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三针配合二白药饼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2017-07-01邓江华
摘要:目的观察“颈三针”合“二白”药饼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试验组 50例,行“颈三针”合“二白”药饼灸治疗;对照组50例,行颈夹脊为主合拔罐疗法。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 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刺“颈三针”合“二白”药饼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颈三针;二白药饼;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6-0063-02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其发病率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危及人类健康,颈椎病中尤以神经根型多见,占颈椎病的60%以上。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髓核向后外突出或钩突关节处的骨刺突入椎间孔,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引起颈神经根炎症反应及颈神经根功能障碍,从而出现颈肩上肢反复发作的麻木、疼痛等症状。笔者采用针刺“颈三针”和“二白”药饼灸的方法,治疗此类病例50例,并与针刺颈夹脊穴拔罐疗法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科室门诊病人,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据随机数据分为针刺“颈三针”合“二白”药饼灸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50例,常规颈段夹脊选穴针刺合拔罐疗法为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50例。其中治疗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20岁,平均4 4.22岁,病程最长者16 a,最短者5 d,平均l2.6个月。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最大者6 6岁,最小者18岁,平均45.1岁,病程最长者18 a,最短者7 d,平均12.9 个月。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制定[1]。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病程<10 a;(3)年龄为 18-70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1)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症、腕管综合症、肩周炎等;(2)疑有确诊的肿瘤疾病;脊椎损伤;椎管狭窄者;(3)合并严重的心脑肺疾病患者,有感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颈三针”合“二白”药饼灸)中药方:白术500 g,白芍500 g,上二味药研粉为末,装瓶备用。选穴:以“颈三针”即(崇骨、大椎、陶道)为主穴,根据患者的颈肩上肢反复的疼痛部位循经取穴,如上肢外侧疼痛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和阿是穴等。针刺手法:崇骨、大椎、陶道三穴,单手进针1寸,得气后平补平泻,余穴常规针刺,配合电针连续波,留针30 min,1日1次;药饼灸方法:起针后,取适量上述中药粉末白醋调成厚约0.3 cm半干、湿饼状,用针将药饼片穿刺数孔,上置艾柱放置于大椎穴或阿是穴处,点燃施灸。如灼热剧烈时,可将药饼提起,稍停后再灸,灸至皮肤潮红湿润为止。每穴可灸3~5壮,一次选3~5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对照组(常规颈段夹脊选穴合拔罐疗法)针刺方法:选取颈2~颈7段的夹脊穴进行常规消毒,采用1.5寸的毫针,沿颈椎颈夹脊穴自上而下针刺,余穴同治疗组的选穴。针刺手法:指切进针约1寸,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拔罐疗法:取针后,然后根据患部疼痛麻木的区域大小选用竹罐,实施拔罐疗法,留罐10 min。治疗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
3观察结果
3.1观察内容治疗前后分别测定颈臂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上肢麻木,手指疼痛,手指麻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按四级评分制度评分,即重、中、轻、无,分别记为3、2、1、0分,记录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VAS麻木评分,治疗前后总积分为各项积分的总和。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2疗效标准痊愈:积分下降90%以上;显效:积分下降75%以上至90%以下;有效:积分下降30%以上至60%以下;无效:积分下降不足30%。
3.3统计学方法2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采用Ridit检验。
3.42组治疗结果见表1。
4典型病例
陈某,女,42岁,主诉:颈项部不适伴左上肢手指麻木一个月。患者有颈椎病史,如有长久低头作业史时患者出现左侧颈肩及左上肢疼痛麻木,一周前出现左上肢及手指麻木逐渐加重现象。MRI显示颈椎间盘突出,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涩。中医诊断:气滞血瘀型颈椎病;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针刺“颈三针”、风池、曲池、外关、阿是穴。常规消毒后单手进针,采用平补平泻,配合电针连续波留针30 min,起针后采用前面所述的“二白”药饼,灸阿是以及大椎穴等穴位,每穴可灸3~5壮,一次选3~5穴。治疗3次后患者诉左上肢麻木现象的明显症状减轻,偶有夜间仍感觉麻木疼痛不适,继续上述治疗10次后临床症状消失。临床诊断为痊愈,半年后回访未见复发。
5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的颈椎疾病之一,患者病发多伴随不同程度的反射障碍和疼痛。颈椎间盘退化或颈椎骨质增生等因素是造成患者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的主要原因[2]。本病的治疗机制在于改善神经根周围微循环,抑制伤害性信息传导以及消除神经根炎症等[3]。
笔者从事“颈三针”和“二白”药饼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工作已有十多年,发现此类疗法对颈椎病的疗效甚佳,曾报道颈椎病的相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五年前重点研究此类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特此报道。
“颈三针”(崇骨、大椎、陶道)依次位于C6、C7、T1棘突下凹陷中,取此三个穴位穴易使针感直趋病所,有利消除部位组织炎症及水肿,三穴合用,可以补益精髓,疏通清窍,能加强通经活络,化瘀止痛的作用[4]。针刺颈三针作用于局部,能有效改善颈椎退行性病变所导致的神经根的受压状况,故临床疗效显著。“药饼灸”此种方法利用温热使药物离子通过皮肤更多地进入机体,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消除增生部位周围的炎症、水肿[5]。笔者利用此类灸法可快速改善疼痛及麻木部位的微循环,通则不痛,从而缓解颈肩部及上肢的不适症状。
针刺“颈三针”可疏通督脉,疏通颈项部气血,药饼灸直达患处,能有效改善减轻骨质增生或者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出现的颈项部以及上肢疼痛或者麻木,臨床数据显示我们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提示颈三针”和“二白”药饼灸疗效显著。此种方法对症状的改善作用较好,临床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S].
[2]史栋梁,史桂荣,孟庆良,等.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4):522-524.
[3]刘 畅,孙秀艳,董晓瑜.经筋针剌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中药,2016,12(14):177-178.
[4]邓江华.颈三针合二白药饼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1):96-97.
[5]邓江华.针刺颈三针配合药饼灸治疗颈椎病6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