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催促:中层干部管理的一项技能

2017-07-01金坤荣姚顺根

关键词:中层干部

金坤荣+姚顺根

摘 要:催促是“促使赶快行动”“使赶快进行某事或使某事的进程加快”的意思。在学校行政事务中,教师常因为教学事务繁忙而忘却了兼管事务的落实。此时,催促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在本文中不仅阐明了催促的重要性,而且还提供了催促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催促;中层干部;管理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06-1

如何落实工作任務,这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话题。就学校而言,工作任务的主人是教师。如何想方设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促使管理达成和谐效果,这是摆在学校管理者特别是中层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以为,要催促、会催促,是学校中层干部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技能。

案例一:布置工作+不催促=0

学期初,某校的教学分管校长和教务主任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要求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并且要求组长们和组内老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活动记录——因为工作动态要做记录,要随时写,以形成工作计划、过程、总结的圆满循环——不要在期末结束时临时抱佛脚地“补写”《教学研修手册》。会上组长们都纷纷表态:我们一定会及时记录每个教研活动,并做好总结反思。

半个学期过去了,上级教研室要来学校进行教学专项调研。领导问起教学研修情况,教务主任信心满满地说:“期初工作布置得很清楚,组长们又做了规划,活动也已经开展了,《教学研修手册》想必会很好记录的。”“还是抽一两组马上看看再说吧。”在校领导的吩咐下,教务主任立即调阅语文组、化学组的《研修手册》。一查,大吃一惊:语文组记了一个月,化学组除了学期计划外其他一个字也没有,很多老师的《教学研修手册》的封面新亮挺括,使用的次数看来不多。分管校长和教务主任面面相觑,十分茫然:“这些组长、这些老师怎么啦?说好要及时记录的,怎么会这个样子呢?”

事实上,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工作布置了,要求提出了,但执行过程中往往有这样那样的情况,会影响到工作的落实。组长和老师都要备课上课,要组织活动,要安排其他工作。相比而言,总结记录是次要的,是个软任务。在有其他事情紧急需要做的情况下,他们往往把记录搁在一边放一放,一天两天,时间一长,记录也就懒散了,抛在一边了。他们心想,反正以后突击一两天补写也不迟。因而尽管当时信誓旦旦要及时填写,但由于没有外在的压力催促,他们也就把记录一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以至造成教研手册上空白一片的现象。这实在是印证了这样一个等式:布置工作+不催促检查=0。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工作布置后要催促。做事只“管”不“理”,工作布置下去后既不检查也不催促,认为别人一定会按方案做好,这往往是天方夜谭。工作进程中要阶段性地催催,往往会夯实过程,取得实效。

案例二:布置工作+会催促=100

学生安全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每学期的安全教育,上级要求学校必须做到100%地完成,内容包括专题教育和平时授课两大板块。一般来说,一学期的专题教育有四次左右,平时授课有6至7次。每次学习都要由学校授课和家庭作业两部分构成。像我们这样一所有1500多名学生的大学校,如果每学期要100%地完成的话,训练次数要达到33000多人次。并且,完成训练由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完成,这就加大了难度。

某校德育处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德育处主任周密部署,亲自制定了相关的核查方案。首先要勤催促,找准催促时机,要让班主任和家长适时动起来,以带动工作的开展。每次活动开始时、结束前都要催促,活动过程中也要随时催促随时监控。如果发现某班启动慢了,就催一催;活动进程过去了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和临近结束时,都要多催一催。这样可使工作任务分阶段地完成,为保质保量地完成打好了基础。二要重催促形式,口头催促和书面催促相结合。催促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如下达活动通知时和宣布阶段性检查结果时,都必须书面通知催促,其余时段穿插短信催促、QQ群催促、微信个别交流催促等多种形式,效果更突出;三要善于催促,温馨催促。催促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催促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在严肃通知、强烈催促的同时,更要温馨地提示,更要为那些落后的、难以完成的班级和学生提供解决方法,指明完成的路径。比如,把催促包装一下,变催促为班级竞赛、学生竞赛,使活动饶有趣味。再如,组织各班级之间的活动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以促使大家积极完成。正因为这位中层干部在工作中的会催促善催促,这所1500人的大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连续四年来始终保持100%地提前完成。

我们认为,工作布置只是前提,工作落实才是关键。要使工作有效落实,设定进度检查点、时时加以催促是必不可少的。案例中安全教育是一项烦琐的工作,内容多、学生多、环节多,但这位干部做到了勤于催促、善于催促,采用多样形式来催促,在组织活动中进行催促,终于使工作圆满完成。如果只是严肃地下达任务而不催促,没有温馨的提示,没有方法的指点,没有情感的交流,班主任的工的热情可能不会这么高涨,完成任务可能会一拖再拖。

实践表明,催促能够使工作序列化、常态化,能够促使工作渐进化、深度化。会催促、善催促能够大大推动工作的进程,能够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能够有效增强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说,会催促和不会催促,效果实在不一样。

应该说,中层干部是部门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协调者,要练就“会管理”的本领。“会管理”的一个直接体现就是“会催促、善催促”。西方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在工作进程中加以催促,丰富催促的形式和方法,增进催促的情感因素,才能使教师有效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也才能使工作任务的管理趋向精致有效、到位深入。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层干部
如何创新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工作策略
让全校教职工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实践
校长培养中层干部要做到“四要”
学校中层干部的管理与素养
浅谈打造团结、和谐与高效的学校中层干部团队
中层干部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探析
校长要善于引领中层干部走出“两难境地”
学校中层干部应甘为“六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