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开放性课堂,培养创新精神

2017-07-01利诗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

摘要:如何创设开放性课堂是目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新热点,是当前教育界的中心话题,也是一场新的教育思想革命。在对素质教育讨论和实施的过程中,中央提出了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到素质教育的中心地位。因为无论从人才培养、科教兴国的角度,还是从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选择。“如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是我们中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我们在认识它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还必须解决如何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到了新的现代教育的需要,就要创设开放性课堂。

关键词:创设开放性课堂;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48

近年来,各国都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的习惯、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开放新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学习掌握前人优秀文化成功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一、课前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探索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当前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给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更为自由、广泛的空间——开放性空间。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因此,在课前,我们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趣入学,以趣促学,让学生在趣中求学,趣中探索,趣中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性学习方式。”即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有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传统的训练,大多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此外便是这样或那样的练习册。训练手段单一,训练形式僵化,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寡淡。训练形式的多元化,应是教师探索的方向。笔者认为,可以紧扣课堂,抓住课文,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利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作演讲,天天训练“说”的能力。笔者曾在所教的班级作了近三年的实验,效果非常明显。这样的训练,每天只占用两三分钟,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利用各种机会开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自编小小说、童话、寓言、自编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精美日记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这样就将常規的课堂教学跟语文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在多次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使学生树立起大语文观。

二、在课上适时点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语文课要改革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读、讲、论、问中有所收获。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掌握好教学过程的度并适时进行点拨。这个点拨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尝到思考的乐趣、创新的快乐。如《繁星》中写三看繁星,作者三次的感受是不同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之一。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一些句子,如“……仿佛回到母亲怀里似的。”“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了。”笔者注意抓住作者第一次看繁星的感觉,点拨学生体会思想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换、观察的深入,作者的感受越来越深沉,感情越来越深挚。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加以点拨:恰当地使用比喻,能把作者看星空时那种亲切、安适的不同感受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出来。从而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的看法或意见达不到统一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最后,教师告诉学生,你们的回答都很精彩,因为你们进行了读质疑、合作讨论、分析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正确,因为你们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教师的评价保护了学生头脑中迸发出的创新的火花,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创新。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问,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所以,一堂课结束之后,要给学生留出问的时间。学生的问题可能靠近课文内容,也可能远离课文内容,不论什么问题教师都应该热情地给予鼓励,知之为知之,不知课后大家一起查找,教师的态度要坦诚。

三、课后充盈创造空间,在实践中创新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兴趣可以使一个人几天几夜不睡觉地工作;兴趣可以使人把毕生精力献给他所热爱的工作;兴趣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里,可以使舍勒去尝氢氰酸,兴趣可以使学生去思考,去不断地创新……在思考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个成功的过程既是创新的过程。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兴趣反过来会又促进创新。兴趣的力量如此巨大,教师为什么不把那些枯燥无味的作业变的生动活泼、有情有趣呢?例如:让学生练习写“小论文”,每当学完一课或者一单元内容后,教师先给出若干讨论性的题目,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根据提示,查阅资料,进行思考、讨论和研究,写出一篇“小论文”,教师对学生所写的论文进行认真的批阅,并指出论文中的不足之处,最后将好的论文供全体学生阅读,这样做,不仅活化了教材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所以需要教师放开课堂。

教学过程应以“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进行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要深化、拓宽教学内容,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使学生更生动、灵活,富有朝气和成效,而且为将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到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敢于放开、善于创新、乐于创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创新能力,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窦桂梅.创造生命的课堂 课堂教学实录与赏析——窦桂梅教育文丛[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利诗文,女,2001年9月开始从事高中语文教育工作。现是中学一级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经常撰写论文发表,曾几次获得县、市及自治区级的奖励,现写一篇平时的教学体会,旨在互相交流,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 535400)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