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移动网:主流媒体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融合创新实践
2017-07-06张梓轩
□ 文/张梓轩 李 政 李 倩
·学者界面·基金项目课题
央视新闻移动网:主流媒体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融合创新实践
□ 文/张梓轩 李 政 李 倩
中央电视台于2017年2月19日正式推出的央视新闻移动网,是其进行媒体融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提升话语权的又一次有力尝试。本文从内容、技术、生产流程三个层面,探索央视进行融合创新的经验和规律,为主流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央视 移动智能终端 媒体融合
2017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移动网正式上线,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是其主要产品形态之一。区别于央视此前已有的新闻类客户端“央视新闻”,“央视新闻+”是以移动直播为常态产品的新闻类客户端,同样覆盖安卓和苹果应用市场。“央视新闻+”是央视新闻中心继“央视新闻”手机客户端之后,再次完全自主打造的新的融媒体平台,力图以自主平台的方式,削减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发布渠道上对微信、微博两大商业平台的依赖。
这一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一方面创新了新闻呈现形式,主推移动视频直播,另一方面,它以平台建设的形式,推动国内电视新闻生产机构资源共享,吸引它们入驻该客户端,形成传媒矩阵,并将进一步开展普通用户以此为平台进行直播活动的尝试。
在移动网正式上线之前,新媒体新闻部已在其原有发布平台如“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微博公众号等上面,进行了近一年的直播尝试,根据央视新闻中心的统计,从2016年春节到2016年11月,移动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过八亿。移动直播产品作为央视在媒体融合领域的最新成果,聚合了大量用户,实现主流媒体传播效果的再次提升。
在移动网正式上线前夕,“主流媒体运用移动传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前景及其影响和对策研究”课题组与“党报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传播效果研究”课题组,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央视新闻中心的融合实践进行全面考察,对央视新闻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央视新闻中心新媒体新闻部的多位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力图发现央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发展规律,为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提供借鉴。
一、内容转型:探索视频的网络传播规律
2016年,视频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空间中信息的重要表现形态。具体来看,在富有影响力的新闻传播中,短视频及移动直播越来越多。央视新闻中心此次推出的移动网,构建起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直播网络,主打以移动视频直播为形态的新闻报道,在国内具有极大的开创性。而这一形态能以自主客户端的方式规模化推出,则是央视新闻中心在网络新闻视频领域长期摸索与部署的结果。
央视新闻中心的新媒体新闻部,是央视在新闻报道领域进行新媒体探索、实践的主要编辑部门,自2012年起,新媒体新闻部陆续运营以“央视新闻”命名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自建新闻客户端。央视在视频采编业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新媒体新闻部自成立以来,一直在视频上寻求新媒体新闻报道突破点。
在探索新媒体平台视频发布规律的早期,新媒体新闻部主要以二次利用传统电视节目资源为主,将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以对某一新闻事件完整独立的报道为单位,剪辑为视频片段,上传于网络,作为新媒体新闻稿件的视频内容。从2014年“央视新闻”客户端建立以来,新媒体新闻部在前期改造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基础上,开始打造原创短视频品牌栏目,以更加适应互联网的传播规律。近年来,新媒体新闻部利用短视频这一形态,进行了大量面向移动网络用户的新闻报道,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品牌栏目,如“V观”“最新闻”“记者微观察”等,它们分别聚焦于重大时政活动的报道、国内外突发事件的报道以及著名记者、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以独家内容领先于其他媒体,以短视频的方式契合移动智能终端碎片化、陪伴式的传播特质。
在上述视频类新闻报道的探索过程中,新媒体新闻部在2016年推出了移动直播,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直播报道,推动内容发布更加符合移动端的传播特质。截至2016年11月,新媒体新闻部已做三百多场移动直播,建立起可进行全天多场直播、全天常态化直播、48小时不间断直播、重大事件联动直播、突发事件直播的格局,并在业内逐渐建立起了央视新闻移动直播的品牌,为推出以移动直播为形态的客户端奠定了基础。
从改造电视新闻,到推出原创短视频,再到实现移动直播,新媒体新闻部在以传统电视机构试水社交媒体及移动互联网的四年多时间里,积累了新媒体视频在形态、选题等方面丰厚的业务经验。
在报道速度上,新媒体视频产品对重大热点事件的跟踪报道,充分满足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比较好地贴近网络传播实时更新的特征。尤其是在重大时政主题、突发事件等的报道中,一些未经电视主播口播而完全以现场同期声为声音的短视频,不仅在互联网上收获良好传播效果,更是成为对电视内容的有益补充,开启小屏反哺大屏的时代。在报道风格上,针对网络用户的阅读特点进行碎片化、轻量化的视觉传播风格转变。如客户端的“V观”系列视频就以“轻剪辑、深阅读”为制作原则,以展现核心现场画面为主,简洁明了,同时配合文字信息和要点解读,提供多重阅读层次,构成融媒体产品形态。
最为明显的内容转型是在报道视角上,新媒体新闻部的编辑从网络用户的群体构成、收视习惯等出发,采用不同于电视收看的视角展现新闻现场,使新闻现场对网络用户而言更加具有代入感、新鲜感。
如在2016年APEC会议上,新媒体新闻部第一次派记者到国外进行时政报道。在这次大型会议报道期间,新媒体记者策划并发起了移动直播,记者利用自拍杆进行直播报道,并加入第三方视角拍摄现场记者的工作过程及会场环境,向网络用户呈现无法在电视中观看到的角度,吸引网络用户兴趣。
而在2015年“9·3”阅兵期间,新媒体的编辑在央视设于现场的90多路直播信号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鹰眼、飞猫、航拍等机位,将这十多路信号引回,其制作的“V观”系列视频《换个视角看阅兵》,给移动端用户带来新鲜而富有冲击力的视觉体验,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正是出于对用户的重视,新媒体新闻部不断在内容呈现上实现调整,为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传播积累了业务经验与用户基础。
二、技术突破:保障移动直播的专业与开放
根据央视新闻发布的官方报告,央视新闻移动网是一个集成多项功能的技术平台,它由移动直播系统(正直播)、记者视频回传系统(VGC)、用户上传系统(UGC)、账号矩阵系统(矩阵号)等多个系统构成。具体而言:用户利用移动直播系统观看移动视频直播,而用户通过UGC这一用户上传系统,在新闻现场发起直播,也将成为央视新闻移动网未来重要的业务构成部分;VGC系统则为记者提供了便捷的移动直播功能,记者可以通过“央视新闻移动网”APP来完成现场的采集(拍摄)、编码、传输等环节;矩阵号系统则让其他的传媒机构以矩阵号的形式入驻移动网,移动网对入驻机构内容进行专区类、主页式的展示,让其向用户直接提供新闻资讯服务。[1]
为使移动网实现这些功能和系统的集成,央视新闻中心新媒体新闻部整合了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积累,实现了各个层次的突破,一方面突破了在大屏(电视)、小屏(手机)之间实现直接联通的技术障碍,另一方面建立了媒介资源的共享系统,这些技术的实现,不仅使得移动网的移动直播产品可以以常态化、稳定化的方式实现传播,更使得移动网以平台的方式吸纳外部传媒机构及普通用户参与新闻直播成为现实。
在2016年APEC会议上,新媒体新闻部第一次派记者到国外做时政报道。在这次大型会议报道期间,新媒体记者现场策划,邀请新闻频道主持人董倩录制新媒体栏目《董倩APEC观察》,记者利用自拍杆出镜进行报道,董倩作为观察员在重要会议场次后进行解读、评论,并加入第三方视角拍摄现场记者的工作过程及会场环境,整个节目采、编、播均采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完成,制作方式轻便、快捷、角度新颖,向网络用户呈现难以在电视中观看到的内容。
2016年11月1日,新媒体新闻部推出的融媒体特别报道《候鸟迁徙》,标志着其移动直播业务水平迈向了一个新台阶。这次直播由新媒体新闻部与同属央视新闻中心的地方记者部联合打造,分派三路记者全程实时跟踪鸟类迁徙过程,并首次搭建了新媒体演播室,在演播室内主持人邀请嘉宾进行访谈,将其作为连接前方记者、电视频道、电视观众、互联网网友的平台,同时,记者穿梭于新媒体直播和频道直播之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融”媒体直播。
这次直播的主要参与者、央视新闻中心新媒体新闻部编辑李伟提出,此前的新媒体直播中,高清专业摄像机拍摄的内容要通过央视新闻频道的卫星车回传到台内的总控,再通过总控引入新媒体的直播中来,而此次直播的突破在于,央视新闻通过自己研发的直播盒子,实现了将频道卫星车传来的高清直播信号,直接传送到新媒体直播流中,新媒体直播的响应速度、便捷程度、专业程度进一步加强。
以往的移动直播为保证时效只能用手机进行拍摄和信号传播,难以看到专业设备长焦拍摄的现场细节,但现在新媒体直播可以将现场高清摄像机拍摄和卫星传输的画面信号,直接引入新媒体直播中来,令观众看到更丰富、多元的新闻现场,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或复杂现场的时候,新媒体的直播变得更加专业。他认为,这一领域作为央视的独家优势,是长期技术积累的结果,也是其他平台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2]
从后端技术来看,长期以来,央视新闻中心没有建设成熟完备的资源库,一方面,出于电视播出安全的考虑,中心未将新媒体资源与电视媒体资源库(索贝系统)予以打通,另一方面,新媒体本身资源丰富、层次较多、分布较散,既有来自国内外记者的素材,也有来自普通用户的素材,还有来自全网的可供使用的素材。在这种情况下,央视新闻中心逐步建立起分层次的媒体库,最终使得央视移动新闻网成为“实现新闻采编播存用数字化、集约化管理,实现资源协调共享、高效分发的系统……所有用户上传内容进入一级库,经编辑核实、确认后,可以对素材进行编目,使之作为通稿进入与现有索贝系统相联通的二级素材库,全中心、全台均可以查阅、下载。”[3]
在这样一种技术保障下,央视新闻中心打通外界媒介资源向内流通的渠道,逐步协调地方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机构和提供公共信息的服务部门,使得它们以矩阵号的方式入驻央视新闻移动网、以聚合平台的方式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成为现实。在央视新闻移动网正式上线时,中央电视台与37家省级、计划单列市电视台共同宣布成立电视新闻融媒体联盟,[4]这些新闻单位都将成为移动网媒资共享网络中的重要力量,与央视新闻中心一起面向广大用户的移动智能终端,直播优质内容。
央视新闻中心的构成及考评指标变化
整个央视新闻中心,共设有14个部门,其中包括13个业务部门和1个统筹部门。这13个业务部门包括:策划部、联播部、频道编辑部、时政新闻部、经济新闻部、社会新闻部、地方记者部、海外记者部、国际新闻部、军事新闻部、视觉艺术部、新媒体新闻部、播音部。其中,记者主要集中在诸如地方记者部、社会新闻部、国际新闻部等各个采访部门。对于负责运营新媒体播出端的新媒体新闻部而言,采访部门的记者提供的稿件,是它重要的稿源。
央视新闻中心对记者原有的考评方式,主要是围绕大屏即电视屏幕的供稿而进行的,按照传统的考评办法考核针对小屏的供稿,一是不够科学,二是无法调动记者积极性。在推动新媒体转型的初期,每日晚间7点半新闻中心所有部门领导和央视台领导参加的Desk会,会对当天所有记者对新媒体播出端提供稿件的情况进行评价,以督促记者建立起在新闻现场要第一时间给新媒体播出端供稿的意识。此后,央视新闻中心逐渐制定出考评包括发稿量和传播效果在内的综合指标,对记者给新媒体端口的供稿,折算、记录其工作量,并以开稿费的方式进行奖励,为调动采访人员给新媒体更加主动供稿、提前供稿,中心对现有考评方式也在不断修改。
三、流程再造:推动原有资源向新媒体倾斜
进行新媒体探索以来,央视新闻中心在中心内增设了新媒体新闻部,在对新媒体播出端进行总体定位的基础上,中心更新了运行方式,在机制上促使现有采访资源向新媒体播出端口倾斜,实现生产流程的再造。移动网的成功推出,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机制的保障。
自2012年11月1日,“央视新闻”微博公众号上线,央视新闻中心就将新媒体播出端定位为独立于央视新闻频道的发稿平台,而非将其定位为大屏的附属、或者大屏的一部分。在这一定位下,新媒体新闻部在部门内部进行专业化分工的探索,以对接不同新媒体发布端的用户诉求;央视新闻中心则在微博公众号上线的同时,就开始了对整个采编播流程的再造、对员工的新的评价考核体系的驱动。
新媒体编辑部是以编辑为主要业务的部门。新媒体平台纷繁复杂,每个播出端口对于稿件的要求差异性很大,这给编辑工作提出了高要求。新媒体新闻部将内部构成划分为微博微信组、客户端组、媒资管理组、研发合作组和发挥办公室功能的综合岗位等组别,对于不同的新媒体产品进行专业化运营。对于新媒体新闻部的编辑人员的考评,既针对每个人基本的工作量做出考量,也对其所编辑的内容在所在平台上的传播效果做出考量。
鉴于央视新闻中心的业务部门较多,为更好地理顺采编流程、统筹采编资源,央视新闻中心通过每日举行常态化的Desk会议协调各部门资源。Desk会议在每天的9点、14点、17点、以及19点半各进行一次,中心各部门主任和策划人员都会参与会议,统一提交选题、领取任务、分工合作。清晰的组织结构和完善的协调机制,疏通了资源在内部的流通,建立了采访部门与新媒体播出端的日常连接。
央视新闻移动网的上线并非央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蹴而就推出的产品,而是其长期致力于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所积累出的重要成果,是在利用社交媒体体验、把握互联网视频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对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视频传受规律进行的新探索。纵然在电视时代积累了大量的视频资源、业务经验,主流媒体仍然需要做出从技术到内容、从机制到思维等各个层面的全面转型,才能真正吸引用户、对接用户,在移动舆论场中真正实现传播效果的提升、主流话语的引导。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党报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传播效果研究”〈项目批准号:16CXW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1]央视新闻.习近平“2·19”讲话一周年 央视新闻将放大招.2017年2月10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 TI0MDU3NDYwMQ==&mid=2656569426&idx=1&sn=b93e5 916d3b4b5b96cfcf27a60423006&chksm=7a62f5b44d157ca2a055 0d4f7c633e02a2de6477e1d94c55de6b31bab7978d85a3a10ae090e 6&mpshare=1&scene=1&srcid=02112ilM62w9NhZT8qfIP5bN &pass_ticket=IdeZB8vQWCxjM37LG8DhE7Dgh%2F5mToj2E NP7%2Fud5OrJqgqhm0YhHdyPLMKTGhL1r#rd.
[2]根据课题组2016年11月14日对央视新闻中心新媒体新闻部编辑李伟访谈整理.
[3]杨继红.从VGC到UGC 打造央视移动新闻网.2016年9月18日,http://www.cctv.cn/2016/09/18/ ARTI2oSIj9iqucaIR6SZoTwu160918.shtml.
[4]央视新闻.全国37家广电机构入驻央视新闻移动网矩阵号.2017年2月24日,http://www.cctv.com/2017/02/24/ ARTI13sUXm3eT5W9oHggdjlR170224.shtml.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