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古诗文课堂情趣盎然
2017-07-01余新琼
余新琼
【摘要】 我们的祖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语文教学应该成为教会学生学习、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载体,并教会学生掌握运用和积累语言的本领。这是语文课堂的使命,也是语文教学的使命。
【关键词】 古诗文课堂 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6-041-010
古诗教学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增强学习古诗词的信心,通过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是喻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而“始于足下”是指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这是学习古诗文的起点。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言语的优美意境中去,体会课文言语的独特魅力,感受文中之形、文中之境、文中之情、文中之趣、文中之韵味?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就《渔歌子》一文的教学为例,与大家交流交流。
古诗词具有平仄讲究、声调和谐、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意境深远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必须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到。而朗读是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催化剂,甚至可以说是必要的法宝。所以,我设计了下面环节。
一、“直接导入——整体感知”环节
直接导入新课后,在整体感受环节,我设计了请学生自由读、抽生读、听老师范读、再次自由读、再抽生读、齐读等环节,要求他们先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再到读出自己的感觉。这一组诵读设计,时间不长,但学生连听带读至少有10遍,对这首词可以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会读到会读,具有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熏染、感悟、享受生命的课堂:在操作上我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用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知道。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在“情趣”中触动学生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扉,讓他们欣然走进诗的意境。在浓浓的人文情怀中,在音乐、画面、诗歌这融为一体的氛围中,在学生们积极参与的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心灵和情感的熏陶而提升。如何实现以上构想呢?惟有朗读!因此,我把朗读作为这堂课的重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读”的重要性,提倡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基于以上考虑,我又设计了下面这一环节。
二、“细读品味——体会意境”环节
《渔歌子》这首词的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全诗具有两大特点:1、色彩明丽:青山、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2、动静结合:飞翔的白鹭、流动的江水、跃动的鳜鱼、悠闲的钓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再加上沁人心脾的蒙蒙烟雨,令人心驰神往。诗人仅用了寥寥几十字便描绘出这番如此优美的意境。全诗用词活泼、通俗易懂,所以在教学时我没有把时间用在讲解诗句的意思上,而是全神贯注地引导学生在有层次的朗读中,走进诗句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优美,从而生成语感。因此,我紧扣教材特点,着重抓住两个问题:“诗句描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具有什么色彩?”和“诗中有谁在动?怎么动的?”开展活动。我设计了找出诗中景物并为他们填上颜色、学白鹭飞翔、想象鱼儿跃动、扮演作者等表演活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悠闲自在的思想感情,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不须归”,想象、猜测诗人“不归”是因为沉醉于钓鱼之乐、山水之美,悠闲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充分地考虑到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阅历体验、积累表象各不相同,他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答案产生。在这个时候,我首先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并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他人的学习体会。同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使学生的理解在思想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优美之处。并在适时的朗读指导中,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去触摸诗人的心灵,读出诗作的神韵,体会诗句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将体会到的感情用表情、动作和朗读表达出来。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也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
《诗·大序》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境界:“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矣。”的确,当读已经不足以表达内心迸发的情感时,我们何不尝试让学生咏唱之手舞足蹈之呢?恰巧,我从网上找到了这首词的演唱资料,这为吟唱、表演《渔歌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低吟浅唱——寓教于乐”环节
为了使学生唱好这首歌,我设计了按节奏朗读歌词、配乐朗读歌词、跟音乐小声哼唱、配乐尽情吟唱的一系列环节。这样的活动也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吟唱,学习古诗原来是和游戏、玩耍一样快乐啊!其实,童心就是诗心,只有让孩子们喜欢,古诗才会有生命。
四、“自选作业——尊重兴趣”环节
我布了3项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
(1)画一画:画画诗中描绘的画面。
(2)写一写:把这首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或散文。
(3)读一读:如果你对田园诗词感兴趣,老师推荐你阅读另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通过这项作业的设计,将古诗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使得学习活动既开放活泼,又严密完整。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应该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生命的光芒。这堂课的教学,以多种形式的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古诗文课堂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