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2017-07-03覃浪
覃浪
摘 要: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有效”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词。这“有效”不仅指有效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有效的能力培养,即经过课堂的教学之后,能够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涟漪,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从课前对于语文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准备;课中对于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改革;课尾对于整个教学过程和课堂作业的总结三个方面谈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准备阶段:课前,对于语文教材特点的把握和对教学目标的明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的教学亦是如此,“不打无准备之仗”,因此,精心的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开始和基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汉字、汉语自身的规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得到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全方位的提高和发展。教学准备时,为课堂教学所设置的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和手段,都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为中心展开,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如,在进行教学备案设计时,摒弃传统只设置知识目标的做法,将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统统补充起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世界的满足和人格的健全。
二、实施阶段:课中,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学习方法的转变
课堂教学的实施阶段,也就是一切准备的呈现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台下的十年功”都是为了这“台上十分钟”能顺利而有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科的教学中,课堂也因此鲜活了起来。但是如果你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在这“鲜活”的背后,有太多形式化的“表演”课堂的有效性问题亟待解决。如果说教师秉持着新课程的理念和做法,却依旧流于形式的话,症结就在学生的自主性上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呢?我认为,可以归结在“兴趣”二字上。而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得不又返回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了。这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我想从“兴趣”上着手,展开讨论。
1.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的导入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导入上下些功夫,以求先声夺人,为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设疑、讲故事、做游戏、唱歌等等,无论是哪一种,重点都在一个“趣”字上,当然,不能单纯地因为一个“趣”就偏离教学主题,得不偿失。
2.活跃氛围,保持兴趣
学生的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导入的趣味上,而应该深入课堂,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然而,从导入的欢快到授课的枯燥中,学生的兴趣难免会被冲淡,这时,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将这枯燥的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始终保持一个欢快、积极的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课上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将更多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亲其师,信其道”,看到如此和蔼可亲的老师,学生才能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地发言、提问、讨论、交流,这也就与新課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不谋而合了。
3.自主探究,升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形式化的自主探究就是让几个学生在一起谈谈就完事儿了,看似热闹却没有失效。自主探究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采取“放养式”的教学,任由学生自己掌握,而是需要教师在其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如何引导学生攻克难关,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更加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正视自己的观点,在取长补短中领悟精华。
三、总结阶段:课尾,对于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课尾的总结阶段可以说是整堂课画龙点睛的地方,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一方面,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该特别慎重。既然是教学过程的评价,那必定不是以分数论英雄的方式,而是充分考虑语文人文特点的评价方式。有时候积极的鼓励远胜严厉的批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一句赞美要比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严肃的批评、责备更有力量;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意识和习惯,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思想和行为反思的意识。
其次是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传统教学中教师并不在乎作业设计,只是勾画课后习题,草草了事。作业作为学生课上学习的延续,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多方位、多角度设计多样化的语文作业,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莘.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J].新课堂,2014.
[2]文祖恒.谈语文课上的导入方式[J].学园,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