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医结合”社区慢病管理模式疗效观察

2017-07-06姚盛思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医结合体医处方

莫 轶,姚盛思

(1广西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运动医学科,2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卫生局南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西 南宁 530031)

“体医结合”社区慢病管理模式疗效观察

莫 轶1,姚盛思2

(1广西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运动医学科,2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卫生局南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西 南宁 530031)

目的:探讨社区慢病管理“体医结合”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3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卫生局南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符合研究条件的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试验组行体医结合慢病管理,对照组行一般慢病管理,一年后比较两组个体疗效和群体疗效.结果:管理后,两组在SBP、管理机构知晓率、管理机构满意度、管理依从性、健康教育处方份数、健康知识普及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及运动行为形成率方面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MI、腹围、脉压、TG、规律运动行为形成率等均优于管理前;试验组在管理机构满意度、管理依从性、健康教育处方份数、健康知识普及率、血压控制率及规范运动行为形成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医结合”社区慢病管理规律运动行为形成率高,综合管理效果显著,作为原有社区慢病管理的补充管理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体医结合;慢病管理;运动处方;行为;个体化

0 引言

缺乏运动是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及产生不良预后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1-2].社区慢病管理是一项包括医学管理、运动管理、饮食管理、心理管理及慢病患者自我管理等内容的综合管理[3-4].“体医结合”慢病管理模式以管理慢病患者运动行为为核心,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3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卫生局南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符合研究条件的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男33例,女47例,年龄51~61(平均56.20±5.13)岁,试验组行体医结合慢病管理,对照组行一般慢病管理,进行为期一年的社区慢病管理.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参照中国高血压联盟2005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中的相关标准.排除标准:心功能异常患者;高血压急症和(或)高血压脑病;各型呼吸衰竭患者;肾衰患者;运动系统障碍或缺陷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及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规范》进行管理.试验组在《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增加运动处方管理.管理内容是高血压疾病运动处方的制定和执行.管理流程包括:评估→制定→执行.管理内容增加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和运动心理学.运动处方由原有社区卫生中心慢病管理医务人员制定,该医务人员经过体医结合相关知识培训,熟练掌握高血压运动处方制定及体医结合慢病管理知识.运动处方执行由社区卫生中心外聘社会体育指导员完成.运动场地为标准室内篮球场地(图1).

图1 “体医结合”慢病管理模式组织示意图

高血压疾病运动处方[3]以有氧运动为主,辅助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运动频率每周不少于4 d(次)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即≤60%最大吸氧量.每次运动时间累计30~60 min,至少每段10 min.每周2~3 d(次)抗阻运动.每次抗阻运动至少1组,每组重复8~12次,应涉及8~10组主要肌肉群.柔韧性运动在全身热身和放松阶段进行.运动类型:有氧运动的步行、慢跑、骑车和游泳.抗阻训练可使用器械或自由重量.注意事项如下: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可能对体位调节功能有负面影响,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现象,或运动后出现低血压,需提前告知患者;抗阻训练中要避免发力时的屏息(valsalva)动作.SBP>200 mmHg或DBP>110 mmHg时不能进行运动;运动中SBP<220 mmHg,DBP<105 mmHg;超重或肥胖者,应先执行减重运动处方.运动处方以团体运动的形式执行,每周至少4 d运动日,两次运动日间隔≤2 d.有发热、感染或其它急性病时,暂停运动.重新开始运动时需要重新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以体重指数(BMI)、腹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等作为个体疗效评价指标.以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及自制量表评价的管理依从性、管理满意度等作为群体疗效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个体疗效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BMI、腹围、SBP、脉压、TG较干预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BP比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试验组BMI、腹围、脉压、T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个体疗效比较 (n=40)

2.2 干预前后两组群体疗效比较 干预后,两组在管理机构知晓率、管理机构满意度、管理依从性、健康教育处方份数、健康知识普及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及运动行为形成率方面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管理机构满意度、管理依从性、健康教育处方份数、健康知识普及率及规范运动行为形成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群体疗效比较 (n=40)

3 讨论

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慢病管理条例及管理办法中,同样强调运动行为的管理,但由于缺乏运动行为的具体指导,即运动行为怎么管?管什么?谁来管?使得原有慢病管理模式中的运动行为管理效率极低[6-7].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疗效可用“双刃剑”来形容.一方面,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通过调节血管张力可调节血压;改善运动系统协调性以防摔倒等[8-9].另一方面,不科学的运动会导致心血管事件、横纹肌溶解等运动性疾病或疲劳性骨折、关节退行性变等运动损伤[10].因此,使慢病患者获得良好的运动效应,避免运动不良事件的发生,科学管理运动行为成为必然要求.

“体医结合”慢病管理以管理患者的“运动行为”为核心.运动处方是体医结合的核心技术,通过制定和执行个体化的疾病运动处方,达到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运动习惯”的目的,以获得良好、持久的运动疗效[11-13].

本研究结果提示,“体医结合”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有效减少疾病危险因素,如防跌倒、减脂控重等.鼓励运动,保持良好的社会功能;减少用药,控制医疗保健成本,节约社会卫生资源[14].使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健康功能维持在较为满意的状态,赢得更好的管理效果,较为全面地实现了慢性疾病的管理目标[15].

引入“体医结合”慢病管理模式,需要增加体医结合相关的管理内容,主要靠相关人员的培训和人员引进来实现.运动处方制定人员需要具备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心理学及运动康复等知识.运动处方的执行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指导,后者需要引入新的职业人员[16].社区卫生中心是慢病管理的主要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在相关人员培训和人员引进中,需要作出新的改变和尝试,面对挑战,方可有所建树.

综上所述,“体医结合”慢病管理效率高,效果明显,是对现有的社区慢病管理模式强有力的补充,未来在慢病管理领域的开发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梁长秀.慢病管理中健康管理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4):211-212.

[2]谭惠芬,兰 凌.社区慢病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398.

[3]王正珍译.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曲绵域,高云秋,浦钧宗,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1-45,170-174,222-225,318-325.

[5]莫 轶,王 瑜.社区全民健康指导“体医结合”模式的建构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1):190-191.

[6]吕家爱,陈德喜.体医结合模式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效果评估[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3):88-90.

[7]洪艳群,方跃平.医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9):1102-1103.

[8]张庆兰.中西医结合慢性病管理模式防治糖尿病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5,9(10):132-133.

[9]程静茹,欧阳明子,吴升伟,等.论“二三九四”中西医结合慢性病管理模式[J].医学与哲学,2014,35(5A):40-42,45.

[10]白晓丹.社区慢病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疗效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9):185-187.

[11]朱 华.糖尿病社区慢病管理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4,20(9):75-76.

[12]李美婷.医联体⁃家庭签约及个性化中医养生干预在慢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5):141-143.

[13]吕家爱,陈德喜.体医结合模式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效果评估[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3):88-90.

[14]钦瑞强,廖燕芬.体系医院⁃干休所⁃家庭一体化慢病管理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9):185-186.

[15]吴淑玲.社区慢性病管理综合干预对体质量及血压效果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14):157-158.

[16]谢菊艳,沈越超.老年糖尿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的效果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5):542-544.

2095⁃6894(2017)06⁃54⁃03

G804.5;R⁃055

A

2017-03-22;接受日期:2017-04-06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体育教育科研项目(桂体教研2013-1)

莫 轶.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运动医学.E⁃mail:tyty121213@163.com

猜你喜欢

体医结合体医处方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人间处方
“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医结合”导向下对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
辽宁省“体医结合”模式下运动对肥胖人群身体形态的影响
“体医结合”与大学生运动风险控制分析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