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实证研究

2017-07-01宋秀娟郭为群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儒家政治思想

宋秀娟 刘 晨 郭为群

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实证研究

宋秀娟 刘 晨 郭为群

儒家优秀文化为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提供重要的思想源泉和价值引导,把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验调查与分析,借助社会心理学原理解析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心理,从直接、间接和空间三个维度探寻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儒家优秀文化;实证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学生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趋向复杂化和多元化。通过随机选取了山东高校的部分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来探究影响大学生对儒家优秀文化接受心理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与解决方案。在此,剖析了儒家优秀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影响逐渐弱化的原因,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运用儒家优秀文化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肯定了儒家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研究意义。如今,西方外来文化冲击、儒家优秀文化传播形式单一和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等因素,使儒家优秀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承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社会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与形式的丰富与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善当今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利局面提供了新的思路。鉴于现有的国内研究成果宏观问题探讨多,微观深入研究少;规范研究多,实证研究少。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入手,用心理学实验作为实证研究的依据,深入探讨影响当代大学生对儒家优秀文化接受心理的文化氛围。

心理学提出,支配社会集团的现象、观念形态是对现实映照式的“镜像结构”,它表示个体所处文化氛围(包括物质表现层次上的环境氛围和意识形态上的环境氛围)。人们正是通过对这种文化氛围的认识来确定他们与现实的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一种环境,需要一种氛围, 需要一种激励以及多方面的支持才能产生一定成效。

作为当代大学生, 同样受其所处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与其所处的文化氛围紧密相关。基于上述认知,本文旨在探究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周围人影响、权威人物影响、填鸭式的课堂、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等)对儒家优秀文化接受心理的影响,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对儒家优秀文化接受心理的研究,为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清晰可行的路径和经验探索。有利于探索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内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有助于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加强人文关怀,响应国家的文化号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研究方法与调查结果

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李克特式数据分析对各项指标展开研究,并运用访谈和问卷设计调查的方式对问题进一步探索。

访谈作为当今较热的调查研究方法,在当代社会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探究儒家优秀文化现状,在定性调查方面,我们采用了无结构、一对一的访谈形式。访谈对象大致可分为三类:喜欢儒家优秀文化的大学生、对儒家优秀文化持中立观点的大学生和不喜欢儒家优秀文化的大学生。我们围绕儒家优秀文化接受度的影响因素这一主题,使访谈员与被访者自由交谈,并从交谈过程中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通过访谈员对资料的主观、洞察性的分析,选取可能对大学生接受度有所影响的因素,设计、收发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与整合,从更深层次上剖析影响大学生对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问卷分为卷首语、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问卷正文三个部分。此次调查对象多数为本科生,部分专科生和少量硕士生。为防止潜在偏差,研究采用预调查的方式。首先选取50人作为样本,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请其对我们的调查问卷进行填写,并询问其有无不理解或理解有歧义之处。最终的调查通过问卷星的在线平台完成。为防止一人回答多份问卷,我们设置了一个IP地址只能提交一份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计回收500份在线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483份,有效回收率为96.60%。

在有效回收问卷的基础上,本研究量表采用李克特式5分法,从1到5代表被测者对该题项的主观感受(如下表所示),其中,1表示不同意,2表示不太同意,3表示无所谓,4表示比较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问卷问题根据原有成熟量表以及对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和现状的调查研究将变量转化为问题,进一步探究影响大学生对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接受度的具体因素。

通过上表得出权威人物影响、激励、周围人影响等心理影响因素对儒家优秀文化接受度有重要影响。因此,应着重探索大学生对儒家优秀文化接受度的心理因素探究,并根据社会心理学知识做出如下解释:

?

1.周围人物的影响

这主要是基于从众心理。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往往会驱使我们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而顺从多数人的想法和行为。从此次研究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65.22%的大学生认为班级或宿舍的人正在学习儒家优秀文化会增加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努力学习传统文化。当多数人正在学习儒家优秀文化时,会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若在这种特定的情形下,我们的行为异于他人,内心所产生的羞愧之感会迫使我们主动顺从他人的行为。因此,从改变学习儒家优秀文化的环境这一方面入手,能够较好地改善当前儒家优秀文化的传承不容乐观的局面。

2.权威人物的影响

生活中,我们总是因一个人有地位、有威严而对其所表述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即权威效应。此次调查研究也反映了这一情况,66.6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非常尊敬的老师或敬佩的同学喜欢儒家优秀文化,并经常与之谈论儒家优秀文化,会增加其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兴趣且学习儒家优秀文化。这种现象源于我们内心对权威人物所产生的崇拜心理,这种崇拜心理使我们对他们的言论深信不疑且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使我们主动学习其言论中的相关内容。因此,通过权威人士的言行影响当代大学生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其学习热情是必要的。

3.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往往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身行为。此处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在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布置有关儒家优秀文化的宣传牌。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53.62%的大学生表示在所处的环境布置很多有关儒家优秀文化的宣传牌,会增加其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兴趣且学习儒家优秀文化。因为宣传牌的设置,使大学生产生导向性的心理暗示而肯定其内容的客观性与重要性,进而提高大学生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关注度。因此,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学习和弘扬儒家优秀文化起着积极作用。

4.社会促进的作用

受挫时他人的一抹微笑、尴尬情境下周围的掌声,往往能够重新燃起我们内心的希望与热情。在此项研究中,62.32%的大学生表示在学习儒家优秀文化并且对儒家优秀文化感到不解甚至厌倦时,父母或者老师的表扬,会增加其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兴趣且学习儒家优秀文化。鼓励调动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推动其自信心的发展。因此,激励在大学生学习并弘扬儒家优秀文化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对于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部分,我们主要从直接、间接和空间三个维度探寻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内容如下:

(一)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路径

通过张贴展板、开主题班会以及开设儒家优秀文化公选课和儒家生命教育校选课等形式,直接传授学生有关知识,以期达到儒家优秀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加快儒家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时,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以儒家优秀文化改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付诸于实践过程中,充实思想教育工作在道德修为和人文素养方面的功能。

(二)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间接路径

基于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重点关注和考察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对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间接驱动,进而探寻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间接路径,围绕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中的兴趣方向和活动规律,就儒家优秀文化活动走向大学生课外活动进行具体的路径研究。

结合社会心理学对人心理的研究分析事前承诺等行为对于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间接驱动,通过控制变量设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形成较为科学的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类。根据不同的分类,基于大学生心理,探寻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间接路径。

(三)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路径

考虑到基于历史文化和文化传承的实际情况,优秀儒家优秀文化在不同地区文物、建筑等载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但在文化内涵仍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对不同空间里的儒家优秀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探寻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路径,结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实现儒家优秀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科学设计相关教育方式与内容,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将儒家优秀文化与课堂、知识有效融合,并建立“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教育”绩效评估的长效机制。在课堂学习中适时采用社会心理学有关知识,如从众心理、社会激励效用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学校鼓励开展传播儒家优秀文化的校园特色活动,以张贴展板、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将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从细微之处感受儒家优秀文化的魅力。还可以统一组织游学活动,参观具有浓厚儒家优秀文化氛围的文化胜地、名胜古迹,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强化已有知识储备,让大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古色古香的儒家优秀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游学过程中学会独立分析与思考儒家优秀文化,增进交流,便于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吸收。

此外,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创造富有学校特色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吸引并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学习儒家优秀文化,保障大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学习儒家优秀文化。加强高校教学改革,将儒家优秀文化课纳入必修课程,推动传统文化进学生头脑。因此,学校可以相应地开展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课,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1]樊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20).

[2]吴芮凌.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

[3]张师帅.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8).

[4]巴晓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

[5]张国胜.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张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3(14).

[7]李宗云.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8.

[8]曲洪志.我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J].山东社会科学,2006(4).

[9]徐永春.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10]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11]王耀中,罗仲尤.儒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借鉴作用[N].光明日报,2005-10-11(8).

[12]巴雪冰,于德刚,张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J].大学教育,2016(2).

(责任编辑 马树颜)

宋秀娟,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晨,郭为群,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邮政编码 276826)

G641

A

1672-6359(2017)03-0038-04

2015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一般资助项目“儒家优秀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推进路径研究”(J15YB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16JDSZ2007)

猜你喜欢

儒家政治思想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