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候花开的声音

2017-07-03杨建春

新课程·小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音准

杨建春

摘 要:在当今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中,音准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往往被忽略。如果学生对音准没有概念,学生的音乐学习就会受到影响,还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甚至就不想唱歌,也不敢表现,这样学生就不能自信快乐地参与。为此,结合教学经验,认为应从倾听和唱准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音准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歌唱音准能力和善“听”的习惯。

關键词:听辨;歌唱教学;音准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演唱的要求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但是,在平时的音乐课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很多班级的学生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音唱不准,没有音高的概念,每班只有四五个学生能独立不跑调地演唱歌曲;但在钢琴地伴奏下,跑调的问题稍微好一些。学生音调唱不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碰到高音就会大声喊叫或是突然降低音调;(2)一开始演唱歌曲就找不着

调,到歌曲的重复部分才能找到一点感觉;(3)对大跳的音程及不协和音程的音准把握较慢;(4)对上行和下行的旋律模仿还是比

较准确的,但对起伏较大的旋律把握有些困难;(5)有些学生上课总爱说话静不下来。

以上这些原因,使我体会到学生的苦脑,作为音乐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是关键。怎样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善听习惯?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的目标,围绕唱准与倾听两大重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灵活推进,合理安排

(一)系统备课统筹安排

1.音乐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往往是根据参考教材内容而设计的。教材里面的内容都是以一个或多个具体的音乐作品为目标,通过学唱、欣赏、节奏、演奏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技能学习。虽然,我们的教材是遵循由易到难进行编排,但知识技能对于“音准”范围的教学内容,却缺少系统地指导。比如在某些单元,虽有明确关于唱准和听辨某几个音的教学要求,但没有加强和巩固的后续安排练习。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第一阶段(第一周至第五周)

目标:认识“1 3 5”三个音的唱名,唱准并听辩“1 3 5”,认识他们在琴键上的位置,同时认识“2 4 6”三个音。

方法:图示辩认法、手势教学法、钢琴琴弹奏、音乐创编法。

第二阶段(第六周至第九周)

目标:对比听辩“5 1 3 5”和“6 1 3 6”;对比听辩“6 1 3 6”和“6 1 3 5”,听辩并唱准“1 3 5 i”

方法:对比听辩法、图示辩认法、手势教学法、钢琴弹奏。

第三阶段(第十周至第十五周)

目标:巩固练习“1 3 5”“2 4 6”;巩固练习“1 3 5 i”

方法:对比听辩法、图示辩认法、手势教学法、音乐创编法。

备注:具体训练时间为每节课的前5~10分钟。

2.利用5~10分钟时间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视唱练耳教学,面向全体调整每位学生的音准,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对音高的概念和音程距离感。

(二)年龄特点分层教学

1.学生发展是有差异的。相信每位音乐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每个班级中总会有一些学生对唱旋律感到头疼,他们不会唱就不想唱,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恶性循环,形成两极分化。那么,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全面考虑学生参差不齐的现象,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音乐教学模试,通过难易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在班级分层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了ABC三个层次:A层次——优秀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能起到模范、引领、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的作用;把班上没有受过单独音乐学习,但音乐感觉比较好、喜欢展示自己、嗓音和音准突出的同学为B层次——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和A层次的学生会被老师选拔进入学校的音乐兴趣小组,进一步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胆子小、唱歌声音低、不自信以及音准差地划分为C层次——进步层。处于这一层的同学是班上比较多的学生,是老师平时容易忽略不够关注的学生,所以他们是老师最需要关注并为之付出努力的一层;最后是班上极个别的学生,他们很聪明,但十分调皮,将他们称为潜力层。之所以称最后一层为潜力层,是因为在音乐课或课外时间,教师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后,他们会一鸣惊人,一跃成为比较优秀的层次。

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一)一哼一唱训练音准

在歌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些学生在演唱时大声喊叫,声音位置又低,缺乏美感,而且音也唱不准。只有采取正确的发声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歌唱呼吸等技巧,并采用轻声唱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1.先用“哼唱”来训练学生的音准问题,因为哼唱练习是很容易获得假声和混声,对声区的统一有很大帮助。采用闭口哼鸣和开口哼唱两种练习方法,使声音逐渐变竖、变圆、变集中,使集中的声音往头腔里输送,以求获得进一步的头腔共鸣。

2.用“小声唱”把声音慢慢放出来,使整体的声音容易集中,并能解决一些学生高音唱不上去的问题,对声音的统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老师要多做示范,启发引导学生找到高位置的声音,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地对比聆听中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

(二)一听一辨训练音准

1.什么是“音准”,其实就是建立正确的音高和音程概念。在钢琴辅助下的识谱教学有助于学生辨别音高、唱准音。例如,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从do mi sol开始学习,因为通过实践报告表明,学生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三个稳定音,教师可以由浅入深,逐步加入la re fa si这些音,这样学生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2.鉴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里特点,枯燥无味地音准训练必然会造成学习兴趣降低。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设计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八度音阶教学中我采用唱名来替代组号,用唱名来替代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姓名,用音乐唱名来点名训练学生的音高感。方法是:一组一号同学的“名字”叫1 1 do do,以此类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增长技能。但是,要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的音高关系,是需要反复强化训练和不断纠错的。

(三)一学一玩加强听辩

1.运用所学歌曲中的旋律作为听辨内容。采用学生喜欢的音乐游戏。例如,在教学《草原上》这课时,为了让学生唱准“3 5 6”三个音的音高,我利用肢体语言让学生体验音高,如唱“6”时,双手臂向上伸展,比喻为高高的蓝天;“6”双手臂打开向下,比喻为太阳照在草原上;“5”比喻为高山;“3”双手向前打开,并做出看热闹大草原的模样。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种边玩边学的游戏形式,在听觉领先,模唱紧跟,反复练习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我们还可把训练目标中的音级训练放在歌曲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重视音乐教学中细节的学习,把歌曲本身容易出错的音级、音程、旋律找出来,进行强化训练。比如,《童心是小鸟》的前两句,特别是两句前的第1小节:“31 51 3”和第三小节“31 57 2”,学生总是容易弄混。出错的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音程的概念模糊,还没有建立纯四度和大三度音程的概念,二是因为“3”和“2”只有一个音之差,学生不容易唱准。针对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们单独列出来,反复进行听辩。通过对比听辩和反复学唱,学生不仅能唱准两句旋律,而且还会对“3 2”两个音级的音高和音程概念有初步的印象和认识。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感和善“听”的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静候花开的声音,用爱心和耐心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早点打开通向艺术之门的钥匙,让每个孩子最终喜欢音乐、会学音乐,为终身热爱音乐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音准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让学生快乐歌唱
聆听,让生命如花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
小学阶段歌唱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
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