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臂不同穿刺部位留置PICC导管对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2017-07-01王莉莉廖妍妍

护理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机械性上臂静脉炎

韩 玲,王 蓓,王莉莉,廖妍妍



上臂不同穿刺部位留置PICC导管对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韩 玲,王 蓓,王莉莉,廖妍妍

[目的]探讨上臂不同穿刺部位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左侧乳腺癌术后右上臂采用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留置PICC导管的化疗病人322例,随机分为上臂上段(上1/3)置管108例(A组)、上臂中段(中1/3)置管108例(B组)和上臂下段(下1/3)置管107例(C组),比较3组病人穿刺部位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人舒适度。[结果]A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8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移位5例;B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4例、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移位2例;C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7例、机械性静脉炎8例、导管移位3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P<0.05),且B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A组、C组(P<0.05)。[结论]血管超声下PICC置管穿刺部位应尽量选择上臂中段(中1/3),能有效减少局部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病人舒适度。

穿刺部位;PICC;并发症;舒适度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安全、简便、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并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痛苦,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1]。但由置管引起的局部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严重困扰着病人和医务人员。据报道,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穿刺部位有着密切关系[2]。为此,本研究选择322例采用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留置PICC导管病人,分别采取上臂上段、上臂中段、上臂下段置管,探讨不同穿刺部位置管状态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在我科行左乳腺癌术后及右侧PICC置管化疗的病人3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分为3组。入选标准:①均为首次留置PICC导管,采用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置管一次成功,且在X线下定位置管成功;②病人年龄20岁~68岁(43.0岁±1.2岁);③无肢体功能障碍;④无沟通障碍;⑤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全身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源的病人;②伴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严重出血性疾病、曾有血栓史、肝脏疾病、低蛋白血症或服用抗凝药物;③置管期间导管破裂、过敏者。经江苏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保证病人资料不对外泄露。3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血管分布、PICC植入静脉及置管方法、维护方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1.2.1 人员要求 进行PICC置管相关治疗、护理的护士均经过PICC导管相关操作规范培训,取得相关资质,熟练掌握B超下置管、维护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1.2.2 导管选择 3组病人均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单腔瓣膜),规格为4Fr。

1.2.3 置管及维护 3组病人均在血管超声引导下联合MST置管术,行右侧健侧上肢置管,A组于上臂上段(上1/3)置管,B组于上臂中段(中1/3)置管,C组于上臂下段(下1/3)置管,扩皮时采用14号套管针(原装配件)[3],一次性成功,且在X线下定位确认。置管后第2天常规行局部管道维护,之后每周维护1次。穿刺部位均用IV3000透明无菌贴膜固定,对病人及时做好管道相关的健康教育,并发放维护登记本。

1.3 观察指标

1.3.1 导管相关并发症 ①穿刺部位渗液:穿刺点有液体渗出,甚至贴膜鼓起;②机械性静脉炎:沿导管置入静脉出现红、肿、热、痛甚至呈条索状;③导管移位:与置入时长度比较,导管进入、脱出机体1 cm为导管移位。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进行管道维护时观察、记录。

1.3.2 病人舒适度 以病人生理、心理需求作为观察指标,自制舒适度问卷调查表。指定2名静脉治疗护士以问卷形式于治疗结束时对病人进行调查。问卷共设10个问题:①置管后穿刺部位有无疼痛、渗血;②穿刺侧肢体有无麻木不适;③是否影响穿刺侧手臂活动,活动时有无牵拉等不适;④是否担心活动过多引起导管滑脱;⑤是否影响睡眠;⑥是否影响穿着;⑦对日常生活有无影响及影响程度如何;⑧是否担心出院后导管出现问题;⑨置管后是否有心理改变,如紧张、焦虑、不愿外出等;⑩置管后是否影响美观,担心别人议论等[4]。参考张晓菊等[5]提出的评分法,每个问题有4个选项,分别赋值1分~4分(1分代表经常有,2分代表有时有,3分代表偶尔有,4分代表没有)。总分10分~40分,≥30分为舒适,20分~29分为一般舒适,≤19分为不舒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病人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3组病人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3组病人舒适度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3组病人舒适度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因化疗疗程长、药物毒性强、对血管的强烈刺激,易造成血管硬化,影响再次穿刺,甚至出现药物外渗或引起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溃烂等;因此,越来越多的肿瘤病人倾向于接受PICC置管。传统的PICC置管术,因反复评估和穿刺血管条件不佳致穿刺困难且费时。血管超声引导下结合MST行PICC置管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并发症也成为困扰护理人员和病人的难题。经临床实际操作发现,穿刺部位是诱发并发症的因素之一[6]。

3.1 不同穿刺部位的血管、神经解剖因素对PICC置管的影响 C组在上臂下段部位的静脉置管,因其靠近肘关节,不但影响肘关节活动,导致病人不适感,也易使导管与血管内膜发生摩擦而出现机械性静脉炎[7]。而且此处静脉与肱二头肌紧密相连,当病人活动肘关节时,导管会随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而引起导管移位(进入或脱出数厘米)。B组在上臂中段,穿刺一般为贵要静脉,位于肘窝上方与上臂中点稍下方穿深筋膜之间,当活动肘关节时,肱二头肌收缩不受牵拉,导管相对固定,不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8]。A组在上臂上段置管,此部位靠近肩关节,肩关节的外展、内收活动使导管与血管内膜摩擦,容易导致导管移位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此外,虽然贵要静脉与前臂内侧神经紧密伴行,但由于神经对刺激有自然保护作用,只要操作者穿刺时速度适中,一般不会伤及神经。另穿刺过程中要及时询问病人有无手指麻木、胀痛感,如有,应拔出穿刺针,避开原穿刺点重新穿刺。

3.2 不同穿刺部位行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A组置管穿刺点部位靠近腋窝,C组置管穿刺点部位靠近肘窝,随着肩关节、肘关节的活动,腋窝、肘窝的汗液分泌多,贴膜易翘起、松动,导管易发生移位,增加导管与血管内膜的摩擦,从而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同时导管的移位,随着肢体活动对穿刺点的摩擦增多,从而导致穿刺点局部渗液。而且按规范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贴膜时,C组贴膜下缘靠近肘关节横纹处,A组贴膜上缘靠近腋窝处,当病人活动肘关节、肩关节时,牵拉贴膜,有活动受限等不适感。而B组置管穿刺部位皮肤平坦,贴膜位于上臂中段,活动肩关节、肘关节时无牵拉等不适,导管相对固定,可减少导管随着肩关节、肘关节活动摩擦血管内膜而致机械性静脉炎、渗液,并可避免肘窝、腋窝的汗液刺激引起置管区的不适,病人手臂活动无顾虑、自由,增加病人手臂活动的舒适度,提高了病人对置管的认可,从而更好地接受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置管并发症明显低于A组、C组,病人舒适度显著高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A组、C组病人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小结

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很多,涉及置管前的护理、置管时的操作以及置管后的维护宣教。本研究仅对PICC置管穿刺部位不同时并发症的发生及病人的舒适度进行观察,在选择PICC穿刺部位时要注意人性化,重视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处于身心舒适状态,以身心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1] Weinstein SM.Plumer,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travenous therapy[M].8th ed.Philadelphia P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6:207-208.

[2] 王丰松.三种PICC穿刺部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33-34.

[3] 钱薇,吴金凤,言克莉,等.经B超引导下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术两种扩皮方法比较[J].护理学报,2012,19(7B):60-62.

[4] 缪景霞,周瑾,钟奕,等.PICC不同置管部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1):63-64.

[5] 张晓菊,陆琦,戴红琴,等.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入与盲穿置管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42-45.

[6] 郭丽娟,张鸿雁,赵晓玉,等.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6,21(23):37.

[7] 李全磊,颜美琼,张晓菊,等.PICC经不同静脉和上肢置入对穿刺成功与并发症发生影响的系统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2,27(21):56-62.

[8] 吴长富,孙培栋,毕振宇,等.上肢静脉入路PICC置管术应用解剖学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10):8-11.

(本文编辑李亚琴)

Influence of PICC in different puncture positions in upper arm on catheter related complications

Han Ling,Wang Bei,Wang Lili,et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Jiangsu 210036 China)

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编号:财社〔2010〕305号。

韩玲,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210036,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蓓(通讯作者)、王莉莉、廖妍妍单位:210036,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信息 韩玲,王蓓,王莉莉,等.上臂不同穿刺部位留置PICC导管对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19):2394-2396.

R473.73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9.029

1009-6493(2017)19-2394-03

2016-06-14;

2017-06-15)

猜你喜欢

机械性上臂静脉炎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