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解应用题教学方式分析与阐述
2017-07-01山媛媛
山媛媛
摘 要:数学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高年级教学的重要部分,关系着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的成绩。随着教育方式的革新与进步,新课改在小学教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重要,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成绩的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意义。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改革和研究,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目标的。通过对现阶段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我国的教学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教学;应用题教学;教学方式
一、我国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之问题现状
1.应试教学目的过于强烈
学校对一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最终取得的效果,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自古以来在教育上都偏向于以成绩论英雄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最大的负面作用就是如此教育之下的学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如果一门学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却只是局限于白纸黑字的试卷上,无法对社会起到真正的作用则形同枉然。而正是这种应试教学的模式,致使我们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上只是以增强学生的解题答题能力训练上,造成了学生没有通过应用题的学习而发散自己的思维。因此,单一的应试教学只是表面求成绩,非常不利于学生们今后的成长。
2.教学形式的单一乏味
想要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当下许多高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往往是以老师为主的循环讲题式的单一乏味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其知识点,同时这种教学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题海战术,通常老师讲解一个类型的题目之后,就会让学生陷入各种类似相关的题目解题中,且这种相似解题的方式往往都是反复练习为主和套用公式的形式,学生只是以一种多练就能熟能生巧的方式去应对,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应用题的本质。而我们知道应用题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却也包含着很大的不同,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题海战术就能真正意义上去攻破应用题的,长此以往只会造成学生对应用题产生恐惧感和对数学产生厌恶感。
3.对应用题的认知较片面
在大多数高年级小学数学老师的眼中,应用题只是数学考题类的单纯性质的数学知识,认为应用题就只是数学的一小部分而已。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应用题除了是以数学作为基础之外,还要结合语言阅读和思维创新突破能力,应用题所涉及的是一个多元丰富且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环节,但是我国的大多数数学老师却只是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无法将其他方面融会贯通到教学中,忽视了应用题真正的内涵,造成了学生对应用题肤浅的认识和呆板思维的缺陷。
二、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之策略
1.改变老师的思维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老师是教学内容的传导者,也是关系整个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大多数老师思想老化,依旧处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中,因此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老师。小学生年纪尚小,生活阅历有限,因此,教师在選择应用题的教学命题范例时应当注意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多使用轻快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语言,避免一板一眼、直奔主题。
2.教学多样化、敢于创新
数学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套公式就可以,因此他们过度注重公式化,忽视了数学的多变性和灵活性。因此,老师在讲授数学时应该大胆尝试新方法,高年级的小学应用题教学则理所应当要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为前提和目标。通过对应用题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好基础的数学知识点,又要能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题目的解答之中,更要能树立起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让数学不单存在于学生的课堂之上。
3.培养学生主动能动性
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适时地讲解与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家研究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活动中敢于表达见解、发现错误、寻找捷径,充分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主动学习,只有他们的角色转变了,才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喜爱和积极性,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传统的数学应用题教学只是老师一味的枯燥乏味的讲解和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吸收知识,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因为应用题在小学高年级的课程中所占的分数比例较大,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是提高其数学成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卜冬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2005(2).
[2]王江.六年级学生分数计算能力的培养及其对分数应用能力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