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陌上桑》为例探讨古诗文的教学策略

2017-07-06陈玥

成才之路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陈玥

(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江苏 南通 226000)

摘 要:古诗文音韵和谐,节奏优美,用凝练的语言呈现出隽永的意境,引人入胜。文章从反复诵读、感受诗文美,自主品读、感悟形象美,对比朗读、感知写法美几方面,以《陌上桑》为例探讨古诗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陌上桑;古诗文;教学;古韵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74-01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刘老师选取了其中的第一部分作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华丽的铺陈叙述,只是行云流水般地将学生的活动进行了巧妙组织和引导。这是一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了解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本文就以《陌上桑》的一堂教学观摩课为例,探讨如何进行古诗文的教学。

一、反复诵读,感受诗文美

(1)读出韵律美。古诗文音韵和谐,节奏优美,适合反复吟诵。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上课伊始,刘老师就出示了读书任务,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拼音和注释,读通诗句、读懂意思。话音刚落,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有大声读的,有悄悄跟读的,有轮流读的,也有小组齐读的。刘老师行走其间,不时俯下身子仔细听一听,间或指导一两句。渐渐地,起先不自信的学生朗读的声音大了些,结结巴巴的声音也流畅了。刘老师再让学生开火车读、小组接读,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读,学生逐渐读出了古文的味道。六年级的学生诵读过的古诗不下百首,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诵读经验,完全知道哪里需要停顿,哪里需要适当拖长,只要给足了时间,充分地朗读,读准读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2)读出结构美。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学生借助注释初步理解了古文的意思后,刘老师又让学生读。这次是进行小组朗读表演,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有的小组齐读,讲究配合,扬长避短;有的小组一人读一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的小组考虑到成员的个性和朗读特点,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还有的小组根据古文的内容,一人读简介罗敷的,一人读写罗敷善蚕桑的,一人读描写罗敷衣着打扮的,一人读写路人见了罗敷的反应的。学生的着眼点不再是停留于表面的对句的认识,而是结合理解,加入了分析。这精心设计的朗读训练,层层递进,教师不露痕迹地引导与点拨,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读通诗句到理解诗意再到理清脉络一气呵成。

二、自主品读,感悟形象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读出了罗敷的美。刘老师让学生仔细读读作品,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学生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读出了罗敷的服饰美;从“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读出了罗敷的心灵手巧;从“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读出了别人眼中的罗敷的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古诗文语言凝练,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深入文本,细细研读,才能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进入到古诗文的情境中,拉近与文本、与主人公的距离,生成独特的阅读体验。古诗文表达含蓄,常常言有尽而意无穷。刘老师利用这些文本空白,抓住适合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生长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路人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语言的精妙,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三、对比朗读,感知写法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的教学: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为了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侧面描写是这部分作品的特色之一,也是日常写作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侧描烘托能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中心。刘老师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罗敷的外貌,然后让学生与原文对照朗读。学生通过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到了侧面描写的妙处。刘老师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利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两个描写古代美女的成语,让学生了解到侧面描写的着眼点不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事一物。侧面描写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蒙着面纱、带着神秘感的写作方法,而变得具有可操作性。这时,再让学生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熟悉的亲人或同学的典型特点,学生就有例可循、有内容可写了。

四、结束语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退居“幕后”,把展示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美、探究美、表达美,入情入境,读出了浓浓的古诗味。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放开手脚,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体会古诗文的美,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龙燕.浅谈古诗词教学资源的有效拓展[J].宜春学院学报,2010(10).

[2]余惠玲.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