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型?复合型食品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讨

2017-07-05刘永峰魏燕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实践型复合型研究生培养

刘永峰 魏燕超

摘要为培养迎合食品学科发展与食品行业所需的实践型、复合型研究生,就现阶段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评定体系、实验室管理、联合培养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我国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食品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践型;复合型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4-0253-03

AbstractIn order to cultivate better practical type and compound type graduate students to meet the food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food industry required,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oblems at the present stage confronted,just like the postgraduates of food specialty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ode,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laboratory management,joint training and so on,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which provided the basi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in food specialty in China.

Key wordsFood subject;The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Practical type;Compound type

食品工業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的营养和健康,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展示。为了更好地发展食品工业,越来越多的农林类、轻工类、理工类院校,甚至不少师范类院校都开设了食品专业,并且其教育发展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其中研究生教育规模尤为突出。因此,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食品专业是一门交叉型应用学科,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食品领域又涉及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工作[1]。另外,由于之前我国高校、科研所科研人员紧缺的状况,我国研究生培养多为传统单一的学术型人才,但现阶段传统的纯学术研究型人才不但不能解决社会各行各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反而造成了就业难的问题。相比而言,实践型、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正处于急缺的状态。复合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力与素质结构的一类拔尖创新人才,他们有一定的复合知识,有良好的交叉学科学习背景,在具有坚实的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具有较广的相关专业知识面。综上,实践型、复合型食品学科人才培养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生培养的新趋势。

1食品学科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

1.1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欠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转化为实验教学、实习、科研创新、论文撰写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2]。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食品专业因其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食品专业的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实践、创新能力。

我国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由于受传统单一培养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认识,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现阶段食品专业实践型、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比较短缺。目前,我国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课题多为导师指定的课题,这就使得学生创新的兴趣和热情不高,最终导致学术成果质量不高且几乎没有原创性成果。其次,学生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批判精神,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再加上研究生期间课程学习时间短,学生自学的主动性未能满足课题中涉及的对其他学科知识的需求,导致学生研究较为浅显,实验结果的描述较为简略,甚至时有怀疑自己的实验结果的现象,不敢对传统的观念和结论提出质疑。

1.2实验室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教学和科研的先决条件。食品专业的应用研究性强,所以食品专业学习离不开实验过程,但由于部分实验过程会涉及贵重仪器设备、贵重试剂药品、有毒有害试剂等,操作存在安全隐患,实验室会拒绝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或由实验员代替完成。其次,部分高校由于经费原因,实验仪器匮乏;部分高校仪器设备共享率差,每个课题组各自购置所需玻璃儀器、原材料、化学试剂等易耗品,使得经费并未最大化利用,有些实验室的研究生实验的参与度不足[3]。除此之外,实验室对于低值仪器的重复购置、大型仪器的低开放率和不完善的仪器预约制度均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研究生能够掌握和使用的仪器减少。这些均使研究生在未来就业中不能很好地应对专业化程度较高或非自己课题所涉及的实验和企业实践。

1.3考核评定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研究生考核评定主要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实验室研究、校外实践研究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模式,课程学习多实行学分制,且课程成绩多与奖学金等奖项评定直接挂钩,这种考核方法不仅未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不能直接量化的能力,而且使得部分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很多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质量为学位授予主要的考核依据,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考核过程主要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与答辩等环节[4]。由于各环节缺乏详细、全面和统一规范的评价体系,学生在论文工作中要求不同,大部分缺乏实践环节的评价;同时我国研究生论文研究时间普遍较短,且在论文工作中缺乏交流、探讨以及与实践的联系。这些都导致论文的实用性下降,并且使得学生在该阶段的科学研究能力与企业实践有所脱节。

我国大多数高校对校外实践研究重视度不高,对于校外实践研究也没有详尽的教学计划和考核体系,而且提供给学生的校外实践研究机会有限。就食品专业而言,学生的研究多限于校内的实验室,这不仅没有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而且缺乏对食品行业中产品开发、厂房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修养和就业素质,在未来的就业中出现了“断层”的现象,使学生不能成为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需要的食品专业人才。

1.4“产学研”的联合式培养体系急需加强联合培养是国内外高校、企业、相关科研所联合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旨在保证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和发展趋势所需的复合式人才。“产学研”是产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5]。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之间的“产学研”式的合作中,通常企业为技术需求方,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为技术供给方,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6]。

目前,我国政府对联合培养的计划引导不强、资助力度较弱、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我国在该方面的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这都导致不同独立单位涉及各种利益关系时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和协调各方关系。同时,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研究成果的归属问题、研究生参与企业研发中研究知识产权等问题也严重影响着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发展。

除此之外,研究生联合培养涉及教育、企业、科研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等多个单位,各行业人员对联合培养的认识、积极性和需求存在差异性,这使得研究生培养计划、评价考核体系确定的难度加大,高校的环境、文化熏陶和行业实际接轨式训练的平衡度较难掌控。因此,食品专业作为综合性学科,急需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培养模式,从而促进人才培养单位和需求单位的共赢。

2实践型、复合型食品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建议

2.1改善教学模式,完善考核评定体系

2.1.1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实践教学体系。鉴于食品专业是强应用型的交叉专业,在满足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外,应多开设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课程和科研、课外活动来开拓创新思维;增加计算机、生物工程、物理化學、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交叉学科课程,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7];增加、开放精品课程,形成专业特色,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服务更多的学者;定期举办实验室会议、学术探讨会等,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进行学术讲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行业前沿知识、待解决问题和发展现状及趋势,以此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

2.1.2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在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仪器预约制度、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前提下,培养实验室管理员来协助、指导研究生规范使用大型仪器,进而提高实验室开放度,增加仪器的使用率,提供更多机会让研究生进行科研试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锻炼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实验室承接一些合作企业的检测和分析服务,或者增加研究生进入大型企业、研究所、质监部门等单位的实验室进行产品检测的机会,从而加强研究生服务食品行业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2.1.3完善考核评定体系。建议研究生学习期间课程考试应侧重简答题和论述题,旨在考察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议硕士学位的获取、奖学金等奖项评定不与论文发表数量直接挂钩[1],这样可以杜绝学生以发表论文或寻求利益等因素为目的进行实验,鼓励研究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寻求实验课题,独立制订实验方案后与导师讨论其可行性,并确定最终实验方案。通过研究生深入发掘,谋求在自己所研究领域建立一套完整体系,导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和创新,并引导其合理深入探索,力争发表高质量的优秀论文。

2.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联合培养力度

2.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目前研究生联合培养政策,详细制定联合培养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校和科研所、企业的评价考核等政策。建立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科技部门等的协调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实现资源配置、仪器共享、人才培养与开发的最优化。高校应强化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日常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明确联合培养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和经济效益的分配关系,还应当加强仲裁机构在处理联合培养纠纷中的权威,制定和完善有关产学合作成果转让的法律法规和实施条例细则,包括合理的技术价格体系,对产学合作各方的利益和行为规范化,并保障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使风险降到最低,实现联合培养中各方利益的双赢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更优秀的人才。

2.2.2加大联合培养力度。联合培养不仅加强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新力量,是提升社会相关单位创新竞争力的需要。作为具有食品学科的高等院校,高校应尽可能与科研力量较强、实验设备先进的社会各相关单位密切联系和合作,建设联合培养基地,增大培养范围、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水平。鼓励研究生以食品企业生产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适当聘请食品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为导师,使之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以促进我国食品研究生培养向更高层次发展。

3结语

随着食品行业的高速发展,食品行业对于实践型、复合型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食品专业研究生作為食品领域的中坚力量,对推动食品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食品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应从传统单一模式转变成“产学研”式的复合培养模式。同时,培养单位、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本人都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锻炼,力争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海德,梁丽仪,杨劲松.食品类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10):159-160.

[2] 张晓云,顾香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 改革食品专业实践教学[J].农产品加工,2010(1):91-94.

[3] 蒋晗,潘飞鹏,黄光荣,等.英国和荷兰高校食品类实验室管理及其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3):168-171.

[4] 张铁涛,杨波.培养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琼州学院学报,2013,20(2):74-76,79.

[5] 曲文娟,马海乐.食品专业本科教学中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2(1):124-126.

[6] 肖贵平,郑宝东,宋洪波,等.食品专业产学研结合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4):38-41.

[7] 李晓.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实践型复合型研究生培养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物流实践型人才二次输出模式研究
“生活实践型”任务教学在Photoshop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室企业机制项目实践型IT特长生的培养
立足嘉兴现代物流业 培养高职实践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