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巨大畸胎瘤1例临床分析
2017-07-01梁家铭韩春山王振兴冯永刚高英铭王图慧
梁家铭,韩春山,王振兴,郭 博,冯永刚,高英铭,王图慧*
(1.吉林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胸外科,吉林 长春130033)
纵隔巨大畸胎瘤1例临床分析
梁家铭1,韩春山2,王振兴2,郭 博2,冯永刚2,高英铭2,王图慧2*
(1.吉林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胸外科,吉林 长春130033)
源于胚胎组织的纵隔肿瘤多位于前纵隔,依据发生胚层不同分为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纵隔畸胎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临床症状不明显且仅有的症状多由压迫所致。当肿瘤进一步生长,造成纵隔移位、胸廓膨隆,膈肌下降和肺不张时,常常称之为巨大畸胎瘤,此时,压迫症状逐渐明显,并成为就诊的初始症状。现将1例就诊于我院的纵隔巨大畸瘤胎瘤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因右侧胸闷伴沉重感者3年,右胸疼痛1个月入院。否认结核病史。体格检查:消瘦,气管左移,右胸部膨满,肋间增宽,呼吸动度减低,右胸中下部触觉语颤消失。右胸中下部叩诊为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胸部X片示:右胸腔见一巨大肿物影,肿物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相邻的纵隔结构被压向左侧(如图1)。胸腔彩超显示:右胸腋后线7-10肋间可见一巨大囊性回声,大小17.4 cm*16.2 cm,内部为密集点状回声,肋膈角处可见液性暗区,深径1.7 cm。胸部CT检查显示:右侧胸腔巨大囊性肿物影,最大长径约18 cm,边缘可见环形包膜,上缘及内侧可见少许实性密度影,右侧胸膜限局性增厚(如图2)。在全麻下施行手术治疗:右胸后外侧切口,经第5肋间进胸。见右胸腔一巨大囊性肿物,大小约为18 cm*16 cm*16 cm,色灰红,表面光滑,部分与心包粘连,质软,触之有波动感。试穿,抽出黄色皮脂样液体。于囊肿表面切一小口,用吸引器吸尽黄色皮脂样液体约1 750 ml,其内混杂少量毛发样物质。右肺下叶受压萎陷。囊壁基底附着于前纵隔,上达主动脉弓水平,下至心包下缘,予以完整切除。未伤及心包和膈神经,膨肺见右肺下叶复张良好。术后病理回报:成熟型囊性畸胎瘤(图3)。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术后2个月胸部CT复查,右肺复张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图4)。
2 讨论
畸胎瘤是前纵隔常见的肿瘤,绝大部分为良性,恶性畸胎瘤切除的可能性极小。纵隔巨大良性畸胎瘤具有以下特点:①生长缓慢;②以压迫症状为主;③病人出现慢性消耗症状;④肿瘤为囊实性。本例病人具备了上述四个特点,如出现症状于3年前,说明生长缓慢。病人消瘦,与肿瘤生长过程中掠夺了正常营养物质有关,有的病人甚至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本例大体病理标本可见囊实性结构,其中有毛发,实质性结构厚度不均匀,有球状结构突入囊腔。本文着重讨论肿瘤压迫的临床特点。
(1)压迫是缓慢发生的,是适应性沉重感。纵隔畸胎瘤生长缓慢,在数年间肿瘤才出现较大增长。由于生长缓慢且胸腔容积较大,初期多无症状。机体的适应性代偿,只有在活动增加时,才会出现胸部沉重感。本例病人是在三年前奔跑时感觉胸部沉重和胸闷,以后逐渐加重,疾走或负重时也出现上述症状。(2)压迫是渐进性移位,不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当肿瘤生长迅速或浸润样生长压迫上腔静脉,就会出现颜面、上胸部、双上肢肿胀、头晕、颈静脉怒张的现象,称之为上腔静脉综合征。本例肿瘤生长缓慢,对上腔静脉是一种温和的推移,上腔静脉未出现成角,因而未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3)肿瘤是膨胀性生长,不出现迷走神经、喉返神经、膈神经受压。膨胀性生长的肿瘤,对神经的压迫缓慢而温和,未形成浸润,因而,此病人未出现Horner综合征、声带麻痹和膈麻痹。
巨大的纵隔畸胎瘤术中分离困难,应将其腔内液状内容吸出,使肿瘤体积缩小,易于剥离,防止伤及邻近器官。对于长期肺受压萎陷,当压迫解除后,绝大多数情况下,肺可复张。徐碧军等[1]、林高阳等[2]均报道过一例纵隔巨大畸胎瘤,术后被压缩肺组织均复张良好。
[1]徐碧军,舒 强,朱雄凯,等.巨大纵膈畸胎瘤一例[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33(2):156.
[1]林高阳,赵洪林,王一旭,等.纵膈巨大成熟畸胎瘤手术完整切除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1):1774.
1007-4287(2017)06-1089-02
*通讯作者
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