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混合学习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17-07-06孙昊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混合学习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摘要】混合学习模式是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优势进行的有机整合,保证教师能够更好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从混合学习入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和适当的分析,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改革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混合学习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16年度一般课题《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混合学习模式研究》(课题编号:GZYLX2016028);乌鲁木齐职业大学2016年度教改课题《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乌职大公共基础课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课题编号:16XJG1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32-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日渐提升以及各类型相关行业产业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纵观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十分有必要引入更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高素质职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的兴起和兴盛,高职教育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转变为培养国内专业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创新,成为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当前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要求进一步提高的社会背景,高职院校十分有必要对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弊端进行分析,结合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而通过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合理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在当前全新的社会背景下获得新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目标方面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目标存在明显的工具性和经济性发展倾向,这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追求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学校能够向学生传授相关技术技能,却无法实现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严重不足,对学生最终成长成为高素质人才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性影响。

(二)在职业教育重点的选择方面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存在明显的重复操作问题,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相对忽视,过于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无法实现[1]。所以在职业教育重点的选择方面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借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

(三)职业教育资源的投入方面

虽然我国已经在逐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但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过程中,所投入的教育资源仍然较少,国内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依然停留在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探索阶段,仍然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

二、基于混合学习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高职院校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存在紧密的关系,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才能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才获得社会的认同,为获取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创造条件,实现自身的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和探索[2]。如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培养专业技术较强的综合性人才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重点突出实践教育环节等。但是,真正构建适用于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混合学习作为建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思想有利于促进教学资源的产出最大化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混合学习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要想对其形成系统的认识,需要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一)混合学习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的确定是高职院校积极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阶段。对于高职院校中的教师而言,在教学工作中结合市场发展、人才需求情况为学生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相关心理学研究明确指出,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强度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呈现出“倒 U 型曲线”的发展状态,当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也必然会随之下降,而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增强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得到相应的调整,学习效果较为理想。基于此,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合适的状态,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最佳状态,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师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制定差异性的目标,实现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导。唯有如此,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混合学习目标引导方面的作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也能进一步增强。

(二)混合学习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设计后,教师要想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还需要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合理规划、综合分析,面向职业需求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分类与重组,以适应混合学习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需要合理选择不同层次的内容,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培养。这样,结合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将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教学模块,实现传统教学和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整合,促进混合学习模式作用的全面发挥,为人才工作的优化提供良好的支持,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混合学习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活动的设计

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将实习和实践活动作为重点,希望借助科学的实习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借助对混合学习的应用,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通过对不同模块的分析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筛选,进而实施更为系统的搭配组合,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实现模式,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保证教学作用的全面发挥。

(四)混合学习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学习评价环节的设计和规划

混合式学习方法的作用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评价环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总结性考核,而是应用过程考核和总结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逐步加强了在教学评价环节的科学性。例如,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可以适当的应用过程测试、结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判断,有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作用的发挥。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与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人才需求相适应,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十分有必要引入更为科学的混合学习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卢竹.公办高职院校混合式办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6(26):7-9.

[2]杨保建,蔺艳娥.开放大学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与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8(5):25-29.

[3]黄小莹,王亚萍.试论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三位一体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3,33(2):35-36.

作者簡介:

孙昊(1975年3月-),男,汉族,甘肃静宁县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混合学习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基于Unipus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