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2017-07-03邹超
邹超
摘 要:师生互动属于一种双向互动,具有交互性,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重要帮助。此次研究主要是从不同的方面,阐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也就是师生之间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实现信息的表达和传递,以此取得理想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可以实现课堂气氛的有效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建立互动型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呵护,学生才会更加喜欢此学科的学习,由此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创设有效的互动情境,开展平等对话,并且注意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同时,学生也需要向教师展示自身的课堂主人翁地位。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尝试师生互换角色的方式,以此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主体的角色,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走下講台,学生走上讲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一起进步。互换角色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课堂融洽气氛,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二、师生互动,营造和谐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互动,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教师必须与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展开交流,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状态下,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非常有益。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教学情境的方式,并且利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比如说,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内容时,教师便可以设置下面情境:如何将底是2.5 m高、面积是4.7 m2的平行四边形,搬进门高为2 m的房屋中,是否可以顺利搬进去?学生面对此问题,积极展开讨论,有学生认为需要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度,有学生认为此问题已知条件比较多,很容易解决。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一道具有生活气息的问题,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有效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
三、合作互动,增强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忌滥用合作学习模式,使其流于形式,由此导致合作学习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往往变成学生个体解决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基于此状况,教师需要在展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积极沟通,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学习“圆柱与圆锥”知识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针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内容,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讨论反馈,着重分析“展开后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怎么剪的?”“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到底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学生面对如此具有难度的问题,都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相互之间有效互动,共同解决问题。
四、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今的数学教材中包括越来越多的生活化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生活事例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结合,实施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以生活的眼光学习数学,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此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规律等因素,合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践平台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亲身体验中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到数学知识,从而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提高学习质量。比如说,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而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相互探讨,观察和分析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带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以此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五、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
每一节数学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有必要进行教学反思工作,明确哪些教学环节不够理想,是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又有哪些内容受到学生的认可等等。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学习,以此为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互动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教师不仅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要求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策略,有意识地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构建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海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3(6):58.
[2]郭玉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J].读写算(教师版),2013(3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