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记叙文赏析角度初探
2017-07-01钟志
钟志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文中,记叙文所占比例最大,记叙文阅读题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最为广泛、设计角度最为丰富的題型。因此,记叙文的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背景下,记叙文阅读的教与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从思想上重视记叙文阅读教学,要从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学会找准切入点,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赏析,如从标题的角度、写作背景的角度、篇章结构的角度和表现手法的角度等进行赏析,并运用新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初中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记叙文赏析角度;标题;写作背景;篇章结构;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32
记叙文就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在初中课文中,记叙文所占比例最大。记叙文阅读题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最为广泛、设计角度最为丰富的题型。因此,记叙文的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背景下,记叙文阅读的教与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就教师的教而言,思路陈旧,沿袭传统观念,方法死板,因循守旧,思维僵化,过于保守。就学而言,兴趣索然,被动消极,只知埋头于题海,不知举一反三,故而学习效率低下,阅读理解能力下降,成绩平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从思想上重视记叙文阅读教学,要从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学会找准切入点,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赏析。
下面,笔者就如从标题的角度、写作背景的角度、关键语句的角度、内容情感的角度、人物形象的角度和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记叙文赏析,并用新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初中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一、从标题的角度进行赏析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中心。总体来说,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多重的意思。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能够帮助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
如《背影》:充当全文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变色龙》: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为记叙文赏析的一个热门的切入点。
例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从分析题目入手,对题目进行赏析,然后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就会马上思考,得出一些疑问,然后笔者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三个关键问题:1. 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 《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3.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阿长与《山海经》?
接下来,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逐一解决这几个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很快地扣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个重点,从而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文章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及“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从写作背景的角度进行赏析
在记叙文教学中,主要还是要求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要想对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还需要我们在教学时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进行分析。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课文中,无论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关于他们的资料非常多。课文中对这些人物的生平经历也有所涉及。比如《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细读文本,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把握人物,补充介绍的资料要适当、要恰到好处。比如,适当介绍当时我国研制两弹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于学生理解邓稼先工作的艰辛、贡献的巨大有所帮助;适当介绍闻一多被暗杀前后的政治环境,对于学生理解闻一多的“革命勇士”有所帮助。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课文阅读变成人物资料的介绍会,让学生记住一些干巴巴的知识,对人物的认识只停留在概念性知识的层面。不要先行给出一个人物形象的“标签”,让学生从文中或补充的资料中寻找“依据”,“证实”所谓的理解;而是要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揣摩人物的思想心理,把握人物的情感,对人物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例如,在教鲁迅的《故乡》时,笔者的阅读指导设计如下:
1. 复习小说的知识,注意把握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
2.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故乡》是鲁迅写于1921年1月的一篇短篇小说,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广大的农民,处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加之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他们纷纷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 按要求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 探索研究:从环境描写的具体段落,结合写作背景简单分析导致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分析:这正是一幅萧索、荒寂的现实的深冬画面。这里通过时令、天气、风声、天色,勾画出萧瑟、昏暗的背景。冬天已经是草木凋零,萧条冷落,“深冬”则更显萧索、荒寂。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写出光线的阴沉、昏暗,气氛的凄冷、寒彻。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横”指不整齐,了无生气;“几个”指零零落落,孤孤单单。整个画面透出荒凉、死寂、了无生机。这幅图画正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样的画面给“冒了严寒”急于回乡的“我”以内心的重创,“禁不住”则暗含了从美丽的回忆跌落到现实的变化过程。“悲凉”点出见到故乡时的心境。
这种从写作背景的角度入手,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的,既能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也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农村的巨大变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旨。
三、从篇章结构的角度进行赏读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包括文中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关系,整体谋篇布局等,准确地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记叙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如《月亮上的足迹》;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照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的过程来划分,如《阿长与山海经》;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角度来划分,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还有很多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来划分。这样的文章结构方式,可以使文章情节完整,脉络分明,便于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和发展,揭示文章的内涵。所以,在记叙文教学中,选择从篇章结构的角度进行赏读,是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和方法。
四、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其中,对比比较常见,也比较常用到的一种。对比就是把两件事或者是一件事的某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一个事件和另外一个事件的区别,或者是突出一件事情的重要特征和重要性等。如《邓稼先》一文,作者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鲜明地突显出来。在精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两人在“与人交流”方面,做深度探究,看作者是如何“比”着写来展现人物不一样的特点的。通过这一分析,学生很快就会明白,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就呼之欲出了。
伟大的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历史的車轮滚滚向前,无数的阿基米德如璀璨繁星,深邃的思想穿越黑暗的宇宙,点亮了整个苍穹,推动了科技创新,也驱动了人类文明。如今,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有个性、有见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但是只要我们找准教学中的切入点,在记叙文教学中精选合适的角度进行赏析,笔者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定会越来越精彩!
(作者单位:广西横县教育局 5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