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大不放小”:省级党报评论的趋向与创新观察

2017-07-06段金柱

中国记者 2017年6期
关键词:党报舆论文章

□ 文/段金柱

“抓大不放小”:省级党报评论的趋向与创新观察

□ 文/段金柱

编者按 在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党报评论面临着受众需求变化和事实经常“反转”的新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党报评论?如何让评论既可读又具引领性?本期编发两篇文章,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新舆论生态下,众声喧哗中,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如何构建起符合其政治使命、功能定位的“主流叙述”?作者认为,强化党报评论工作的实现路径可以概括为“抓大不放小”:既要对重大主题、重大事件进行阐释,又要针对社会热点、焦点话题主动发声。

党报 评论 主流叙述 舆论引导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发展,不仅给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信息传播带来新契机,也给原有的话语表述、舆论引导带来挑战。人人都有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可以评说,理性和非理性交织,多声部发言共存。

在主流媒体的话语优势面临挑战的情形下,党报更需要加强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评论工作,更需要提供有思想力的言说,从而真正能引领舆论,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

一、着眼“重大主题”,创新“主流叙述”

新媒体时代,人们观点表达更加多元。非理性、情绪化的声音经常涌现,罔顾是非、无论优劣的“站队”表达也时常出现。众说纷纭之中,人们也渴望听到有思想、有见识的理性声音。

这正是党报评论可以作为之处。从传统媒体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角度来说,党报评论亦需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构建。《南方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田东江认为:“当下,媒体之间的竞争,正在由传统的时效之争、独家之争,向观点之争、思想之争拓展和升华。党报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巩固并扩大阵地,必须重视而且加强评论,以之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1]

加强党报评论工作,发出“主流声音”,构建“主流叙述”已经成为共识。如《河南日报》早在多年前就成立新闻评论部;《南方日报》目前每周从周一到周六推出六个整版的评论版。《福建日报》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评论工作,除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之外,1979年即开辟评论专栏——《今日论坛》。1995年9月,为优化结构,新推出《屏山时评》专栏,主攻厚重宏论,同时保留《今日论坛》专栏,主打微言散语,“大小”兼具,丰富评论形态。2003年3月起,设立评论专版《每周评论》,每周一期。2011年10月,福建日报社成立新闻评论部,并将《每周评论》扩展为每周三期的《评说》。

当前,省级党报在评论的议题设置和叙述方式方面呈现开拓之势,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国家层面重大主题、重大事件乃至大政外交等领域,一些省级党报改变主要向《人民日报》转载看齐的传统做法,勇于介入,拓展了评论的广度和深度。这方面,《南方日报》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仅以2015年为例,当年9月底,《南方日报》连续发表《为中美友好合作而往 为世界和平发展而行》等7篇评论员文章,纵论习近平主席访美并出席联合国峰会,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11月5日、23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南方日报》又接连推出万字评论员文章《论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起极大反响。2015年,《南方日报》刊发的《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时代呼唤更多好干部》等多篇评论被《人民日报》转载。

二是一些省级党报跟进学习以《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为代表的党报评论,推出气势恢弘、面貌清新的评论文章,成为人们学习大政方针、天下大事的“教材”。如《河南日报》的“何平”、《云南日报》的“南耀平”等。《福建日报》也创设了“闵仲平”评论文章。2007年11月7日,推出第一篇“闵仲平”文章《天下看海西 海西怎么干》,迄今共推出9篇,最新的一篇是刊登于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前夕、2016年11月22日见报的《初心不忘勇担当》。

这些“闵仲平”文章,在原有的社论、评论员文章之外,展现了党报发声的另一种形态:同样是选择重要节点,聚焦重大主题、重大事件,但论述更加灵动,文风更为活泼,文章更接地气。在福建,“闵仲平”文章已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和品牌效应,刊发后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省委领导也给予肯定,认为文章大气,分量重,文风清新,舆论引导有力。

概而言之,这两大趋势显示了地方(省级)党报评论在多元议题开掘、表达方式创新等方面的进取之心,彰显了党报在关键节点、重要工作中及时发出不可或缺的声音的努力。

二、强化“问题意识”,及时发声引导舆论

身处多元舆论场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党报理应强化“问题意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通过评论及时发声、主动发声,从而掌握舆论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真正起到舆论引导作用。由于党报自身的功能定位、言说方式有别于都市报等媒体,党报评论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及时发声的实践路径有二:一、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提出有思想力的言说;二、针对众说纷纭的民生、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回应和发声,提出深度的理性思考。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的情形下,如何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2014年8月底,福建省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苍霞片区部分历史建筑被拆,引发广泛关注。为此,笔者撰写了评论《莫让“规划性破坏”毁掉乡愁》(《福建日报》2014年9月5日头版)。在追问“为什么”时,这篇评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规划性破坏”:城市管理者在划出若干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后,又在与保护区的文脉紧密相连的区域大拆大建。这样的破坏,不会被法律追责,但却无情地摧毁了文化遗产,毁掉了乡愁,由此揭示了反复出现文化遗产被破坏的深层制度原因。由于观察角度独到、论析较深刻,这篇评论超越了“就事论事”的层面,产生了更大的舆论影响力。此后,这篇评论获得了当年度福建新闻奖一等奖,并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对如何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福建日报》评论持续关注。2017年2月3日,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莆田市涵江区古建筑“东方廿五坎”突然遭遇大火,25坎店面中有9坎被烧毁,超过三分之一,令人痛惜。2月8日,《福建日报》发表评论《大火是对古建筑片面保护的当头棒喝》,直指地方政府在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误区:以开发利用而非保护传承为目的,围绕着古建筑周围做工作,虽然让周边环境有了光鲜靓丽的“面子”,但古建筑的“里子”却并没有改变,所以在面对大火、白蚁啃噬、台风暴雨等灾害侵袭时依然十分脆弱。这篇评论刊发后,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和震动,也加快了当地做好这个标志性古建筑保护工作的进程。

对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现象,《福建日报》评论也持续保持关注。2016年12月,因一则访谈视频广泛流传,让我国汽车玻璃领军企业福耀集团及其董事长曹德旺陷入“跑路”传闻中,成为舆论关注热点。《福建日报》通过记者的扎实采访,用新闻报道《福耀定力》(2016年12月22日头版)证明:曹德旺不仅没有跑,而且,还以骄人的发展业绩为振兴实体经济、民族产业提供支撑。与此同时,《福建日报》还刊发了笔者撰写的评论《呼唤更多的“曹德旺”》,理直气壮地为一向埋首做实业、低调做慈善,创业以来一直坚守实体经济、从未介入房地产业的曹德旺先生“站台”,同时也呼唤更多这样的实干企业家,投身实业,为提振实体经济做出更多贡献。

如果说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宏观现象的关注属于“抓大”,那么,对社会热点、焦点话题,党报评论也应具有“问题意识”,及时回应、发声。与前者相比,这些虽然属于中观、微观问题,但也与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息息相关,不能忽视。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在国内兴起,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了乱停乱放、妨碍正常交通等问题。针对此,《福建日报》在今年1月4日、2月10日接连发表两篇评论《共享单车要便利也要秩序》《共享单车乱停放的根源在哪?》,指出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相关城市管理制度的缺失、公共自行车停车位设置不够、市民素质参差不齐等,并提出要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增设停车位、引导市民提高素质等建议。这些带着“问题意识”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为今年3月以后福州等地陆续出台的共享单车管理规定、增设公共自行车停车位等便民利民举措,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强化“用户思维”,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当下,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纷纷搭建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让内容精准抵达用户。党报评论同样需要跟上时代,借助全媒体平台提升影响力,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在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党报评论要提升传播力、影响力,不仅需要经营好内容,也要强化“用户思维”,打通“最后一公里”。这可从两个方面加以强化:一是打造品牌评论栏目,以高品质的评论“牵”住用户;二是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创新党报评论的语态、传播形式,抢占新阵地,培育新的忠实用户群。

在打造品牌评论栏目方面,《福建日报》已有较长时间探索,目前已经形成《屏山时评》《今日论坛》两大固定栏目。《屏山时评》一般安排在头版或二版刊发,类似《人民日报》第四版的《人民论坛》,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共性现象、突出问题进行审视和评析,提出有思想力的观点;篇幅相对较长,一般1500到2000字。《今日论坛》一般安排在头版或要闻版刊发,类似《人民日报》头版的《今日谈》,主要针对某个具体事件或现象,微观扫描,犀利点评;篇幅短小精干,一般只有四五百字。

《屏山时评》刊发的评论,常能引人深思。如2016年6月13日刊发的《暴雨来袭缘何有青山无绿水》,就提出了一个容易被人漠视的现象:一场暴雨袭击之后,森林覆盖率同样高的不同流域,有的水质清澈,有的水质浑浊。奥秘何在?这篇评论指出了关键:森林覆盖率不能等同森林质量。同样是“森林”,如果常绿阔叶林、混交林比重多,生态功能就大,涵养水土能力就强;如果是人工林、针叶林比重过大,生态功能就弱,水土流失就大。由此,评论呼吁,加强生态建设,不能仅仅注重森林覆盖率“数量”的增长,也应该重视“质量”的提高,从而真正发挥生态功能作用。由于《屏山时评》经常刊发此类较有深度的评论,一定程度上,在福建评论界形成了“大事看看福建日报屏山时评怎么说”的氛围。

在抢占新阵地方面,《福建日报》也已经在努力探索。福建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会根据热点新闻事件、现象不定期推送相关原创评论;同时,在福建日报客户端(新福建APP)上设置评论频道,同步刊发《福建日报》评论,大量转载中央媒体、权威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的各类内容新颖、观点犀利的评论。

新媒体平台在拓展党报评论的传播效应上,可谓作用巨大。2016年4月底,“魏则西通过百度搜索医院就诊死亡”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事件发生后,社会上有一股非理性的评论,片面攻击整个民营医院、莆田人。对此,《福建日报》记者撰写了评论《魏则西事件下的污名化狂欢要不得》,直指这种“污名化狂欢”模糊了事件本身的是非,抹黑了本无关联的莆田人,而且,污化了整个社会氛围,激化了本已脆弱的医患矛盾,不利于民营医院健康发展。这篇评论见报前一天先在福建日报微信公众号、APP上刊发,并在《福建日报》旗下的微信公众号“福建日报莆田观察”落地,引起较大反响,阅读量达5万多,评论达上千条,此后还被其他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广为转发,起到了廓清是非、正本清源的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日报社)

【注释】

[1]田东江.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在评论.南方传媒研究2015(57).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党报舆论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