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研究
2017-07-03阚海娜
阚海娜
摘 要:小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搭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让学生从更好的角度理解和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坚实的数学基础,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数学基础
一、革新数学课堂,铺垫学生发展道路
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课堂上这种思想使得学生会做一些与知识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是很多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苦恼。但是,有弊必有利,数学是一门开放性的理工学科,教师努力革新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可以帮助其更好的融入数学课堂当中,从而让学生的想象力转移到正确的方向上来,铺垫出学生自身的发展道路。
首先,学生思考问题不全面,很多时候这种思维上的缺陷会是学生数学道路上的拦路石,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遇到新知识先从学生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解析,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后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课堂上的重难点知识。接着教师再鼓励学生自由的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在充足的自我空间当中学习知识简单的一面,逐渐让学生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推动其高涨的学习热情。
其次,相比课本中的知识点,学生更熟悉自己的日常生活,加之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数学引导,为其带来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促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时、分、秒这三种时间的理解,鼓励学生说出在一小时、一分、一秒中自己可以做出哪些事情,把生活中学生做过的事情引入到其脑海中,从其实际的生活做起加深其对于不同时间长度的理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时间之间的换算,把数学知识带入到实际的课堂当中,让其在轻松的心态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在课下实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时间的理解,为高效的数学课堂做出积极的铺垫。小学数学的知识较为基础,教师要对引导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探究的积极性,为高效的数学课堂及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主体课堂,加速自身发展进程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把自身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当中,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学生进行言语引导,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这对于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对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速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在“观察物体”教学的课堂当中,教师选取生活中常见物体,比如一个简单的黑板擦,把其放在学生中间让学生画出他们看到的黑板擦,而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综合到一起进行展示,在不同的作品中学生会发现很多都不像平常所见的黑板擦,在这时教师让学生猜测所画图形不同的原因,在学生猜测一段时间后教师把学生的猜测整理到黑板上,同时利用三维成像技术把黑板擦展现到屏幕当中,用缓慢旋转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使得学生对观察物体有关的知识印象深刻。最后,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进行观看,进一步提升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其自身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采用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消除学生单独面对问题所产生的束缚感,鼓励其在熟悉的合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的数学知识,进而更好的展现出学生主体的数学课堂,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在引导之前,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的小组划分,让能力与性格上存在差异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组,帮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有一个积极的探究心态,从而使得學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到互帮互助中来。接着,教师要重新拟定课堂的教学计划,把复杂的知识点探究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当中。
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刚开始就让学生小组式的对课本中的知识及案例进行分析,在学生初步掌握课本上的例子之后,再鼓励他们以课本中的例子为模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统计。而统计的问题、统计的流程及注意事项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拟定,而后,教师对不同小组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适当表扬的同时对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针对指导,使学生更加直观的发现思维上存在的问题,弥补其小组的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实施自己的计划,并把统计的结果进行整理,在班级进行汇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提升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数学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其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晶晶.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
[2]车艳菊.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求知导刊,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