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研究

2017-07-01杨松吟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发展趋势新媒体

杨松吟

山西音像资料馆,山西太原 030001

摘 要 民生新闻,是近十几年来新闻节目中较为流行的新闻类型,是媒介传播平民化的结果,它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民生新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从民生新闻的产生、发展阐述其存在的弊端,并从新媒体发展的角度对民生新闻的发展突破做出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新媒体;民生新闻;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0-0169-02

民生新闻因其内容贴近百姓生活,一改时政新闻的严肃性而受到大众的追捧。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民生新闻该如何发展,就需要在报道方式上推陈出新,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展现民生新闻的长处和亮点。

1 何谓“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这个概念首次是由《晶报》在2001年首次提出,“以民生新闻为特色,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概念将“民生新闻”这个新兴概念引入新闻媒体。同时,“民生新闻”这个概念,也在学术界引发一些争议。有观点认为民生新闻是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播报和评说,是立足于大众视角的新闻;也有观点认为它是将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相融合,民生新闻不仅体现了记者在新闻事件中报道的视角、立场,也体现了媒介的社会认知功能。

2 民生新闻发展的背景

民生新闻的风靡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21世纪初,新一代领导人倡导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的理念、“三贴近”原则等,使新闻媒体不断寻找突破口,民生新闻在版面、时长等传播方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转变,民生新闻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纸媒中的都市报、晚报类报刊上出现了一些社会新闻版面,以报道生活琐事为主,这就是民生新闻最早的雏形。早在1999年创刊的《山西晚报》中,民生新闻内容就已经涵盖经济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且拥有独家新闻、本报暗访、现场、热线等专版。民生新闻以人为本的出发点,以平民化视角表达百姓的生活,一出现就深得大众喜爱。而电视媒体中民生新闻的正式诞生是以2002年1月江苏台《南京零距离》为标志的,这档节目以百姓生活为视角,报道身边事,为百姓解决问题,从而迅速赢得好评。此后,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民生新闻随之风靡。

另外,经济发展对民生新闻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经济的发展促使城市化步伐加快,随之将民生问题凸显了出来,医疗、教育、养老等热点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涌现,新闻媒体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挖掘受众热点话题成为新闻媒体必须要考虑的话题,而民生新闻恰好符合这个特点。

3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

民生新闻从2002年诞生至今,已经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各大地方电视台纷纷设立民生新闻专栏,成为了时下流行的新闻种类,并占据了新闻类节目的重要分量,彰显出民生新闻的强大生命力。同时它的良好的收视率和广告效益回报成为各家电视台最热门的节目形式之一。但是,民生新闻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内容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普遍

自2002年1月江苏台《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类似节目不断涌现,如福建电视台的《现场》、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经济电视台的《都市时间》等,这些民生新聞的崛起,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表现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和民众对民生的关注。但是也出现同一个地区多个民生新闻相互竞争的情况,如山西台《都市110》和《并州之剑》,成都台的《成都全接触》和《第一现场》,安徽台的《直播合肥》和《第一时间》,都是以民生为内容的新闻栏目,在地方信息源相同的情况下,若节目在制作编排方面创新不足,很容易使观众出现收视疲劳,再加上这种题材相似、内容相似、形式雷同的现象也会进一步导致收视率下滑,使其陷入恶性循环。

3.2 仅做表面文章

民生新闻“短、平、快”的报道形式成为制约民生新闻向事件深度进一步挖掘的一道屏障。一些记者片面追求时效性,从新闻的采集到整理编辑、播出,时长很短,很多事情的真实情况并没有深入挖掘就已经播发,常常以“后续报道敬请期待”而终结,缺乏对事件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报道,新闻发生的背景也不深入,后续结果也没有进一步跟进,报道的内容片面化,停留在表面。

3.3 报道形式娱乐化

民生新闻聚焦生活琐事常常注重情节,往往用到叙事的方式来播报,提高了吸引力和关注度,但是长此以往下去,选材多聚焦在生活琐事上,为了提高收视率而爆料一些生活隐私,大大丧失新闻的监督作用,使民生新闻走上了娱乐化之路。

4 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

4.1 清晰把握民生新闻的范畴

每座城市都是由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民俗、自然相聚合而成的集合体,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组成城市的“细胞”。他们是一座城市文化的传承者和制造者。城市中发生的事情是各个电视台、媒体新闻报道取之不竭的资源,民生新闻依托这样的文化主体,在构筑和谐社会、实践人文关怀、推动城市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民生新闻尊崇报道身边事、百姓事为其主要内容的社会问题、百姓问题,但是不应仅仅局限于此,在全球化的今天,民生新闻的视角应将国际国内具有民生意义的报道和本地生活联系起来,分析其对本地生活的冲击和影响,在更宽的领域内择取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报道的内容。但是必须明确的是,百姓生活里充斥着各类日常琐事,但是这些日常琐事并不是民生新闻的全部关注内容。关注民生话题,是为了通过报道身边事,倡导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社会道德和风尚,引导大众对事情的理性思考。在实际新闻工作中,我们往往看到民生新闻满足于对新闻事件简单的报道,缺乏深入的挖掘,于是民生新闻常常陷入琐碎之事而无法自拔。从表面上看,这些报道确实关于“民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为自己画地为牢,为民生新闻的范围作出了错误的限制,对其他新闻资料造成排斥,从而浪费了丰富的新闻资源。

4.2 利用好融合媒体

互联网的发展给媒体带来的不仅仅是冲击,更是机遇。互联网技术使新闻传播更加便捷,广电媒体要与互联网相互整合,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信息采集渠道和传播通道的多元化,新闻工作者可以根据媒体的原始素材,整理、提炼、加工,迅速传达信息,还原新闻的全貌,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各大电视台应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搭建互动平台,拓宽关注领域,增进传播方式,缩短报道时间,使受众更便捷地接收新闻信息。

4.3 抑制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广播电视行业是我党的喉舌,新闻生活化是民生新闻的特点,但是不是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新闻本身是担负着向受众传达信息,引导大众舆论导向的使命,民生新闻也不例外,民生新闻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果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缺乏把关意识,一味追求报道稀奇古怪的事情,满足一些低级趣味的需求,一搏观众一笑,必然会导致民生新闻的低级化、庸俗化,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民生新闻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互联网时代,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克服各种不良倾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持节目正确的导向作用,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萍.再论民生新闻的生存根基——基于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视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0):61-64.

[2]朱虹.民生新闻兴起的社会效应分析——以南京媒体为例[J].学海,2006(6):130-134.

[3]柳溪.“新”媒体“新”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策略[J].电影评介,2013,2(5):76-79.

[4]张玉喜.试析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策略的发展变化[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81.

[5]关贝贝.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研究[J].新闻传播,2014(3):35.

[6]张永胜.试论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创新[J].新闻传播2014(3):222.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发展趋势新媒体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