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草莓移动架式栽培技术规程

2017-07-05毕研飞孟颖魏斌赵金元赵密珍钱春桃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优质高效技术规程草莓

毕研飞 孟颖 魏斌 赵金元 赵密珍 钱春桃

摘要对移动栽培架进行优化完善,在筛选适合高架栽培草莓品种、基质配方、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的基础上,集成设施草莓移动架式基质栽培综合技术,制定了设施草莓移动架式栽培技术规程,研究表明该技术规程适用于草莓移动架式基质栽培,可以降低生產管理成本,促进观光采摘发展和提高温室单位面积产出率。

关键词草莓;移动栽培架;优质高效;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S6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4-0029-02

AbstractThrough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oving cultivation frame,a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strawberry cultivars with integrated facilities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screening cultivated strawberry varieties,matrix formula,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 and pest control.Technology procedures for strawberry moving cultivation were drew up.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is applicable to facilities strawberry movement cultivation,which can decrease the cos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sightseeing picking and greenhouse productivity per unit area.

Key wordsStrawberry;Moving cultivation frame;Quality and efficient;Technology procedures

草莓栽培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国外设施农业发达国家为了减轻劳动强度,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计各种草莓栽培系统,其中以日本的高设栽培和荷兰的悬挂式栽培系统为代表。为了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国外开始研究草莓生产的移动栽培系统。与固定架栽培相比,移动架式栽培的设施利用率可以提高30%以上。目前,我国草莓生产模式及技术与设施农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尚未形成适合高密度移动栽培的系统化技术体系。在多年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棚室草莓移动架式栽培技术研究,构建了专用栽培基质、营养液精准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综合应用的省力化移动架式栽培系统,并在南京溧水、苏州常熟、合肥长丰等地示范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该栽培技术规程介绍如下。

1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该标准的引用而成为该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该标准。但是,鼓励根据该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该标准。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DB32/T 504《无公害农产品 肥料要求》;NY 5104《无公害食品 草莓产地环境条件》;NY/T 5105—2002《无公害食品 草莓生产技术规程》。

2场地条件

场地宜选择在交通便捷、地势平坦、灌溉方便的地方,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104的规定。

3移动架搭建

3.1移动架的方向宜选择接受光照均匀的南北方向。

3.2移动架的规格移动架包括滑轮基座和栽培支架两部分,总高度90~100 cm(其中滑轮基座高20 cm左右,栽培支架高80 cm左右),滑轮基座宽度65 cm,栽培支架宽度30 cm。移动架长度宜控制在50 m以内,超过50 m可以分设2段[1]。

3.3移动架的间距由于栽培架可以左右移动,所以每个种植跨内只需要留一条生产作业过道,宽度为1.2 m左右。

3.4搭建方法移动栽培架包含1个栽培槽支架、2个平行角钢基座、2个平行滚轴、2个平行支撑梁、2个连接梁、4个滑轮组和与之配套的滑轮座。在角钢基座的上部支撑与之垂直方向的相互平行的左滚轴和右滚轴,左滚轴和右滚轴的两端上分别安装与之构成滚动副的左右2组滑轮组,左右2组滑轮组被分别嵌装于左右滑轮座的下部;左右2个滑轮座的内侧插装有支撑梁,前后2个滑轮座的内侧插装有连接梁,栽培槽支架和右滚轴的侧面安装有链传动部件,用于传递动力给滚轴。

4栽培槽设置

栽培槽用透水、透气的无纺布,宽度1.2 m左右,长度根据移动架长度而定,铺放在栽培槽位置后,两侧用管夹固定在拉杆上,形成一个“U”型栽培槽。在栽培槽下方一般用PEP塑料膜做一个排水沟槽,以方便渗漏液排出。

5基质配制

栽培宜选用理化性好、持水性好、缓冲能力强和通透性能好的轻型基质[2-3]。基质以经腐熟处理的食用菌菌渣、稻壳、茶渣等为辅料,与草炭、珍珠岩进行混合配制而成,辅料∶草炭∶珍珠岩配比为5∶4∶1。

6滴灌用水质要求

应符合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質标准》农业灌溉用水水质规定。适宜pH在5.0~7.0,pH大于7.5时要更换水源或进行pH调节。水中悬浮颗粒物可用75~100 μm(200~260目)筛网过滤,防止堵塞滴孔。

7施肥原则及允许施用的肥料

施肥原则按NY/T 5105—2002中“3.2”所述执行。允许施用的肥料按DB32/T 504执行。

8种苗选择

以适合架式栽培的红颜、章姬、宁玉等品种为主,选择根系发达、白根多、新茎粗度0.8 cm以上的健康壮苗。

9栽培管理技术

9.1基质消毒及时清除前茬植株,以减少病菌的传播。每1 m长的基质中撒施0.8 kg左右的青糠,与基质翻拌均匀后,浇足水分,覆盖黑色地膜并将四周压实,再将大棚密闭,利用夏季高温消毒30 d左右。对于旧基质明显减少的,除了装填新基质外,还要将旧基质彻底翻一下,避免其过实,透气差影响草莓植株生长[4]。

9.2定植8月底至9月初定植。定植前,将基质整平,铺设滴灌带,清水滴灌,使基质充分湿润,待用。选择傍晚或阴雨天栽植,定植前将草莓苗的根用生根粉800倍液浸蘸。定植时,距离栽培槽边缘5 cm进行种植,每条栽培架上种2行,呈三角形错位排列,注意草莓苗要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弓背朝向栽培槽外,株距18~20 cm。

9.3定植后管理

9.3.1肥水管理。定植后及时灌水,其后每天傍晚前补水1次,保持基质湿润直至成活。草莓苗成活后施用营养液追肥,营养液是利用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硝酸钙、螯合铁、硼酸、硫酸锌、钼酸钠等配制而成[5]。根据天气和植株生长发育情况,每天滴灌1~2次,每次3~5 min。

生产过程中定期利用便携式电导率测定仪对栽培架下的渗漏液进行EC值的检测。当渗漏液浓度高于目标浓度时,预示着栽培液浓度过高,可适当降低营养液的浓度或滴水稀释;当渗漏液浓度低于目标浓度时,预示着栽培液养分不足,必须适当调整营养液浓度。可以用浓度为65.0%~68.0%的硝酸中和碱性,保持整个生育期的pH在5.5~6.5。

9.3.2地膜、棚膜覆盖。当顶花芽显蕾时,选用厚0.05 mm左右的黑色、银黑或白黑双色地膜覆盖。铺膜后立即破膜提苗,使其舒展生长。当夜间温度低于10 ℃时,盖大棚膜;当夜间温度低于5 ℃时,盖中棚膜;当夜间温度低于0℃时,加盖小拱棚膜。

9.3.3温湿度管理。草莓生长适温一般为15~25 ℃,根际生长最适温度为8~21 ℃。白天棚室温度不高于30 ℃,冬季夜间棚室温度一般控制在5~8 ℃[6-7],这有利于草莓果实的膨大和糖度的提高。35 ℃以上的高温会使草莓花芽形成受阻,抽生大量匍匐茎,消耗大量养分,造成草莓减产和品质下降,因此白天棚室温在30 ℃以上时要及时通风、遮阴降温。

草莓现蕾后与温度管理相配合,适当通风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在开花结果期,保持棚室内空气湿度在50%~60%,这不仅有利于花药开裂和花粉发芽[8],也有利于防止病害发生、畸形果减少,提高结果率和正果率。采收期棚室内空气湿度不超过70%,基质湿度以50%为宜,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草莓根系的活力和果实正常的生长发育。

9.3.4植株及花果管理。草莓植株管理的总原则是既不使茎叶过密,又要保留足够的叶片数和适宜的花茎数。植株现蕾时,可喷施浓度为5~8 mg/L的赤霉素1~2次,以促进花序抽生、防止植株矮化。随着新叶的展开,应定期及时掰除老叶和病叶,以减少养分消耗,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但要注意在2月份前低温情况下,尽量多保留老叶,在3月份后,气温升高,植株生长转旺,应多去老叶,如植株徒长,在摘老叶前提下,再摘去少数心叶。疏果时要注意及时摘除植株的匍匐茎,每个花序保留5~8个果实,以促进开花结果,降低畸形果率,增加大果率[9-10]。

10病虫害防治

10.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为主,科学使用化学药剂防治。

10.2主要病害枯萎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

10.3主要虫害斜纹夜蛾、蚜虫、叶螨。

10.4防治方法

10.4.1基质消毒。同“9.1”。

10.4.2农业防治。选用健康种苗,定植成活后加强肥水管理,现蕾期避免高温干旱引发蚜虫和红蜘蛛暴发。及时摘除病虫叶并进行集中销毁,合理通风降湿。

10.4.3物理防治。在棚室放风口处安装防虫网阻止外源蚜虫和白粉虱进入,在棚内悬挂黄板诱杀蚜虫和白粉虱,悬挂蓝板诱杀蓟马[11]。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安装使用驱虫诱杀灯。

10.4.4生态防治。在草莓开花和结果期,注意加大通风量,降低棚内湿度。保护和利用天敌,利用智利小植绥螨和胡瓜钝绥螨防治叶螨、蓟马和粉虱等害虫。

10.4.5化学药剂防治。科学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优先采用烟熏法、粉尘法,在干燥晴朗天气可喷雾防治,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主要病虫害的药剂防治参照DB32/T 472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参照GB 4285的规定执行。

11 采收果實成熟度达九成左右时采收,采收在清晨露水已干至中午或傍晚转凉后进行。

12包装运输采收后轻拿轻放,按外观、大小、品质等进行分级包装,果实在箱中不宜堆放太高,一般不超过3层。装

箱后有条件可以进行预冷处理,运输时尽量减少颠簸。

参考文献

[1] 管春松,胡桧,杨雅婷,等.草莓移动栽培架的设计与试验[J].农机化研究,2017,39(5):167-170.

[2] 张宁.不同配比基质对草莓开花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76-15881.

[3] 唐静,周园园,袁利荣.不同基质配方对立体栽培草莓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85-187.

[4] 胡奇,魏猷刚,甘小虎,等.棚室草莓架式基质无土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6):239-241.

[5] 唐忠建,赵宝龙,孙军莉,等.草莓无土栽培基质与营养液配方筛选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6,62(4):54-56.

[6] 须海丽.不同的温度管理对草莓果实单果重及糖度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6,(6):30-31.

[7] 罗娅,汤浩茹,张勇.低温胁迫对草莓叶片SOD和AsA-GSH循环酶系统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7,34(6):1405-1410.

[8] 蒋桂华,谢鸣,方丽,等.硼、钙和农药对草莓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7,24(2):234-236.

[9] 唐梁楠,楊秀瑗.草莓优质高产新技术[M].北京: 金盾出版社,1992: 130-133.

[10] 李莉,杨雷,杨莉,等.草莓果实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2):67-70.

[11] 吉沐祥,李国平,杨敬辉,等.江苏省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119-121.

猜你喜欢

优质高效技术规程草莓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园林施工中技术管理及技术规程的探讨
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信息课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做好办公室工作
简述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
西葫芦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