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步行进在奔小康的路上

2017-07-03胡蕊

奋斗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赫哲族木耳溪水

■胡蕊

稳步行进在奔小康的路上

■胡蕊

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着极重的分量。黑龙江作为资源大省,转方式调结构后,林区人民生活有没有好起来?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得怎么样?奔小康的路上他们有什么困难?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需要特别关注和扶持的群众,都装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里。来黑龙江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首站就选择去林区,第二天又冒雨去看望赫哲群众,为转型发展地区群众送去了深切关怀。一年来,林区人民和赫哲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将其化为发展的强大信心与动力,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苦干,稳步行进在奔小康的幸福道路上。

总书记的嘱托:

看到林场职工生活不断改善,很高兴、很踏实。林区经济转型发展会面临一些暂时困难,党委和政府一定会关心,让大家日子越过越好。大家也要自力更生,多找新的门路。

——2016年5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林场职工刘养顺家里,同一家人及其邻居们交谈时说

生态旅游成为新引擎

眼下,最时尚的生活,是在周末呼朋唤友,远离城市喧嚣,去乡下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五一过后,“养顺农家院”迎来了生意旺季。自从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林场老职工刘养顺家,红烧鱼、炖豆角、贴饼子,这被总书记称赞“看着就好吃”的地道农家饭菜,引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关注。刘养顺看准了时机,利用临近溪水国家森林公园的地缘优势,在区里和场所的帮助下,开起了农家院。

刘养顺家是典型的林区家庭,一家老少都和“林”字打交道。刘养顺和老伴儿是林场退休职工,他们的儿子在林场上班。刘养顺一辈子本本分分地在林场里干活,从没想过60多岁还会当上“老板”,更没想到生意还做得红红火火。“真是多亏了总书记!”一年后的今天,刘养顺提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仍然激动不已。他高兴地告诉我们:“总书记来我家之后这一年,家里的变化那真是天翻地覆。这一年农家院收入纯利润12万元,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今年,我和家人盘算着,要紧跟我们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学学东北特色菜,让我的农家院更有特色。”

在溪水,刘养顺并非是唯一的农家院主。仅在他家附近就有11家农家院,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后新开起来的。这里毗邻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游玩过后,可以顺路吃饭、休闲,因此,夏日的农家院总是宾客盈门、生意火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年冬季,上甘岭区又成功举办了“溪水冰雪欢乐节”,在溪水经营所打造冰景一条街,修建了速滑区、冰壶体验区和雪堡、雪雕区,吸引了大批南方游客体验冰雪、体验民俗,使溪水冬季旅游“热”了起来。2016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93300人次,同比增长31.5%;全区旅游总收入实现14842.8万元,同比增长30.2%。仅入冬以来,就接待游客23408人。2016年,伊春市入境游客首次突破千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0亿元,增幅均达40%以上。

溪水国家森林公园

我省林区“夏有清凉冬有雪”。转型后,林区依托好山好水,打出“资源牌”和“生态牌”,通过加大投资建设力度,释放潜能,打造出大批省内闻名、国内知名、四季皆宜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并已形成体系。亚布力、大海林、凤凰山等老牌景区市场地位巩固;威虎山“九寨”、兴隆鸡冠山、绥棱原始部落等新兴景区异军突起。2016年,我省林区累计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同比增加13.8%,旅游业产值完成19.6亿元,同比增长26.1%。近五年,林区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近8万人。预计到2020年,林区旅游业将直接吸纳就业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将达16万人,成为森工创造就业岗位、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支柱产业。

旅游业大放“光芒”,离不开林区人理念的转变。还是那片大森林,现在已走出被伐的命运成为人们眼中的风景;还是那些老职工,也已从伐木人转型成为旅游业者。全面停伐后,林区职工群众为解危脱困、兴林富民进行了顽强的二次创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后的这一年,林区绿色化转型发展劲头更足了,他们牢记“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嘱托,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生“真金白银”,不但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林区转型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未来,如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森工人这样打算——将继续坚持市场化运作,强化“一体化”理念,充分挖掘整合森工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产业综合体,实施规模经营、品牌战略,增加资本总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影响力,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森工乃至黑龙江的替代产业、支柱产业。

林下产业拓宽致富路

在溪水,贾存革有着“三重身份”。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当地种植木耳的致富领路人,还是溪水经营所的防火员。三重身份,意味着三种责任,但不论是哪一种,贾存革都勇敢担当、尽职尽责。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坐在刘养顺家小院里和街坊邻居拉家常时,贾存革就坐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面,他作为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木耳种植大户、党员致富带头人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他这些年带领林区职工种植木耳致富的情况。

到今年,贾存革种木耳已经15年了。种木耳还会让他有机会见到习近平总书记,这是他从没想过的。转型创业初期,由于不懂技术,贾存革也经历了彷徨与低谷。但一时的失败,并没有扑灭他对创业的激情与信心。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后,贾存革抓紧时间学习木耳种植技术,在网上搜索与木耳相关的技术资料,边学习边钻研边实践,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成功掌握了地摆木耳高产栽培技术。这一干就是十几年,产业也越干越大。2016年,他加大了种植规模,培育了20万袋地摆木耳,不仅成功了,产量还非常高,仅木耳一项收入就达到20余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养顺农家院

棚室木耳集聚区优质木耳

“一人致富不算数,全所职工致富才叫富。”贾存革了解到周围很多林场职工也想学习木耳种植,就无偿为他们提供木耳栽植技术,将自己总结积累多年的好技术、好经验都传授给他们,还帮着他们建菌锅、搭架子、养木耳、搞经营、找市场,带着周围职工共同致富。在贾存革的带动下,目前,溪水经营所黑木耳种植户发展到20户,年种植木耳134万袋。除黑木耳外,伊春市还重点打造了红松子、蓝莓、山野菜、林畜、林药等生态经济产业链,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实现了生态增强、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目标,资源优势转化为了经济实力。

我省林区从过去单纯依靠“木头经济”到今天形成以林下种植养殖、森林绿色食品和北药种植、林木加工、对外林业合作等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16年,我省森工林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85.1亿元,同比增长10.6%,占森工总产值的71.5%。同时,森工系统始终高度重视停伐后林业职工的转岗安置和林区群众的就业增收工作。切实加强林业职工的技能培训,促进更多职工掌握一技之长,安居乐业。强化社会保障,抓好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确保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2016年,全省森工系统就业创业形势持续向好,新增就业3.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万人;建立林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大学生创业种子资金,组织化劳务输出1500余人次。职工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达到3.3万元。建成棚改房11465套,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完成农村公路新建续建449.6公里。

“不砍树也要富。”林区人民以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使林区转型发展走出了突围之路,实现了我省森工由独木支撑到多产业集群的华丽转身。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深激励着林区人民自力更生,奋发进取。停伐倒逼的产业转型如今已变成林区人民的主动发力,正在释放着越来越多的潜力和效益,为林区绿色发展之路注入强大动力。

下一步,我省林区将继续发挥资源、产业、科技、区域等比较优势,突出不同区域的建设任务和产业转型主攻方向,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发展;建设起森林食品产业、种植养殖业、森林生态旅游业、北药业、营林苗木业、仓储物流业、境外资源开发业和林产工业等八大绿色生态产业;打造清河、沾河等十大产业园区;建设黑森企业集团子公司的十大产业集团;构建起食用菌产业、坚果浆果产业等十大产业集群;依托森工40个林业局和城市企业的地缘优势,打造“一核四带一环一外”扇形辐射黑龙江省、外联俄罗斯的产业转型发展空间格局。

总书记的嘱托:

在祖国大家庭里,56个民族是亲兄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勤劳奋斗,中华民族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各族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加富足美好。

——2016年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佳木斯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村民尤桂兰家中看望时说

多业并举成就新发展

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是我省漫长边境线上的一个小山村,与俄罗斯一江之隔,生活着198户、502名赫哲族群众。2016年5月24日,是八岔乡赫哲族群众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冒雨前来看望赫哲族群众,带来了党中央对赫哲族群众的亲切关怀。一年来,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名誉度和美誉度渐响,焕发出勃勃生机。

同江市赫哲族群众在制作鱼皮衣

自古以来,赫哲人生活的地方就是富饶的天然渔场和逐猎之地,素有“三江为家,渔猎为主”的说法。上世纪80年代,鱼价翻倍上涨,赫哲族渔业经济发展到巅峰,在1983年就已经有了“万元户”。之后,随着江鱼减少和捕鱼船只猛增,赫哲族渔业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至90年代中期,单一渔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赫哲人生活的基本需要。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赫哲人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开荒种地,从单一的打鱼为生转向渔农并重,与此同时,大力保护生态环境,蓄积渔业资源。近年来,自强不息的赫哲人不断增加创业门路和项目,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多产业并举,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进入了发展新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八岔村,得益于党的兴边富民好政策,十年间,从一个原来人均年收入仅500元左右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年收入逾万元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如今的八岔村村民,全都住上了新房,还享受免费的合作医疗、自来水供应和有线电视,在子女入学、参军等方面也有优惠政策。由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八岔村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明星村”。他们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着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一年来,共接待游客近20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40万元,同时,在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都有新发展,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新貌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激励的不仅仅是八岔村村民,还有同江的所有赫哲族群众。一年来,同江市进一步加大对赫哲族群众的扶持力度,优先发展民族事业,重点发展民族经济,着力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民生福祉。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全力打造“赫哲故里”和“赫哲第一乡”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民族手工业和旅游服务业。坚持把民生保障放在突出位置,在住房、教育、医疗、社保方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确保赫哲族群众率先奔小康。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如今,赫哲族群众为这美好的画面又添加了新的色彩,常年依靠传统捕捞生活的赫哲人,已经掌握了新技术,幸福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他们想给习近平总书记捎个话儿:“我们决不辜负总书记的重托,脚踏实地,把同江八岔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加美好。盼望总书记再来八岔看看我们的幸福生活……”

伊玛堪教学

古老文化焕发新活力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也是东北地区最后的渔猎民族,经历了从几近消亡到定居渔猎、从单一捕捞到渔农并重、再到目前多产业并举发展的历史性变迁。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赫哲祖先的故事,通过“伊玛堪”说唱形式,口口相传。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八岔村观看了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教学,习近平总书记边看边跟着打拍子,还称赞“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这句赞扬让赫哲人对赫哲文化的传承更有信心了。

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独特的原始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除伊玛堪外,赫哲人还掌握着精湛的鱼皮衣制作工艺,做好的鱼皮衣具有轻巧、耐磨,不透水、不硬化的特点;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在祭祀祖先和自然崇拜仪式时,由萨满跳神,呼风唤雨,驱邪敬神;有“说胡力”和“特伦固”等民间文学形式,内容多为寓言、神话、传说,形式活泼、短小精悍;图案艺术非常发达,常常在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制各种云纹、花草、蝴蝶及几何形图案,等等。这些极富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内涵的民族文化,亟需传承保护、发扬光大。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关怀赫哲族的发展。赫哲族各区域、乡村都在积极进行文化传承保护,建设赫哲民族文化博物馆、艺术馆、文化站等文化基础设施,举办“乌日贡”等特色节庆,走出黑龙江进行文化交流演出等,推动了民族文化的深入发展。同时,加强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扶持,坚持多措并举原则,构建立体化保护格局。加强对赫哲族语言的传承力度,构建数字化保护模式,建立长效的传承保护机制。加强交流研讨和法律保护。进一步加大对赫哲文化的挖掘整理,出版了《伊玛堪选》《赫哲美术探寻录》等多部反映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书籍,使赫哲文化得到了有效宣传和保护。

特别是近一年来,八岔乡又通过开办伊玛堪传习所民族文化培训班,组建八岔赫哲民间表演团队,编排和演出地方特色的民族歌舞,开办赫金虐民族手工坊,培训民族手工艺品设计制作能手,推出“渔家乐”赫哲餐饮文化品牌,编撰《赫哲族语言》等民族教材,开设赫哲语言课程等,推动赫哲文化走向更大舞台,带动赫哲族经济发展。如今,赫哲族群众从事的产业中又多了一项文化产业。一些掌握传统技艺的家庭开办起鱼皮画加工店、鱼皮鱼骨制作工坊等,通过旅游拉动,一年下来可以增加不少收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挖掘、传承、保护了民族文化,赫哲人的勤劳与智慧让人们看到了民族文化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0日、11日,借助深圳文博会这一文化平台,黑龙江大型原创赫哲族歌舞诗剧《乌苏里船歌》在深圳大剧院公演。该剧以历史悠久的赫哲文化作为基调,以赫哲族说唱技艺“伊玛堪”和特色民族舞蹈为载体,通过歌、舞、声、光、电等演出形式,弘扬英勇顽强、生生不息的黑龙江赫哲精神,为人们生动再现一个伟大民族的繁衍进程,充分展现了黑龙江文化的独特韵味和瑰丽风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亲切嘱托,使林区人民和赫哲群众的视野更宽了,发展的道路更明确了,自力更生的信念更坚定了,谋发展抓机遇的劲头更足了。如今,备受激励和鼓舞的人们,正不断更新观念、创新门路,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实现全面小康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郭存发guocunfa@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赫哲族木耳溪水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八一作品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溪水侗乡
大路弯弯 溪水缓缓
巧洗木耳
发现木耳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十八条清清的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