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邦交正常化交涉进程中的非官方接触者的作用
2017-07-01王晓林
王晓林
中日邦交正常化交涉进程中的非官方接触者的作用
王晓林
二战后,依据圣弗朗西斯科条约和日美安保条约,日本政府追随美国的“对中封锁”政策,没有和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反而在1952年4月,和流亡到台湾的蒋介石政权缔结了日台条约。日本政府顾虑到日台条约,一直避免与中国的官方接触。因此,非官方接触者代替日本政府,与中国进行了接触并促进了中日两国政府间的官方交涉,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且,非官方接触者中的自民党非主流派和公明党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交涉进程中,起到了决定的且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日邦交正常化;非官方接触者;自民党非主流派;经济界;公明党
二战后,依据圣弗朗西斯科条约和日美安保条约,日本政府追随美国的“对中封锁”政策,没有和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反而在1952年4月,和流亡到台湾的蒋介石政权缔结了日台条约。日本政府顾虑到日台条约,一直避免与中国的官方接触。因此,非官方接触者代替日本政府,与中国进行了接触并促进了中日两国政府间的官方交涉,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且,非官方接触者中的自民党非主流派和公明党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交涉进程中,起到了决定的且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非官方接触者的定义和对象
因为非官方接触者包含于非正式接触者之中,所以要定义非官方接触者就有必要先研究分析非正式接触者。对非正式接触者进行定义、分类,并分析其作用的是西原正。
西原把国家间的接触者分成了4类。如图所示,西原从2个次元,即从“是不是官方”所谓的官方的接触资格的有无的次元,和“是不是公布”所谓的接触事实的公布的有无的次元,来分析接触者的属性。把这两个次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接触者分成4类。
图1 国家间接触者的4种类型和正式、非正式接触者间的关联
(来源:西原正:《国家间交涉中的“非正式接触者”的机能——以日本和美国的对外交涉为中心》,载日本政治学汇编:《国际政治》,1974年第50号,第69页)
西原根据官方的接触资格的有无和接触事实的公布的有无,把接触者分成“正式接触者”和“非正式接触者”。在此之上,西原又把“非正式接触者”分成了“官方-非公布型接触者”、“非官方-公布型接触者”和“非官方-非公布型接触者”3种类型。因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交涉进程中,日本政府受日台条约的限制,所以不是“官方-非公布型接触者”,而是没有从日本政府得到官方的接触资格的“非官方-公布型接触者”和“非官方-非公布型接触者”与中国进行了接触。据此,本论文以西原的定义为基础,将“非官方-公布型接触者”和“非官方-非公布型接触者”定义为非官方接触者。也就是说,非官方接触者是与接触事实的公布与否无关,是没有从日本政府得到接触资格的人。
关于非官方接触者的对象,西原认为,自民党的松村谦三、古井喜实、田川诚一以及仓敷人造纤维社长大原总一郎等属于非官方接触者。但是,西原并没有系统地分析探讨包含于非官方接触者中的人物。因此,本文要重新考察非官方接触者所包含的人物。
虽说是非官方接触者,但是如果和政府自民党主流派关系疏远的话,就不可能刺激自民党主流派,或者也不可能被自民党主流派所信任。所以,非官方接触者是与政府自民党主流派具有利害关系的人物。首先,自民党非主流派与自民党主流派属于同一政党,在党内意见统一上,对自民党主流派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其次,经济界(特别是财界和大企业)经历了池田政权时期的经济高度增长,能对自民党主流派提供充足的政治资金,从而能对日本的政治和政策决定施加影响。再次,在野党作为反对政党,虽然不能期待其引导政府自民党主流派的外交,但是在野党在对外关系上,起到了弥补自民党主流派外交不足的作用。因此,非官方接触者所包含的对象是自民党非主流派、经济界(特别是财界和大企业)以及在野党。
二、非官方接触者与中国的接触事实及其所发挥的作用
从1949年到1972年,日本政府受日台条约牵制,回避与中国大陆的官方接触。没有官方接触的中日两国政府更谈不上致力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交涉。因此,在国际关系紧张缓和的大背景下,非官方接触者通过自己的人脉渠道,与中国政府建立了信任关系,进而促进了中日政府间的官方交涉会谈,成为了连接中日政府间交涉的纽带。本文将其分为3个阶段来进行考察。
(一)美国总统约翰逊的政界隐退声明的发表到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中声明的发表
首先,自民党非主流派的古井喜实、田川诚一等人为了维持中日备忘录贸易,与中国进行了艰难的政治会谈。藤山爱一郎表明了“一个中国”的政治主张,并通过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坦率地交换了意见。三木武夫、大平正芳派系领袖以“乒乓外交”为契机,与来日的副团长王晓云举行了秘密会谈。自民党非主流派从多方面与中国进行接触,并建立了独自的接触渠道。其次,经济界开始慢慢接受“中日贸易4原则”。财界人士以“乒乓外交”为契机,与王晓云举行了会谈。经济界开始了向中国倾斜。最后,在野党的公明党通过访中,依据“池田提言”向中国提出了“中日复交5原则”(后来变成“中日复交3原则”)。社会党通过访中,向中国提出了“4个敌人”论。在野党持续维持与中国的友好交流,缓和了两国的关系。在这一阶段,非官方接触者从多方位摸索与中国的接触渠道。根据这一系列的接触,非官方接触者与中国建立起了信赖关系。这刺激了佐藤政权。
(二)尼克松访中声明的发表到田中政权的诞生
首先,自民党非主流派的三木武夫以“吊唁外交”为契机,与来日的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王国权举行了会谈,试探中国对邦交正常化的意向。藤山爱一郎和古井喜实通过访中,把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田中会胜利的信息分别传递给了周恩来总理。根据这一系列的接触,中国也开始做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准备工作。其次,经济界加速接受“中日贸易4原则”,到最后基本上都承认了“中日贸易4原则”。财界4大团体的代表以“吊唁外交”为契机,实现了与王国权的接触。关西和东京财界的代表团通过访中,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了会谈。经济界加速了对中国的接近。最后,在野党超越党派进行合作,展示出了与佐藤内阁对决的姿态。公明党访中代表团和自民党非主流派一样,也把田中会在总裁选举中胜出这一信息传递给了周恩来总理。而且,民社党也修正其外交路线,通过访中,强调“1个中国”原则。在野党团结一致,壮大了对中友好势力。
在这一阶段,非官方接触者比起第1阶段,更活跃了与中国的接触。而且,非官方接触者在判定出佐藤政权不能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围绕着下届自民党总裁选举,与中国进行接触,展开斡旋。周恩来总理也对其做出了响应,开始做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准备工作。
(三)田中政权的诞生到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实现访中
首先,在野党的社会党的佐佐木更三通过访中,打探出了在邦交正常化上中国的意向,为田中首相访中开辟了道路。公明党的竹入义胜通过访中,将周恩来总理表明的中日共同声明的中国大纲做成笔记。这成为了之后的“竹入笔记”。“竹入笔记”促使田中首相做出了访中的决断。其次,经济界中具有很强保守性的三菱集团和经团联的植村甲午郎会长,都与中国进行了接触。三菱集团社长团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了会谈。植村也与访日的对日工作专家孙平化和肖向前进行了会谈。三菱集团和植村统一了日本经济界的意志,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再次,自民党非主流派的古井喜实代替田中内阁,向中国提出了中日共同声明的日本草案,并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通过会谈,中日双方明确了在台湾问题上,两国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隔阂。于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交涉进程进入了要通过中日首脑会谈来解决的阶段。因此,古井也促进了田中首相做出了访中的决断。此次对中国进行访问的古井属于“公式-非公布型接触者”,虽然不属于非官方接触者,但是,正是因为古井在作为非官方接触者时,与中国建立的信赖关系,才会被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给予官方的接触资格,围绕着日本草案,与中国进行接触。也就是说,因为古井的这一系列接触具有一体性,使他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交涉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一阶段,非官方接触者对认真致力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田中政权提供了协助,推进了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三、各非官方接触者的作用的重要程度的比较
在明确了自民党主流派在中日共同声明的缔结上起到了压倒性的并且决定性的作用之后,以自民党主流派所采取的对美“协调”路线的性质和其发挥作用的重要程度为基准,对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交涉进程中的各个非官方接触者所发挥作用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比较。如图2所示。
图2 各非官方接触者的作用的重要程度的比较
(一)自民党非主流派比经济界和在野党发挥了更大作用
自民党非主流派比自民党主流派革新,虽说是非主流派,但是具备在选举中成为首相的潜质,因此不可能被轻视。自民党非主流派通过中日备忘录贸易交涉和派系领袖的政治交流等渠道,来牵制或协助主流派。和中国建立了信赖关系的古井喜实同时与大平外相保持着亲密关系,所以,古井把中日共同声明的日本草案带到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了会谈。这促使了田中首相做出访中的决定。因此,自民党非主流派比起经济界和在野党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二)公明党发挥了仅次于自民党非主流派的作用
在野党的公明党比较中庸,发表的“中日复交5原则”成为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条件,被中国所信任。另一方面,可以说竹入义胜与田中首相是“盟友”关系,所以,竹入通过与周恩来总理的会谈,做成了记录着中日共同声明的中国大纲的“竹入笔记”。这也促使了田中首相做出访中的决定。因此,公明党发挥了仅次于自民党非主流派,比经济界、社会党和民社党更大的作用。
(三)经济界和在野党各自发挥了相应作用
经济界虽然保守,但在紧张缓和的国际环境中,通过承认“中日贸易4原则”和访问中国等向中国倾斜的渠道,给了自民党主流派压力。因此,经济界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交涉进程中发挥了次于自民党非主流派和公明党的作用。在野党的社会党革新色彩浓厚,其与中国的友好交流刺激了佐藤政权的同时,佐佐木更三通过访中,打探出了中国在邦交正常化上的态度,为田中访中开辟了道路。因此,社会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交涉进程。在野党的民社党偏保守,借中日友好交流之风,访问了中国。因此,民社党在中日友好势力的扩大上发挥了作用,但是作用不大,于是放在了最后。
四、非官方接触者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体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交涉进程中,各非官方接触者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上图2的各非官方接触者的作用的重要程度的比较,也可以看出自民党非主流派和公明党作为中日政府间交涉的纽带,比起其他的非官方接触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进一步分析考察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交涉进程中自民党非主流派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中日备忘录贸易交涉,与中国签订政治声明的古井喜实等人与中国建立了信赖关系,掌舵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交涉进程。藤山爱一郎作为中日国交恢复促进议员联盟会长与中国进行接触,促进了国会议员与中国建交的积极性。当时还是自民党干事长的田中角荣就想把藤山纳入自己的阵营中。派系领袖三木武夫和大平正芳也与中国进行了接触。
在佐藤政权后期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在大平的宏池会和三木派等派系的联合支持下,田中远胜福田赳夫,成为了下届首相。田中将自己的盟友大平任命为外相。从池田内阁以来,古井通过与大平外相的长期交往,与大平外相保持着亲近的关系。所以,在中日共同声明的日本草案的拟定上,古井与大平外相保持接触,并给予其建议。而且,田中内阁利用古井与中国的信赖关系,让古井带着日本草案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会谈。结果,周恩来总理和古井明确了在台湾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很大的分歧。于是,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做出了访中的决定。
(二)进一步分析考察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交涉进程中公明党的决定性作用
公明党通过访中,依据“中日国交正常化提言(池田提言)”,提出了“中日复交5原则”。这成为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条件,为日后的中日政府间交涉奠定了基础。
田中首相和竹入关系亲密,可以称得上是“政友”关系。田中内阁诞生时,为了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竹入自发访问中国,成为了连接中日政府间交涉的重要纽带。另一方面,中国与松村和池田会长有彼此的信赖关系。中国考虑到,相对于分成了亲中派和亲苏派的社会党,公明党全党一致致力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于是,中国在交涉进程的关键阶段,更加期待公明党的渠道。因此,周恩来向竹入表明了共同声明的中国大纲。竹入把这一系列的会谈写成“竹入笔记”。这成了田中首相做出访中决定的重要依据。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自民党非主流派和公明党因为和中日两国政府都建立了信任关系,所以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进程交涉中,比起其他的非官方接触者,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即使处于紧张关系缓和的国际环境中,也可以说如果没有自民党非主流派和公明党所发挥的作用,中日邦交正常化也不可能那么顺利地实现。
(责任编辑 马树颜)
王晓林,广岛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科
D829.1
A
1672-6359(2017)03-0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