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游戏的乐园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7-07-03王艳

东方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收获表达创新

王艳

(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摘要:游戏是孩子的全部世界,在游戏的乐园里孩子们可以尽情想象,探索和创造,可以超越现实存在的生活,可以自由地面对无限的可能性,可以不用担心错误和失败,可以自主地做出选择、判断和决定,更可以尝试自己充满激情和奇思妙想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游戏充盈于心,充盈于思想、情感和身体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

关键词:游戏;收获;表达;创新

曾有记者问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一、我们在游戏中收获与付出

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幼儿主要通过游戏以模仿和想象来有目的地反映现实生活,通过游戏来感知自己的存在,通过游戏来认识世界。我们且看幼儿的游戏过程:尝试——失败——再尝试。如:幼儿在搭积木时,积木常常会塌下来,幼儿一遍又一遍地搭,终于学会了将积木边角对齐才能搭得高。有些小班的幼儿会拼二十至三十块的大拼图,他们喜欢连续几个小时拼摆拼图,边拼边总结规律,最后拼对才愿意结束。因为对游戏有兴趣,幼儿完成后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便会找一些更难的拼图来玩,挑战自己,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游戏中幼儿不怕困难,懂得迎着困难上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游戏中幼儿能坚持、能忍耐、能吃苦,就算汗流浃背、满身泥土也能乐在其中。这些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收获与付出是相互的,它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连伟生气勃勃的一体,温润着幼儿的心灵,滋养着幼儿的生命热情,拓展了幼儿与生活对话的能力。每一次游戏,都是一次新颖奇特的旅行,都是一次对可能王国的探险。

二、我们在游戏中表达与绽放

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感健康的幼儿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愉快情感多余消极情感。游戏是儿童表现自我情感的一种方法,对于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弗洛伊德提出“游戏能满足孩子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当医生、当警察等),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得快乐”。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在生活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条件的限制和束缚,这难免会使幼儿的心里产生紧张或受到压抑,而游戏则是幼儿松弛紧张情绪的良好方式,正如荷兰心理学家拜登代克所说:游戏是带有情感的,能解决儿童心里矛盾的一种活动,儿童的冲动性在游戏中能得到解放,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如何安全、妥当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的途径,从而能够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的行为,调整消极的情感。

1.游戏中学会自我约束。许多幼儿在家中是“小皇帝”或“小公主”,经常得到迁就。在群体中别人不再给予特殊照顾,不要独占玩具,不要大声喊叫。总之要求幼儿在群体游戏中自我约束,否则大家都“不同你玩”,幼儿受不了寂寞,逐渐会把在家中养成的“独特”的脾气去掉。

2.游戏中勇敢的自我表达。集体游戏能够给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如:在游戏中如果轮到幼儿自己唱歌、演个小节目、讲一小段故事,或者需要表达意见时要敢于表达。这种机会在家庭中和在集体中有所不同,在家庭中幼儿如果坚持不干会得到妥协,但幼儿在集体中就会遭到排斥。经常参与集体游戏的幼儿会变得落落大方,敢说敢唱。显得很有胆识,说话有说服力,练就了随机应变的能力。

3.游戏中学当组织者。经常在一起做游戏的幼儿渐渐会出现一个领头人,他了解每个幼儿的长处,分配任务时尽量发挥每个人所长。在领头人的带动下,幼儿常常变换游戏的方式,一会儿玩追跑的游戏,一会儿玩较安静的游戏。领头人不在时又会再出现另一个领头人,大家在一个松散而又有组织的群体中游戏。大孩子上学后又会有小的补充进来。领头人会自觉地保护年龄较小的伙伴,不让大家争吵打斗。好的领头人懂得规矩,不踩踏草地,不在马路上踢球,不打破邻居家的玻璃,能接受另一个街区的小伙伴。从游戏中成长的领头人入学后,也常常变为学生中的核心,并发挥其领导才能。

4.游戏中学会合作。经常参与游戏的幼儿喜欢群体游戏,享受在群体中的快乐而不孤僻。幼儿之所以能融于群体中,最主要的是能接受别人的缺点,不计较谁推了自己一下,或者被谁撞了一个跟头。幼儿在游戏中懂得了自己也有无意冒犯别人的时候,克服暂时的困难或者委屈,看得远些,原谅了别人才能得到朋友喜爱。反之如果事事患得患失,经常告状,就会被人“敬而远之”,从而被孤立起来。

三、我们又在游戏中探索与创新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探索欲望来自于游戏活动前,发展于游戏活动中,而且还将支配、调节幼儿以后的学习活动。在国外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这样一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条标语符合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因此,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大自然变化无穷,神奇美妙,正是幼儿学习探索的好去处,让幼儿亲临大自然,充分利用感官看看、聞闻、听听、摸摸,能够获得丰富的感知,当幼儿投身于自然观察和认知事物时,教师及时鼓励幼儿自己探索,做到“孩子能够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孩子能想的事,就让他自己想。”无论幼儿是以动作表情显出疑问,还是用语言提出无穷无尽的问题的时候,教师都要抓住时机,尽可能给予幼儿满意的解答,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提一些“为什么?”“你认为呢?”诸如此类的开放性问题,使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知。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因此,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孩子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自由精神,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在组织中班幼儿进行科学游戏《沉与浮》时,老师采用了分组讨论的方法,引导鼓励幼儿猜想铅笔、泡沫、木珠、玻璃珠、铁块、橡皮、木架子、皮球、石头等,在水里会怎么样?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实验过程中,让幼儿在自由的气氛中进行沉浮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老师提醒和指导幼儿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如:宋姚晨小朋友发现皮球、泡沫、木块和铅笔是漂在水面上的;一辰小朋友发现石头、铁块是沉入水底的;并用“+、-”符号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了下来。在操作中老师更是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解决难题,让幼儿学会在操作中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验和记录,验证自己的猜测。因为木块、铅笔、皮球、泡沫轻,所以浮在水面上,而石头、铁块、玻璃珠等重,所以沉入水底。同时孩子们还发现了如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如:昊昊小朋友发现把泡沫弄湿了,它就会沉入水底……。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积极地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而且学习了用讨论与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唯有游戏才能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生活经验。

四、最后,我们在游戏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当一个孩子给自然角里的花草一边浇着水,一边念念有词:“渴了吧,喝点水吧,快点长大。”他是在这儿遇见了懂事的自己。当一个孩子与你面对面,说起彼此眼睛里都有对方的影子时,小家伙突然朝你“嘿嘿嘿”地笑着,使劲地挤着眼睛: “挤死你、挤死你。”他是在这儿遇见了可爱的自己。

哪里有游戏,哪里就有孩子积极热情的投入,自愿自由的付出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

孩子的幸福就是在一切与自己身心发展需要相一致的活动中获得生命力量的成长,他们之所以游戏,是因为游戏是最适合他们的活动,能够满足他们机体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游戏精神让孩子在体验的世界里丰满,在愉悦的世界里舒展,在创造的世界里延伸,孩子们的身心在其中尽情飞翔,孩子们所有的梦想变成了可以触摸到的现实。所以,愿我们的孩子在游戏的世界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收获表达创新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关于岐山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收获》推出“行距”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