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艺术视角下山水实景演出的可持续发展

2017-07-05刘晔

艺术评鉴 2017年10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刘晔

摘要:山水实景演出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演出形式,自2004年《印象·刘三姐》诞生以来,全国各地先后打造出了近200场各种形式的山水实景演出,在获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积极效益的同时,所产生的各种负面问题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所以应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自我创新、树立生态意识、回归艺术本质、延伸产业链条等方式,使其沿着一条健康、良性的轨道发展。

关键词:山水实景演出;存在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172-02

一、进行自我创新

自2004年《印象·刘三姐》诞生之后,多地的山水实景演出,都以宏大的气势、炫目的舞美、真实的情境等给人们以震撼的视听审美体验,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在这繁荣的表象背后,关于山水实景演出本身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首先,山水实景演出陷入了模仿的怪圈。在最初的几个项目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全国各地的众多景区都开始纷纷打造自己的山水实景演出,虽然主题都具有地方特色,但是在具体的表现上却十分雷同。其次,山水实景演出难于自我创新。山水实景演出是常年演出,日日演出的,一旦停演后将很难恢复,比如海口的《印象·海南岛》就已经停演了两年之久,至今没有恢复。这一特点决定了节目自身的创新具有很大难度,受到了时间、空间、精力的极大限制,导致观看山水实景演出成为了一次性消费,所以基于以上两个特点,山水实景演出一定要不断的进行创新。

具体来说,这种创新可以在项目前和项目中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项目前。在准备打造山水实景演出时,要树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原则,在构思之初就要选准切入点,把握住地方文化的精髓。换言之,就是要树立起一种地方文化尊重、保护和传承的理念,而不是为了经济或其它方面的收益,刻意靠近大众流行文化或模仿其它地域文化,只要把握住这一点,项目自然就会走出模式化的怪圈。比如山水实景演出的代表性导演梅帅元,就始终秉承天人合一的创作理念,即以天人合一这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思想,对某地的山水和文化进行审视,然后再利用不同的手段来表现该地域是如何天人合一的,使他的作品虽多却鲜有雷同,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响亮的品牌。其次是项目中。山水实景演出是一种常态化演出,在自我创新方面确实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创新是关系到项目能否在激烈竞争中安身立命的关键因素,所以即便有难度,也仍然要大力推进。具体来说有两个突破口,一个是表现形式方面,一个是相关项目方面。前者可以借鉴国外一些著名项目的经验,如迪斯尼游乐园所坚持使用的“三三制”原则,即按照时间顺序,每年分别淘汰和新建三分之一的项目,不断给游客以新鲜感。后者可以通过与实地景观、人文风情、民俗生活相匹配的桥段融入,丰富和更新演出。所以说,要通过演出自身的创新,走出同质化、模仿化的怪圈,展示出地方文化这一最有价值的要素,使项目听起来新,看起来新,看了还想看,这正是山水实景演出在竞争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树立生态意识

山水实景演出与其它演出形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将真实的山水景色融入到了演出中,使演出呈现出了一种在场性,所表现的故事不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活生生的就在眼前,观众与这个真实场景的互动就成为了其最大的特色所在。所以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乃是山水实景演出的“根”之所在,没有了此山、此地、此人,也就没有了山水实景演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但是在近年来的一些项目打造中,却出现了一些破坏生态坏境的痛心现象,无异于饮鸩止渴,竭泽而渔。或许是表象过于繁荣和震撼,使创作者和欣赏者都忘记了生态本身,但是忘记别的因素或许有办法补救,山水实景演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如果遭到了破坏,不但演出本身將不复存在,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都将受到影响。所以生态意识的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实施已经是势在必行。

首先是创作者生态意识的树立。随着山水实景演出的热潮,很多创作者已经不再坐等邀请,而是主动出击,去考察那些可以继续利用和开发的风景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起生态意识和责任,而不能被经济利益冲昏了头脑,首先是一个生态保护者,其次是才是一个创作者,而且这个创作过程是对生态环境的展示和保护,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损害。其次是政府的积极介入。政府在地方山水实景演出发展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可能以往将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投向了选址、规划、收益等,那么现在则需要将生态放在首位,要对项目进行全面而详细的生态考评,明确自身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比如2015年,广西大新县德天瀑布联手越南打造跨国山水实景演出,在项目建设之前,主创方和地方政府就针对生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探讨,并制定出了建设性的保护措施,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最后是演员和观众的自律。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向演员和观众传递生态意识,在表演和观看演出的过程中,规范自身行为,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只有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保护好这一方水土,才能获得回报和馈赠,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三、回归艺术本质

美国批判社会学代表人物丹尼尔·贝尔曾指出:“当代文化已经从印刷文化转为了视觉文化,这是一个已经并将持续出现的事实。”进入新时期后,物质生产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兴起,使视觉文化成为了主流文化符号。相对于语言和文字,图像无疑更加直观、可感,是一种更加舒适、便捷和愉悦的接受方式。特别是当代的电视、电影、手机等,更为观众提供了无穷的视觉信息,并已然引起了一定程度上的视觉疲劳。而山水实景演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和兴起的,创作方们深刻认识到,要想获得引人入胜的观赏效果,就必须走更加炫目的路子,给观众以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也就是说,创作者将原有的文字传说、心灵感受等统统都以视觉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过足了“眼瘾”,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整个过程中,形式大于内容,忽视情感传递,文化深度不足,很容易引起审美疲劳,也是有悖于艺术本质规律的。一段时间过后,只能弱化为一个空洞、抽象的视觉符号。所以应该让山水实景演出回归艺术的本质。

首先是树立正确的认识。在整体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山水实景演出带有与生俱来的娱乐性、大众性和消费性特征,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但是这不意味着创作者由此可以违背艺术本质规律而一味的迎合。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曾提出:“美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悦耳悦目是审美的最低层次,优秀的艺术不应止步于这个层次,其使命在于使人获得灵魂的愉悦,心灵的快感,要在感官愉快的基础上,收获更多精神内涵的感受。从心理机能快乐上升至心灵精神快乐,不断超越,直至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精神发展,应是艺术对人类的真正意义所在。其次是深耕文化内核。山水实景演出,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展示,作为创作者来说,应该将文化体验作为创作的第一步。要真正沉下心来,深入当地生活,感受该地特有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民俗习惯等,并由此提炼出该地的文化内核,再以合适的手段进行展现。如《印象·刘三姐》,其之所以大获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展示出了当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这就是整个作品、整个地域最精髓的文化,最能够打动人心的情感。所以说,山水实景演出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仅仅在视觉效果上的比拼是远远不够的,更是不可取的,唯有回归艺术本质,以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视角来进行审视,以打造艺术精品为己任,方能赋予作品以更加丰厚的内涵和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四、延伸产业链条

山水实景演出具有一次性消费特征,且前期投入巨大,动辄上亿,所以能否盈利对于演出今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如果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那么演出只能停办,各种投入也将难以收回。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树立起一种产业链意识,将山水实景演出视为一个相互连接的链条,这个链条越长,所获得的收益就越大。通过加强该链条中高附加值环节的培育,占据“微笑曲线”中有利位置,达到多方互补共赢的目的。

具体来说,首先是与旅游业的融合。山水实景演出本身就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很多演出项目本身就是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则要将两者结合的更加紧密,加大演出在旅客心中的份量,实现从“旅游看演出”到“看演出而旅游”的转变。比如开封的《大宋·东京梦华》,作为一个依托于清明上河园而打造的演出项目,当地政府和创作方通过积极的宣传,极大提升了演出的知名度,自推出这项演出之后,整个清明上河园的整体演艺收入从2008年的895万元,增至了2013年的4100万元,成为了清明上河园不折不扣的支柱产业。这就是一种双赢的结果。其次是与其它产业的融合。除了旅游业这个山水实景演出的孪生兄弟之外,凡是与山水实景演出具有因果关系的各行各业,都可以进行融合发展,其关键在于这种因果关系的构建,观众认可了这种因果关系,也就认可了商品。比如《印象·刘三姐》,其将演出视为是核心项目,相关产业包含房地产、宾馆、餐饮等,因为演出本身对该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展现,让观众感受到了桂林阳朔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所以这种关联是可行的,也是具有良好前景的,“印象·大红袍”茶叶的热销就是一个成功例证。所以无论是创作方还是地方政府,都应该以更加宏大的视角来看待地方山水实景演出,尽可能的扩大其外延,延伸其产业链条,实现一体多元的发展,产业链越长,消费空间就越广阔,消费价值也就越高,以此来解决资金这个大难题,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近年来,全国各地多种形式山水实景演出的兴起,可以说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其所获得的多重积极效益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多方面的问题,急需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实现积极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努力避免或完善一些问题,方能使其艺术生命力得到保障。所以无论是已有项目还是预打造的项目,都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刻的审视和思考,使山水实景演出真正成为中国特有的文艺演出形式,成为中华大地壮美河山一道的靓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甘正气.阳春白雪的下里巴人梦——梅帅元作品漫议[J]. 歌海. 2016(01)

[2] 苏建斌.基于文化产业视角的民族文化品牌开發——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 现代商业. 2015(25)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