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困惑与改善文献综述
2017-07-03郭艳羊子初黄慧芳施念
郭艳+羊子初+黄慧芳+施念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摘要: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我国的教育中是很重要的变革趋势,在职教师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是现在教育的重点。因此,职前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对于今后成为教师教育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起了很大的作用。理论虽然提出,但学生核心素养到底要怎么落实,仍存在许多问题。当下开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如果不能廓清一些基本问题、把握核心素养的基本要义,在实践中就很有可能发生偏差。甚至可以说,对于核心素养,当前的重点还不是如何落实,而是怎么认识、怎么理解的问题,对于职前教师更是如此。本研究以“职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問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旨在了解职前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理解从而为职前教师以及职前教师培训机构、师范院校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促进职前教师入职后能够落实学习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职前教师;核心素养;师范院校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 关注“核心素养”的培育是目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的重大趋势。对我国而言,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路径,也是进一步深化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二、研究现状
(一)核心素养的学术关注度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批专家学者针对“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开展研究。经文献查阅:近年来学者们对核心素养对得关注度只增不减。
(二)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从内含来看,有学者基于词源学的角度认为,它是指各种能力或力量的聚合,以使人恰当应对情境。质言之,“素养”最初是指人恰当应对情境之需要的综合能力。它本质上是人的存在状态或能力[1]。一个有素养的人,就是当他或她置身于特定情境的时候,有满足情境之需要的“恰当性、充分性或态度[2]。也有学者根据“核心素养”提出的时代背景提出,核心素养亦称“21 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是对农业和工业时代“基本技能”的发展与超越,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复杂交往能力[3]。
核心素养的最早提出与“关键能力”概念的出现密切相关,关键能力的提出促进、催生了核心素养的产生与发展。德国学者梅腾斯于1972年最早提出关键能力的概念——某种普通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未来发展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能力[4]。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增大,世界各国将这一概念用于教育领域,旨在培育人才的核心素养。英国作为传统老牌职业教育国家,十分敏锐且迅速地引入了这一概念,之后对其进行了研究和细分,对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贡献颇大[5]。美国的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核心课程研究来体现的[6],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政府逐步进行教育改革,将核心课程增加至7门,分别是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外语和艺术。日本以“教育立国”著称,其核心素养研究是以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改革体现的[7]。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议首先提出学校贯彻基础和基本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尊重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一观点。
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组织对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重视起来,逐步转变教育导向,开始将教育标准从重视学科内容、教学过程转为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科核心能力的塑造上[8]。
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就像一粒种子,而要使其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在“核心素养”内含逐渐明朗化的情况下,大部分专家学者转向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策略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学生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教师培训也要有前瞻性,在培训机制上进行革新,不能再走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的培训老路。[9]也有学者在总结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认为,教师培训改革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路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生态哲学视角、生成性教学视角、教师需求导向视角、培训效果反馈视角、标准对应分析视角、教学研究视角、比较分析视角等。
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教师是以上途径落实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教学经验尚不丰富的职前教师,更需要进一步的引领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解开对“核心素养”的迷思与困惑,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能适应时代与社会变革的“全面发展的人”。职前教师是今后的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会影响将来的教学理念,从而会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
对许多师范生而言,核心素养仍然处于思想层面。核心素养在落实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层面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以及如何处理跨学科的共同素养和学科专门技能之间的关系方面。这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递上,首先教师本身应适应转变素质教育的观念,清楚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应该具备的素养,将课堂教材与学生的素养联系在一起,强调课程的整合性,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10]。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内含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在职教师培训策略研究角度进行探讨,但同时我发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职前教师培养策略的研究上还有待深入。“核心素养”的抽象性使职前教师感到迷茫,本研究想要以“职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旨在了解职前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理解从而为职前教师以及职前教师培训机构、师范院校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促进职前教师入职后能够落实学习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Doll,W.E.DevelopingCompetence.InDoll,W. E. Pragmatism, Post-Modernism,and Complexity Theory.Edited by Donna Trueit.New York: Routledge,2012:67,76.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3]刘国飞,张莹,冯虹.核心素养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6(3):5-9.
[4]关晶.关键能力在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演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3(1):32-35.
[5]周方雨歌.国内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对小学英语教育发展的启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8):174-176.
[6]刘义民.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 17(2):71-76.
[7]李梦晗.基于中美高中地理教材比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8]马希良.核心素养来了,教师培训怎么办[N].中国教师报.2016-10-1第015版.
[9]吴惟粤,李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培训课程[J].课程教学研究,2016(8).
[10]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