文的基础包含了很多的方面,最常见的就是:通假字,倒装句,实词与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议等。而这些基础知识的讲解也正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都是学过就忘,再遇到再讲还是不理解。基于这样的一个教学特性,笔者在教学中常采取的措施就是边讲解边归类,学生边学习边总结。如“通假字”这个基础知识点。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表示“愉悦”的意思,这时就需要学生把这个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讲到《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这个通假字的时候,笔者就会提醒学生:“在之前我们还学到过一些通假字,你们还记得是什么了吗?”这样每涉及到一个类似的知识点就要求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不断的重复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总结文言文的学习规律,久而久之对文言文产生语感。

(三)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语感是文言文学习中追求的最终目标。新课标中也将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了教学目标之一。可见语感的重要性。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字的理解,对言语的形成综合分析的能力。简单的来说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变成一种无形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感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就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谓的诵读并不是不过脑子的机械般的朗读,这样的诵读也达不到教学的效果。笔者所说的诵读是带有感情,带有思考的朗读,每读过一遍文章都会有新的收获。

在诵读中笔者常先播放一遍课文的朗读录音,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之后再开始诵读。学生的诵读同样也需要环境。早自习的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时间。学生利用早自习进行诵读的时候,老师可以进行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诵读中存在的错误并及时的予以纠正,对诵读的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及时的鼓励,也可以由诵读比较好的学生作为范读带领其他学生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言文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文言文的教学困难重重,但是在教学中多总结,多反思,多探索就会使文言文的教学变得更加的容易,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敏.浅谈文言文字词教学技巧[J].文学教育(上);2013年02期

[2]雍海文.浅谈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9期

猜你喜欢

实践与研究文言文教学教学现状
大学数学建模大赛的实践与研究
试论多媒体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