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影响因素与调适策略

2017-07-01唐菁玲温晓琼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双创创新创业

唐菁玲?温晓琼

摘 要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理念陈旧、课程失当、教师乏力和机制缺失。根据理念、认知、政策和组织四个影响高职“双创”教育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策略为:提升“双创”教育培养观念,研究“双创”教育规律,完善落实“双创”教育政策,构建创新“双创”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4-0056-04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启了双创教育,但是由于人们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不够,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的形成和推广尚未成熟,使“双创”教育处于“外热内冷”的尴尬局面,而高职院校由于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更是感到心有余力不足。本研究将在对当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策略,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提供借鉴。

一、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走访湖南省内省级和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发现,各高职院校均积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开展“双创”教育。在课程普及、教学教研、创业实践扶持等方面均有投入:有的学校专门成立了创业学院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有的学校以选修课程形式开展小范围的双创指导;有的院校通过双创网络课程进行教学;几乎所有学校都对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兴趣较大,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同时都会在校内外进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供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对湖南省普通高校2014届、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调查分析,2014届高职院校自主创业人数为526人,占当年毕业生就业率的0.37%[1],2015届高职院校自主创业人数为530人,占当年毕业生就业率0.41%[2],实际人数和比例上略有提高,但增幅不大。而2015年湖南省推出了一系列的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的政策,如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实施全省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和全省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计划,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以及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综合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理念陈旧。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在推动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偏差:不能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双创教育;创业教育局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本末倒置,强调创业之“術”,忽视创新之“道”;功利主义价值倾向普遍,以创业成功与否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人格培养;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能很好地结合,仅依靠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创业比赛来开展双创教育,没有结合双创教育与专业学科建设开展教学;不能将双创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优势进行联结,双创教育生态环境尚未形成;评价标准单一,仅用创业基地入驻项目数量、创业大赛取得的成绩来评价双创教育成果。

第二,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失当。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主要是靠课堂教学完成的,由于经验较少,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科学的课程建设体系和培养目标。双创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形式开展,针对性不强,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创业导师库,请创业专任教师和校外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但由于没有可持续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内容、形式、层次上碎片化严重。通过走访湖南省内各高职院校,大多数双创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本土化双创教育严重缺失,甚至有的院校将双创教育课直接设置为线上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觉性较低,教学效果不能保证。

第三,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教师乏力。双创教师团队建设亟待加强。据不完全统计,双创教育发展较好的广东省,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中,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职称分别占7%、22%、71%,有创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仅占28%,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61%[3],而湖南省高职院校中,专任教师较稀缺,基本上都是通过短期培训匆匆上岗,教学水平和经验上都比较缺乏;虽然从教教师都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但教师队伍中职称比例不均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凤毛麟角,年轻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学习进修方面存在明显劣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难以被激发。由企业高管和风投专家等组成的校外导师团队与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指导和扶持“双创”教育时难免力度不够。

第四,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机制缺失。现有的“双创”教育运行机制一般有“独立式”“嵌入式”“联动式”三种方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不明显,运行机制在探索、制定和推行中存在较大困难,在实际运行上大都是生搬硬套发达国家双创模式或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双创”教育过程中,不能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将政府、企业、风投、学校及学生纳入“双创”教育产业链条中,使其环环相扣;创新性人才评价功利性突出,片面地用创业率和孵化基地面积作为衡量双创教育开展好坏的标准,用参加双创大赛的成绩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均有失偏颇。伴随着“双创”教育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健全本土化运行机制。

二、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影响因素

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逻辑层次,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因子,探讨构建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走出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困境,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是理念因素。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认知对教学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双创”教育并非仅仅教授学生开公司、当老板。学生参与“双创”教育的目的不一。这就意味着“双创”教育的教师必须变传授知识的教育理念为引导或激发思考和行动的教育理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提出,2017年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双创”教育树立了目标,指引了方向。目前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上缺乏科学的理念,甚至是用错误的理念指导教育,如没有理清创新与创业关系、鼓励开展运动式创业教育等,这些都在使“双创”教育偏离轨道。

二是认知因素。高职院校一直都致力于发展优势专业,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人才成长规律,并以此为行动纲领指导办学。“双创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是一致的,不同点在于“双创型”人才是“技能型”人才的延伸和补充。虽然创业是少数人做的事情,但是创新尤其是岗位创新却是整个社会对现代高校教育的要求,对“双创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准确认知能引领高职院校高效开展“雙创”教育。避免将“双创”教育变成“创业管理”或专门培养学生老板的教学活动;同时,对创新性人才的准确认知有助于科学界定“双创”教育的成效,高职院校在“创新型”人才的认知上保持开放的态度,适当鼓励、支持和保护有创新意识和思维的教师和学生,能让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蓬勃发展。

三是政策因素。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各级职能部门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据调查,2015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9%)高于本科毕业生(2.1%),创业资金来源于政府资助和风投的比例为6%[4]。创业项目多集中于电商、服务行业,高科技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通过各级部门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研究发现:各省、市、区缺少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各高职院校缺少创业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制度、双创教师培养实施方案、奖惩制度、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入驻制度、创新创业业绩与学分转换制度、休学创业政策等专项政策制度;“双创”教育尚未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甚至难以得到高校和基层社区的支持,各大银行、风投机构、企业缺乏对大学生创业资金和政策上的有效帮扶。所以,强化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保障体制建设,建立健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都要以政策导向为基础。

四是组织因素。教育组织因素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和形式上的组织,它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从广义上来讲是指教育体系的构成部门以及各部门在体系中的作用和职责,也是教育运行过程中的推行实践育人,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机制和载体的重要手段。具体到“双创”教育组织因素,由于学生创业团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技术、商务、资金、资源、指导、平台方面均显匮乏,“双创”教育就是要在学生有需求的方面给予支持,这就需要一个广义上的组织共同完成。所以“双创”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工程,而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组织管理体制中的人员、制度、经费、奖惩制度健全与否必定制约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调适策略

(一)更新“双创”教育观念

我国高职院校要发展“双创”教育也必须改进人才培养观念。首先,要加强领导组织管理。高度重视“双创”教育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领导者自身创新思维和理念的形成是推动和发展“双创”教育的关键。各级领导应把握“双创”教育核心,转变教育理念,深化现代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挥、协调、激励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其次,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一方面,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可通过校内以自有渠道建设,由专业教师和创业导师组成的双创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还可通过校外合作渠道支持,以企业家、银行家、投资家等社会力量扶持创业行动。另一方面,高职“双创”教育实际就是创业实践。以“双创”教育为项目,以高职学生为目标客户,以政府、学校、社会各阶层为重要合作,将“双创”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为关键业务通过通识教育和创业分层教育,如实践的专题研讨、技能教育、实践教育、实战训练等课程或手段,优质完成“双创”教育。

(二)把握“双创”教育规律

“互联网+”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人力市场对高技能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渴求和知识迭代更新迅速导致高职技能培养办学优势已不再明显。因此,把握“双创”教育其内在规律显得格外重要。学生“双创”成长规律有:培养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和能力,不断尝试开拓新的方向和领域,求新求异;引导学生扎根岗位,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创造性地努力,不断超越自我;既要做到培养一个杰出人才,引导大众跟随,也要做到让学生自我培养努力成为杰出人才来带动大众的跟随;创新思维往往是在细小之处见真章,在强化主体内在品质的同时变“木桶理论”中的短板定律为长板定律,即在自我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一定是自己有兴趣的、擅长的地方,极力激发和展示自己的长处。

(三)完善“双创”教育政策

从宏观上来看,制定高职“双创”教育扶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以来,湖南省陆续出台了《湖南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行动计划(2015-2017年)》(湘政办发[2015]89号)、《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湘发[2015]7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5]74号)等。但是,针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大学生“双创”教育或实践的指导帮扶性政策和意见缺乏,使得高校在“双创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缺乏具体指导性意见。各级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指导性政策,拿出配套政策文件支持高校“双创”教育。从微观上来看,细化高职“双创”教育实施方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辅修相关专业,实行弹性学制,支持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创业实践可折算学分,支持并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成立专门机构,制定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普及双创通识教育课程,适当引入微课、慕课等课程缓解双创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对有创业想法或创业实践的高职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建立“学训赛创”的培养机制。

(四)构建“双创”教育评价体系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学生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传统意义上是不大会学习的类型,所以在接受“双创”教育过程中,学生如果不能主动改变学习理念、学习目的和方法,仍然依靠教师的传授去追求标准答案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化自我概念,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小范围试错,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政府、学校、学生、社会构成“双创型”人才生态系统,制定“双创”教育评价标准也应以政府和社会为指导,以学校为载体,以学生为核心共同构建。除了传统的创业率、参赛获奖率以及能力素质评价等有形评价外,还要创新“双创”教育评价手段,结合过程性、表现性、总结性评价,从学生成长记录、教学测验、作品展示等多维度综合评价,来引导创新双创教育的科学合理化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熊俊钧,曹敏.湖南省普通高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5:5-6.

[2]熊俊钧,曹敏.湖南省普通高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74.

[3]郑文,林婕.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9):93-96.

[4]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8-49.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双创创新创业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