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有效评改策略初探

2017-07-03王春杰

新课程·小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专题研讨实验班作文

王春杰

摘 要:近年来,学校语文教育针对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三到六年级作为实验班,进行了“小学作文评改策略”的专题研讨。通过反复实践,探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评改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实验班;作文;有效评改;策略;专题研讨

一、专题的研究背景

文章不厌千回改。叶圣陶先生强调:“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可对实验班调查发现:一线教师对习作评改的方法策略并不是很明晰,习作评改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弊端,桎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夸大主体作用

在评改过程中,教师盲目地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误解为让学生合作修改或自评自改,作文评改课没有明确的修改目标,缺乏精当的修改方法指导,学生的评改处于盲目的状态,完全凭个人的直觉来给习作下结论。这样的评改往往仅停留在语言文字层面的推敲改动,欠缺深度和广度,致使作文评改流于形式,也就很难再现“僧敲月下门”的奇思妙想了。

(二)教师越俎代庖

有的教师,评改习作时小到标点错字,大到章节内容,不分巨细,对学生习作大动手术,甚至越俎代庖,这实在是少慢差费之举。只会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限制学生思维发展、观察及欣赏能力的提高。大幅度地删改学生的习作,势必影响其自信心,限制学生自由表达。教师修改后也许合情合理了,但学生作文的灵魂——童真童趣恐怕也被抹杀了,这又怎能改出富于个性化的好作文呢?

(三)评语缺乏针对性、指导性

过细固然不好,过粗亦不可取。检查实验班学生的作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习作中只有一个大大的、象征等级的“A”“B”“C”字样,有些习作有评语,却如雾里看花,隔岸观火,太过空泛,缺乏针对性,让人不明就里。如:内容具体,选材新颖,语句通顺,感情真实等。学生读了这样的评语,不知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自然也就无法触动内心,与教师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失去了评语引路导航的作用。

学生改来改去都在原地踏步,很容易产生厌烦与畏惧的情绪。据此,我们语文科在专题研讨实践中,探讨出了一些作文评改的有效对策。

二、有效对策

(一)呵护个性,关注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有个性才会有创新,个性化表达是作文的灵魂。因此,作文评语要呵护个性,挖掘学生人格及能力的发展点,激发修改动机,明确修改方向。

1.因材施教,助其发展

学生是有鲜明个性的个体,由于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的差异,习作自然会有差别。所以,评语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多就少改。有的作文可适当放宽要求,多找找亮点,侧重培养自信心,点拨相对要具体一些,尽量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乐趣,这对克服修改畏难情绪大有裨益;优等文则应适当提高要求,让不同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均有提高。

2.有所侧重,抓好一点

习作可能存在多方面的优点或不足。评语应根据习作要求和学生的个体实际,有所侧重,抓住关键点,加以点拨或赞赏,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切不可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势必造成学生无所适从,挫伤其写作积极性。如,有一学生写一次关于劳动的作文,全文200多字,且有一些错字。但他思路新颖,别人都写劳动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克服,他却写了劳动的趣事。我抓住这一突出优点肯定他,并设法指点他先把作文改具体:“热爱生活的孩子才能发现劳动的乐趣,好!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期盼你能补出来。”结果,他不单补出了老师提示的内容,还增加了与同学间大量的对话,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A++,告诉他:如果能在对话前面适当加点神态动作描写就更好了。

3.彰显人文关怀,唤起心灵互动

再好的评语也要得到学生的认同才会发挥它的应有效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习作评改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个性,不仅要在技巧上指点迷津,还应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1)多一点欣赏鼓励,少一点批评责难

欣赏是挂在孩子心灵上的阳光。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性的评价会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个体产生更强烈的动机。学生辛苦完成的習作,总有它的可取之处,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尊重学生的脑力劳动,细心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特别是中下生,更应该多点鼓励与尊重,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希望,学生才会乐于接受你的提议。

(2)多一些商榷建议,少一些主观臆断

真诚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独创性。如“起因再简练点是否更能突出主要事例?”“闻其言如见其人,可否加点神情描写?”平等的交流学生才乐于接受。

(3)给分数加上适当的提示语

片言只字指出习作的优缺点或努力方向,让分数也具有人味。如“加点心理与神态描写,向A级迈进。”“再现高兴的表现或心情,冲击A+。”符号评语简单易操作,更具导向性和激励性,这远比几个冰冷孤立的“A”“B”“C”更具情感实效。

(4)要评文,也要评人

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把修改作文看作是一项技能,因而,批改的重点总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如此,“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叶圣陶语),再详尽的批改也是不完善的,甚至可能是无效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的兴趣、态度,以及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对生活的认识等,教师更要指导点拨。

(二)关注共性与个性,提高评讲课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再高明的教师也代替不了学生的评改活动。所以,教师要精心准备评讲课,找准共性与个性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成为评改的主人,教师才能从繁重的作文评改中解放出来,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1.共性问题,集中突破

小学生习作中常见的共性问题有:主次不分明、想到哪写到哪、内容空泛、缺少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常见于中低年级;词汇贫乏,语言缺乏个性,选材雷同等,常见于中高年级。一堂评改课,最好能集中解决一两个共性問题,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提议。

(1)同类问题,集中出示

三年级上学期有一单元作文,要求写一处景物。很多习作都存在语言不简练、不通顺的问题,如“记得有一次”“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好多漂亮的菊花,开得可真美丽!”……以往,将习作中的问题在原文呈现时,总有学生关注是谁写的,既浪费了时间,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于是,我们改变了做法:先将习作中语言啰嗦不通顺的句子一一抄下来,制成幻灯片,让学生充当孙悟空,让啰嗦处一一现出原形。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毫无顾忌,集中观察与思考,并明白精练通顺也是一种语言美。

(2)游戏形式,寓改于乐

作文始终是学生个性化的一种行为。评改也要靠学生自己琢磨,自悟自得,才能形成一种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任何人都无法代劳。教师的高明之处,应该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有助于他们思维活跃的评改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习作评改中采取一些游戏形式,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如,针对细节描写空洞的毛病,可以设计“让人物更丰满”游戏活动,利用“请环境帮帮忙”“让哑巴说话”等形式,使细节描写更具体。此外,还可在评改时设立最佳口才奖、评委奖、创意奖等,使枯燥的评改过程注入一些生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抓好个性,赏识提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同伴的佳作,学生更容易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所以,评价课赏析环节很重要。一般来讲,赏析分为两个内容:课前准备和课上学生毛遂自荐。评改作文时,应该找出一两篇学生在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细节描写等方面有鲜明特色的佳作,课上与同学一起欣赏、完善;同时也要给学生毛遂自荐的机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在赏析中互相促进。这样,个性化表达才能呈现。

3.阶梯互动,乐评会改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他们有比较强的鉴赏能力,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依据学情,我们将学生分为三级阶梯:第一阶梯:作文能力强的学生;第二阶梯:作文中等生;第三阶梯:习作困难生。课间,让第一阶梯学生评改第二阶梯学生的习作,第二阶梯评改第三阶梯的习作,第三阶梯评改第一阶梯的习作,提倡交叉多向互评,互相学习取经,才能真正把评改变成学生的一种责任,一种能力,一份自豪与自信,从而实现从会评到会写的飞跃。为此,我们制定了中高年级习作评改表:

表格内容明晰,便于操作,学生既可以自我评价检测,也可以互评互改。每次习作,我们都会推选(或自荐)一组学生习作贴到教室墙壁栏,让学生课间观赏,选择感兴趣的一两篇文章写一写自己的点评,其他同学也可以对点评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相互赏析中,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促使学生广泛阅读,认真构思与写作。

笔者觉得,作文评改中,共性问题与个性欣赏相辅相成,前者需要后者去发挥作用,后者则以前者为源泉。据此抓好习作评改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作文水平,也才能将广大教师从繁重的作文评改中解放出来。

猜你喜欢

专题研讨实验班作文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伦理学研究》编辑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
行知实验班
专题研讨嘉宾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不忘初心做合格党员”专题研讨交流会
担保法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