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平台创新的农村绿色创业扶贫模式研究

2017-07-05周娜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4期

周娜

摘要从平台创新视角,总结了我国农村绿色创业扶贫的模式,提出了“绿色产业链创业” “电商带动绿色创业”“新业态带动绿色创业”和“特殊群体带动绿色创业”4种绿色创业扶贫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型的绿色创业扶贫体系;打造可持续的绿色创业平台;培养贫困农户绿色创业理念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平台创新;贫困农户;绿色创业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4-0246-03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latform innovation, the model of rural green entrepreneurship poverty alleviation was summaried,"green industry chain entrepreneurship" "electricity business to promote green entrepreneurship" "new industry to promote green entrepreneurship" and "special groups to promote green entrepreneurship" four green entrepreneurship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were put forward.On this basis,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overnmentled green entrepreneurship poverty alleviation system;Creation of sustainable green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cultivation of poor farmers green business ideas and other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Platform innovation;Poor farmer;Green entrepreneurship

隨着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创业模式与人们生态诉求之间的矛盾加剧,学者寻找一种兼顾创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的创业模式,即需要建构一种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创业模式——绿色创业模式。国外学者开始致力于绿色创业理论的研究,致力于寻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1]。创业扶贫逐渐成为一个内生性的扶贫模式,正被学者和扶贫实践者所关注,通过贫困农户的创业来实现绿色创造,进而实现绿色生态创业,是整个社会绿色化进程(整个社会经历的由生态衰落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创业过程)的一个阶段。研究发现,创业者伦理与制度的交互效应,影响创业机会开发的过程,需要建构一种基于创业者的伦理与制度环境交互影响下的绿色创业机会开发,才能促进社会绿色化进程[2]。对于政府而言,绿色创业蕴含管理模式的嬗变,需要抛弃“先发展经济,后整治污染”的思维惯性,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协调发展[3]。贫困农户分布于农村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敏感区,其创业更应该平衡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需要进行一定的模式创新,保障扶贫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平衡。笔者从平台创新视角,总结了绿色创业的扶贫模式,为建立可持续的扶贫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1贫困农户绿色创业平台创新

基于创业要素、创业聚集和创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不同创业平台上这种影响的过程机理不尽相同[4],而贫困农户的创业大都属于“生存型”的草根创业,创业平台在贫困农户创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创业平台的创新,是贫困农户绿色创业成功與否的关键。

创业平台创新主要表现在组织创新方面,即创业平台的技术、管理和资本运作的组织模式。从生存型创业的实践看,我国创业平台主要表现在市场型、园区型、社区型和虚拟型,基于扶贫的需求和我国现有创业平台的发展现状,将贫困农户创业平台分为以下4个类型:①产业链创新平台。产业扶贫是扶贫的主要模式,如果单纯地通过单一产业来推动贫困农户的减贫,其减贫效果有限,一方面制约农户的创业空间,另一方面设置了产业创业的门槛,不利于贫困农户参与创业,尤其对于绿色产业。通过建构绿色产业链,为贫困农户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使得农户能够分享到产业链增值的好处。②电商创业平台。此种创业平台是虚拟型创业的主要表现形式,电商创业虽然属于草根型创业平台,但也具有一定的门槛,贫困农户很难逾越,因此,通过大的电商平台,依据贫困地区特色资源禀赋和贫困农户的特征,打造一个战略联盟,推动贫困农户捆绑式电商销售,而不是单干,此种组织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贫困农户电商经营成本,提高其经营效率。③新业态带动平台。传统农业需要转型升级,需要产业间融合,通过融合形成新型的绿色业态形式,通过新型业态带动贫困农户创业,同样是创业平台的创新。新业态平台是产业组织方式的一种创新,通过形成新型业态,为贫困农户打造创业平台,如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提升农业产业链、增值链,通过新的理念、元素的注入,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供给贫困农户,培养贫困农户优秀创业人。④特殊群体创业平台。政府为提高扶贫效率,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第一书记、扶贫村官、扶贫大学生和政府部门一对一定点扶贫,这些特殊的扶贫群体,打造了贫困农户绿色创业的特殊平台。一方面,利用这些扶贫群体特殊的网络获取绿色创业资源;另一方面,利用这些人的市场开拓能力,打开市场局面,从而降低创业成本。

2基于平台创新的绿色创业扶贫模式

2.1绿色产业链创业扶贫模式此种绿色创业是产业扶贫的一种重要模式之一,主要是通过建构绿色产业链,为贫困农户提供创业机会,农户通过嵌入到绿色产业链经营,推动自身资本向创业资本转化,通过创业带动农户增收(图1)。该种模式的主要特征:首先,基于贫困农户绿色创业缺乏资本、技术和管理角度,产业链由核心企业管理,在贫困农户所在的村建立村级扶贫基地,通过村级扶贫基地进行材料收购、储藏、初加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带动农户进行绿色产业链创业,从而增加贫困农户收入,达到减贫的目的。如围绕生物质发电为核心,建立村级燃料收购网络,能源基地、冷库仓储和有机复合肥经营为产业平台,引导和培育贫困农户组建新型能源产业链。

通过建立绿色产业链,引导和培育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链,注入资本、科技和管理要素,弥补贫困农户在风险防范、市场参与和组织模式上的不足,从而达到减贫的目的。农户收入的获得方式主要通过成为产业工人,按劳取酬、按股分红或者成为原材料供应商等,促进农户快速脱贫。此种模式可以用在文化创业、旅游创业、生态农业创业和其他绿色产业创业方面。

2.2电商带动扶贫模式电商精准扶贫能够有效地降低贫困农户的创业成本,提高其参与市场的能力。电商带动创业扶贫模式的主要特征:有效利用大数据信息进行瞄准机制,通过网络搜集贫困農户信息,有针对性地瞄准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户,通过注入资本、技术和管理,为贫困农户创业提供机会和空间(图2)。

首先,建立电商扶贫平台,通过联合一些大的电商平台,如京东、淘宝、天猫等,成立电商扶贫平台,该平台成为带动贫困农户绿色创业的关键。其次,电商平台进行创业投资、技术和管理,构建一个从贫困农户到消费者的供应链,保证将贫困农户生产的生鲜产品配送到城市消费者手中,从而提高贫困农户的收入。第三,在电商平台上建设线上特产馆,统一建立品牌,管理产品质量,并建立农产品进城物流体系。这可以使创业贫困农户免费享有知名电商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增值幅度。第四,在网络建立扶贫示范店,代销贫困农户的绿色农产品,降低农户销售成本,扩展销售渠道,管理产品质量。

2.3新业态带动绿色创业模式通过产业融合形成产业的新型业态,开展新型业态的推广,从而带动贫困农户创业,提高农户创业的增加值。如通过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带动贫困农户进行绿色创业。具体模式见图3。

首先,由政府、企业或者行业协会牵头,成立一个新业态创业平台,如新业态创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专业村或专业镇、新业态示范园等平台。其次,通过对贫困农户进行扶持,嵌入到新业态的产业网络中,获得创业所必需的资源。第三,贫困农户通过嵌入到新业态创业网络中,其中包括产业网络、社会网络和市场网络,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扶持,选择适合自己的机会进行创业,分享新业态的价值增值。

2.4特殊群体带动型贫困农户创业模式通过特殊的群体,如省派第一书记、大学生、金融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带动,从而打造创业平台,提高贫困农户绿色创业能力(图4)。

特殊群体在产业技术、资源和市场方面具有特殊优势,能够为贫困农户带来绿色创业所需要的资本、技术和管理能力。首先,特殊群体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建立创业平台,依托大学、公司和政府职能部门建立绿色产业基地,利用特殊群体的人才优势、创新创业优势,深度挖掘扶贫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选择绿色产业,为贫困农户打造绿色创业平台。其次,认真分析贫困农户成因,为贫困农户量身定做创业机会,实现精准的绿色扶贫。第三,通过对贫困农户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创业的可持续能力。如大学派出驻村创业团队,指导贫困农户开展无害化、无污染的原生态生产示范,通过举办蔬菜生态种植田间培训,将贫困农户培训成为生态蔬菜种植能手,实现扶志、扶智、扶业、扶资的有机结合。第四,通过特殊群体的带动优势,提高贫困农户在创业机会、资本获得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快速精准脱贫。

3对策

3.1建立政府主导型的绿色创业扶贫体系遵循绿色创业规律,建构有效的绿色创业扶贫体系,才能促进绿色创业的发展[5]。首先,要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无论什么样的创业平台,都需要技术职称,而技术正是贫困农户缺乏的,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使技术更加适应贫困农户的需要,如何能够真正提升农户的绿色创业能力,降低农户的创业成本。这就需要研发人员针对农户的自身资源禀赋和地区的特色资源禀赋,开发适应性的技术,推动农户参与到技术研发过程中,从而提高农户内生创业能力。其次,要平衡绿色创业和绿色消费。政府倡导建立绿色消费理念,提倡绿色消费,为贫困农户绿色创业提供更大的市场,通过鼓励绿色消费,提升贫困农户创业的市场价值。第三,要建立严格的甄别体系。绿色創业扶持需要严格甄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贫困农户的甄别,严格甄别其贫困身份,保证扶贫的精准瞄准;另一方面是绿色标准的甄别,需要甄别绿色创业中的绿色内涵,使其在保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绿色产业范围内。

3.2打造可持续的绿色创业平台绿色创业平台的建设,是扶持贫困农户绿色创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政府引导下建立。首先,贫困农户嵌入到创业平台,必须享受到技术、资本和公共管理服务;这需要在平台建构有效的技术转移、创业融资和公平市场竞争等,从而降低贫困农户创业成本,保障贫困农户的权益。其次,平台内部建立有效的运营和治理机制,为农户嵌入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如在平台内部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治理机制,保障贫困农户能够有效地嵌入创业平台。第三,内部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模式,保障平台的建设主体、营运主体和贫困农户三方的利益公平分配,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可以借鉴成熟的运营模式,并结合地区特征进行适当调适。

3.3培养贫困农户绿色创业理念对于贫困农户创业,“绿色创业”的理念不但帮助其实现经济价值,而且帮助其实现社会价值,建构价值、知识、资本为一体的绿色创业服务平台。首先,政府组织成立绿色创业服务指导团队,培训贫困农户,传播绿色创业理念,并且集研究、培训和咨询功能为一体,制定和发布绿色指标体系,孵化绿色创业农户。其次,通过互联网大赛、电视节目、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绿色创业知识,引导贫困农户形成绿色创业理念。第三,引入国外先进绿色创业理念,开拓绿色创业农户的国际视野,拓展绿色创业经营思路,为绿色创业农户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高嘉勇,何勇.国外绿色创业研究现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2):10-16.

[2] 李华晶,张玉利,汤津彤.基于伦理与制度交互效应的绿色创业机会开发模型探究[J].管理学报,2016,13(9):1367-1373.

[3] 肖微,方堃.绿色创业: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兼论“两型社会”建设中政府管理模式创新[J].科技创业,2008,21(9):10-11.

[4] 黄宾.创业生态要素、创业聚集与创业发展:中国四类草根创业平台的实证比较[J].技术经济,2016,35(7):90-96.

[5] 崔祥民,杨东涛,刘彩生.绿色创业政府扶持体系研究:基于光伏、节能照明、新能源汽车的案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12):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