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教材:例谈对物理教材的二度开发
2017-06-30陈娟
陈娟
摘 要:本文结合一些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为目的,对物理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对教材中教学素材进行了更换,对教学活动进行了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以期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需要;教材处理;教材的二度开发;活化教材;前概念
中圖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34-1
教材只是教师用来“教”学生的媒介,教师不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而应该是教材的积极开发者。在大力推行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应正确对待教材,合理、灵活地处理好教材,并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使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能适应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是,面对大量的课程信息资源,我们应该怎样活化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以“激趣”为前提,激发课堂活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吸取富有生活实际的物理知识,多让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以《牛顿第一定律》的导入为例,谈谈如何以“激趣”为前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激发课堂活力。
1.用视频丰富学生的间接体验,与前概念产生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新授课教材上是这样引入的,首先通过出示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说明小明和小华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①没有力物体就不能运动②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对没学过这堂课的初二学生来说,由于前概念的因素,大部分同学都赞成小明和小华的观点。然后再举例反驳:踢出去的足球,脚已不再对它施力,为什么它还在运动?笔者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进行了以下处理: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活中常见的两段视频,一是播放了小明骑自行车及停止用力后自行车仍向前行驶的一段视频,二是将课本上踢足球改为视频,这两段视频让学生从用脑想象到视觉的直观感受,使学生从以前的运动要有力的维持这一前概念到播放视频后产生了是不是一定需要力呢?让学生对自己之前的观点产生一定的疑问,理念发生冲突,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充满了活力,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兴趣增强。
2.用学生实验取代演示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上文“牛顿第一定律”引入部分通过两段视频使学生产生了疑问: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呢?为了扭转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前概念的错误观念,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小实验,让学生用身边的学习用品如圆珠笔做以下实验:将圆珠笔放在水平桌面上,圆珠笔是静止的,用力去推圆珠笔,圆珠笔就运动起来,撤去推力圆珠笔仍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让他们的前概念松动,并且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得出“有时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有时不需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等观点。这次实验丰富了学生的直接体验,解除了被动连续听课的困乏,以饱满的热情重新投入后续的学习中。
3.巧设“问题串”来梳理教学的脉络,降低教学的难度
为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教材中先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便于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串:刚才实验中,为什么运动的小车最终停下来?是谁阻碍了小车的运动?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的距离更长?怎样改变物体受到阻力的大小?需要哪些器材等。在探究实验前,教师应尽力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自己的努力,一个个地进行问题的“求解”,为实验的探究做好铺垫。
可以说,设置具有价值的问题串是一堂课的“灵魂”,有效问题串的设计和运用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以“需要”为目的,对教材内容做适当调整或重组
当学生为了完成各项任务作业时,缺少解决相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对教材内容做适当调整或重组,让学生提前掌握这些课本上暂时还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
在测量重力时,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弹簧测力计一定要竖直放置呢?由于教材把“重力的方向”这部分内容放在“重力的大小”后面,笔者为了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在教学时把这两部分内容交换了一下,学生很容易明白竖直放置的道理。又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所挂物体静止时读得的拉力大小才能等于物块受到的重力?因为平衡力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内容,怎么跟学生说透呢?笔者望着学生的双双大眼,觉得应该讲。于是乎,简单介绍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笔者太多的注意,但在下堂课测定滑动摩擦力时,笔者很惊喜地发现:对课本上为什么要在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块时,读得的拉力大小才能等于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学生很容易把上堂课老师补充的有关二力平衡的知识迁移过来,顺其自然地讲出其中的道理。笔者反思后认为,当时在给学生讲“二力平衡”时,虽然没有顺应教材安排的逻辑,只是一带而过,但讲的时机恰到好在学生学习最“需要”关节上,且学到的知识马上用之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物理知识点的整体联系,适时调整或重组教材,将知识的整体结构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学生更容易掌握。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必须是教材的积极开发者,必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使教材“活”起来。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课堂活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