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拟在爱与激励中和谐

2017-06-30郑伟光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和谐高职院校

摘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行为。它是教育主体与被教育主体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互相影响、教学相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合适的教育管理来提升效率和效益,而爱与激励能使这样的管理和谐、协调、有序。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的基本前提下,对于高职院校这样的管理更有意义,更有利于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落细落到位,也是教育管理一个崭新的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管理 爱与激励 和谐

进入新世纪前后,为把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渐转向人力资源大国,国家做出了大学扩大招生的重大决策,一大批高等职业院校应运而生,目前高职院校规模已逾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50%,它象肢体发育不全的新生儿,内力不足,外力不强。很多问题不由自主地暴露在办学者、学校管理者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面前。一个十分严肃的教育管理问题摆在各级各类教育管理部门或人士面前,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中的人、财、物、时间、科技等元素怎样和谐、有序、科学并可持续发展,对全面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助推实现中国梦及对刚开始执行“十三五规划”的政府是个检验,对教育界更是个考验:教育管理能提升教育的效率与效益,然而教育管理自身面对新事物、新问题应怎样提高效率与效益!

一、高职院校管理元素的不和谐状态

根据不完全调查,一些不和谐的状态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影响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的同时,影响着办学的效益。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师资队伍不适应,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比一般普通高校,学生来源复杂,其素质也参差不齐。一部分是参加高考升学的学生,一部分是职业高中(中专)对口升学的学生,部分院校还有少数从初中升入的五年一贯制跟读学生。由于生源成分的多样性,使学生的思想状况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教与学之间矛盾比较突出。一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综合素质良好,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较强,但为数不多;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常怀自卑心理,自觉处处不如人,从而对前途和命运感到茫然,破罐子破摔,纪律观念淡薄,生活散漫,学习无动力。多种思想相互交融,各种行为习惯相互影响,师生之间难以形成共识,学生之间有矛盾,因而管理难度大。一组数据可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些问题:经过始业教育,一般每届新生都会有30%~40%的人依据自己的政治信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但到党校基础班入学剩下只有不到15%,有的学生取得了进入党校高级班的资格半途中自动淘汰出局了,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不是学生信仰动摇,就是自信心缺失。

同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大多教师刚从学校毕业不久,虽有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但实际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都不强。师资结构和素质不仅不能适应学生求知的需要,而且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却套用自身在本科高校或自己在基础教育时期的传统思维方式。他们一毕业就忙于应付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无力承担自身知识和技能更新的任务,加上实习实训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导致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不多,严重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近年来,不少院校引进了高学历教师,但教师队伍结构性盈缺及高能力的教师青黄不接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院校相应待遇等无法跟上,使得高学历或高职称或高能力的教师很难安心工作,影响了这些院校的和谐建设。

此外,许多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冷淡,有时师生见面互不搭理,形同陌路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的失落感滋生,对学校的亲切感渐行渐远。这种冷漠的师生关系现状,严重制约着“教书”与“育人”这两大教育功能的发挥。师生关系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共同构成的,增进师生友谊,密切师生关系,就需要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需将“尊师”与“爱生”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办学存在“路径依赖”,专业特色不突出,教学内容方法滞后

所谓“路径依赖”,是一个经济学上概念,它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便可能成为一种惯性、一种顽疾,冲破它的禁锢需要努力,需要勇气。许多高职院校大都是由原来的大专院校兼并中专或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在专业设置上基本是原有的老专业,即使是新增专业,很多都是“跟风”或者政府部门政绩观所致,不能最有效的从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和谐、全面發展,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出发,设置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转岗能力的专业。因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能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满足学生的要求,满足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需要。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销对路”,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职能的发挥。

3.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较差,校园文化无特色,制约学生的发展

众所周知,校园环境在育人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特殊意义。而目前高职院校基本建设压力大,因此一些必要的活动场地和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艰苦,绿化、美化工作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更谈不上富有职业特色的人文环境;文化生活单调枯燥,这与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极不协调,使得许多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一下被打破,对前途不自信,甚至使其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缺失。同时,校园的人际氛围并非如许多学生在高中时的那样简单,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已不同程度被带进校园,校园暴力、上网电游、恋爱、追星等等也会时常出现。加之大多数学生均为独生子女,骄纵现象相对普遍,而父母大多期望值又较高。一旦遭遇挫折,既不敢与父母讲,又没有地方倾诉,往往导致一些学生想不开或抑郁现象的发生,严重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4.管理模式不适应,岗位职责不明晰,学校运行机制缺乏活力

目前,高职院校在管理模式上大致有两种,一是“直接管理”,即沿袭中专办学的管理模式,管理工作依靠院(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指令,部门负责人则按要求完成指令性任务,成了命令的简单执行者。这种体制难以调动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能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遇事不承担责任,有了矛盾就上交,结果是院(校)领导整天忙于事务工作、无暇考虑学校的发展大事,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二是套用一般普通高校管理模式,即院(校)系两级管理,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都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但由于高职院校起步晚,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出现运转不灵,政令不畅的现象。中层干部一时难以适应,有的不善于思考问题,不敢为主处事,依赖性强;有的自我意识太强,不按规程办事,互不买帐;有的各行其事,把主动协调视为干涉工作,甚至误将协调当“指挥”,导致部门之间产生矛盾;有的则怕担当责任,遇事互相踢皮球,造成有事无人管,或者人浮于事,出现管理上的“空档”,领导行为挂得了天线但接不了地气,学校发展的压力全部落在学校领导的身上,学校规模越大负荷就越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应注重实情、科学发展,一味盲目扩张并不可取。

以上所列几种不和谐状态的存在,严重影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和谐,同样严重影响“立德树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影响我们所教育与培养的人的和谐、有序、全面的发展,影响着国家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这不能不引起教育管理界的高度重视。

二、产生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不和谐的背景和内在原因

1.社会政治背景因素

进入新世纪的前后,国家实现了国民经济指标翻番的目标,与此同时国家高层也清楚地看到了人力资源成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人才竞争,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国家毅然做出了扩大大学招生规模,实现人才培养规模化、有序化的战略决策。全国一批高职院校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也没有特别扶持政策的情况下匆匆诞生了,但是这种教育发展的外需性与教育内部资源配置的局限性构成了很不协调的格局。这种格局经过多年的努力至今还没有得到根本有效的改善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很大程度上靠教育人自身的艰难努力去逐步实现与满足教育的外需要求。这可说是产生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不和谐的主要背景因素。

2.产生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不和谐的内在原因

当前,造成许多高职院教育管理不够和谐的内在原因很多,就主观原因来说,教职工中年长者原有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即使在努力改变自己,以尽快适应现行高职教育需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会自觉不自觉地步入习惯性的圈子。而年轻者则存在三不够、一不如意现象,即其阅历不够,学术学识水平不够,教学执行力不够,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如意。就客观原因来说,一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理论准备不足,教育教学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国家虽在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和培养目标有了明确要求,但具体到每一所学校由于校园文化积累等情况不同,实施起来也就困难重重;二是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认可度不高,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常常遭人白眼与冷漠,学校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却招进相对较差的学生,这不仅给学校增加了教育管理的成本,而且大大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尤其是大大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承受的难度。三是由于院(校)初创不久,单靠院(校)的学费收入来改善办学条件只能是杯水车薪,导致办学条件一时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三、用爱与激励写就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和谐

实践证明,高等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财从生出,生源影响学校发展,生源是学院校生存的命脉,学生群体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因素之一。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学生的文章,能使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和谐有一个根本性的保障。

(一)正视弱势群体,重树学生自信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有两大来源:一是从普通高中通过高考升入的,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升入的。这群学生的心理成分很复杂,不少学生的心理都受过不同程度的伤害。他们的外表显示很强,甚至很“凶”,但是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很苦。他们是管理的核心因素,也是被管理的弱势群体。作为管理者当正视这一群体,“严在当严时,爱在细微处”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才会和谐、有序。以生为本,运用一定的方法,使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和谐,当务之急是重树学生的自信。依据实践经验第一步应这样做:以对待自己那样的真心对待学生的培养;以关心朋友那样的诚心呵护学生的成长;以期待子女成长那样的耐心期待与注视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失与改正。使学生与学校管理者教育者形成强烈的情感互动氛围。具体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1.走近学生,倾听心声

对待自信心缺失的学生(以下简称问题学生)来硬的一招常常失灵,而来软的一式,以柔克刚常常奏效。实验中我们先是这样“软的”走近他,靠近她,与他们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含意见与骂声),以诚相待,耐心倾听。这种交流似涓涓溪流缓缓地流过学生的心田,荡涤并抚慰着他们受伤的心灵,这种人格的尊严感、被尊重感很快会敲开其中多数被走近的学生的心门。他们动心了,不会再难说话,难交流,有的干脆乐意跟着老师“跑了”,心灵窗户一打开,下面的文章就好做了。

2.适度宽容,晓之以理

“问题”学生,立马转变成人们期待的好学生,不可能。难免在转变过程中有反复,有老错重犯或新的错误产生的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做到“适度宽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入理”,让学生在晓理时懂情→动情→知错→改错,而不是立马领略“严师出高徒”的境界。过分的严、不适时的严,都易使学生重新出现逆反心理,从而产生新的对抗情绪。适度的宽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则能让学生从内心感化产生一种改错而进的力量,取得神奇的教育效果,它引起的道德责任震动比惩罚更为强烈。

3.当众表扬,个别交流

“问题”学生,长期以来听惯了骂声,听厌了批评,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学生,有闪光点,有时甚至根本不值得一提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者或管理者的一方,我们多以首肯及当众表扬的形式,来表扬与支持其行为方式,使其由一时的闪光,成为能经久的亮点,逐渐撼动与抚慰其有创伤的心;而当其出现“负面亮点”时,一般当众不给其亮相,而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以私下交流式地引导其:此事该怎么做而不能这么做,他在受到尊重时,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和批评的善意,学生会由此而撼动内心,其作用和意义可想而知了。

4.扬长避短,体味成就

针对事实用引导的方式对“问题”学生施以教育,让其慢慢接受为人处世的规矩,及办事原则方法,比一种空洞的说教强得多。同时,在引导中逐步渗透“尺有所长,克其短;寸有所短,用其长”的哲理,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让其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磨炼,扬长避短,并伺机交待布置一些其“力所能及”的“不超越同层能级”的事情让其干,任务让其去完成。有条件的话,保持边干边指导、边肯定。有成绩尽快在适当的场合表扬,让其以汗水换取成长蜕变快乐的成就感,以智慧、知识、技能换取人家的快乐,在享受成功喜悦时凸显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

5.悟性贯通,用好课堂

对高职学生来说,成才的主渠道还是课堂,课堂是其學习的的重要场所,也是同学之间信息高度集散之地,巧用课堂的组织,语言、交流及授课艺术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一条非常要紧的原则就是要深谙“悟性贯通”的道理,巧用学生之力达到教生目的。同时还要用好“异性伙伴激活法”,高职学生的教学班就是用好班级男女靓星,因为性生理、性心理都会在瞬间促使人生物质能量状态的转变,导致其激情产生,注意力集中,他(她)知识技能接受点就能有效地传到有关学生中去。在愉悦中完成接受知识和技能,悟性贯通了,自信也慢慢树起来了。

(二)寻找一致话题,构筑共同愿景

从实践的观点,以学生为本,作为教育者与管理者就是要有一种姿态,端正服务理念,学会换位思考,跳出管理看管理,注意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效率。寻找一致话题,创设并构筑共同愿景氛围。其路径可以这样:

(1)用话题培养共同语言,又用共同语言寻找一致话题;

(2)设置主题,开展团队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示个体个性才能的舞台,让其“潇洒走一回”,增加自己在群体面前的成就感与获得感;

(3)进行深度会谈,实现自我超越,提炼核心价值观,融入组织理念;

(4)把握方向,塑造整体景像。作为教育者管理者应清楚明白,我们所构建的共同愿景内涵应是:一是这一群体未来的目标、任务、事业或者使命;二是共同的愿望或者意愿;三是凝聚力之所在。这样的共同愿景会产生我们所希望的作用:孕育无限创造力;激发强大驱动力并且创造未来的机会。否则,无法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

(5)加强文化引领。要“如盐入味”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引领,紧紧依托属地610办公室,防控各种教的势力侵扰,推动共同愿景建设,顺向进行。

(三)抓住每一细节,激励实现愿景

针对学生管理中共同愿景打造和实现,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优秀辅导员金冰老师“抓住每一细节,激励实现共同愿景”的具体细致做法,可资仿效:

1.坚持“三心”,用心诠释辅导员工作,用个体形象激励学生

爱心是基础,用关爱链接沟通学生。一个成功的辅导员应该让学生因为遇见你而感到幸运。辅导员对学生有着教育引导的责任,履行责任的基础是爱,是责任的担当,履行过程要有爱的艺术。要真正把人管好首先需要把心管好,辅导员一定要走入学生的心里,真正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学生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激励。

金冰老师曾笑称说,对绍兴市人民医院之所以熟悉,不是因为自己是个老病号,而是因为经常会陪学生挂急诊。有时候学生生病就在上课期间,她怕耽误陪同学生的课程又担心他们不会照顾自己,就经常自己陪生病的学生去医院。跑前跑后,缴费化验,像照顾自己的亲弟妹一样爱护他们,让学生感到即使离开了家长,在学校还是能感觉到家庭般的温暖。

童心是关键,用童心架起情感的桥梁。为人师者,可贵的就是拥有一颗童心,保持一颗年轻向上、好奇探索的心。学生就是学生——有其特定年龄阶段的鲜明个性、自由精神、独立思想、丰富情感和处世方式。缺少了童心,老师则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难以搭建起师生间的情感桥梁,难以创造和谐的教育。

金冰老师成为二级学院分管副书记以来,始终坚信只要拥有一份童心,会使自己工作充满活力,保持青春激情,用情引领辅导员保持童心,在她的脑子里时常会迸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和创意,对于新鲜事物愿意去学习去领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老师同样感兴趣,让学生佩服不已。与学生接近,隔阂就减少了,共同语言就建立了,其激励性自然产生。

她走近学生,调查学生的想法,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搭建思政工作的教育平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同样是对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不要总是把重复几百遍的东西当法宝,照本宣科,而是不断改进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把对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实、做活。正是有着这样一颗童心,有着这样一颗始终在研究学生的心,才能让团学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始终迸发出生机与活力,不断前进。

细心是保证,于细微之处见真情。辅导员等教育者要细心观察他们的各方面表现。当他们进步时,及时表扬;当出现问题时,及时谈心解决。同时,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用“互联网+”思维拓展工作界面,便于即时发现并抓住细节,于微细之处见真情,乘势激励提升效果。

2.严守“三勤”,耕耘之后是收获

勤观察,加强工作的针对性。作为辅导员,要时刻关注着班级学生的状态,尤其是思想动态。特别是进入大二的学生,随着对大学新奇感的逐渐减退,更因为学习目的性的不明确,常常陷入一种“怨天尤人”的状态,即一味埋怨学校,但从不检讨自己。如果在这时候,老师的教育一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毕竟这些学生有一些是学习习惯不太好的人。

在强调学习的同时,更侧重于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思想指导。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的是国家教育结构与就业政策的调整,因为大部分学生对“高职”学历心存偏见,因此在平时的沟通中,尽量使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其次讲明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懂得读高职一样有前途。再次,结合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并熟悉本专业概况及人才需求规格,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

勤鼓励,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长处,教师要“目中有人”,争做伯乐。要懂得欣赏学生,欣赏学生是关键。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欣赏我”,“老师对我有所期待”。具体而言,老师应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既要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还要欣赏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更要欣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一次鼓励、一个首肯,都能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不断上进的信心和动力。所以,老师不要吝啬你的鼓励!

勤交流,不断提升工作的实效性。辅导员的工作实质上是在做人的工作,所以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倾听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往往能激发她更多的工作灵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忙解决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

辅导员与学生可以通过邮件等方式畅开言路,也能使辅导员等及时掌握学生干部的思想动态,从而让自己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老师也应坚持对每一个学生的邮件进行回复,对学生在邮件中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实现人格互尊重。

这一网络桥梁会在无形之中增进师生感情,为团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老师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和学生,必要的时候也要主动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即时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情况,消除担忧感增加放心感与获得感。

老师用自己的努力,激励学生实现共同愿景过程中,还应坚持:对于学生——在乎每个学生,让批评变为甘甜;在乎每个学生,让惩戒播种召唤;在乎每个学生,让错误绽放美丽;在乎每个学生,让人人不断进步!

对于工作——只要持之以恒地干就能出成绩;只要动些脑筋地干就能出佳绩;只要持之以恒地动脑筋地去干,一定会出奇迹!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办法很多,但爱和激励能让其变得和谐、协调、有序,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在爱与激励中和谐!

参考文献:

[1]張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01).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郑伟光,陈银燕.高职院校的和谐管理[C].杭州:浙江省教工委,[2008]13号.

[4]郑伟光,陈侃.同层次的人悟性贯通——学生学习潜能发掘新视角[J].教育艺术,2006,(09):19-20.

[5]郑伟光,裘升东,王胜炳.中职生情感与教学策略的运行[J].教育艺术,2005,(04):41-43.

[6]郑伟光,杨越,陈银燕.必须重视高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媒介素养培养[J].教育艺术,2009,(02):50-51.

[7]郑伟光.重树学生的自信[C].北京:人民教育,2005,(11).

[8]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调研资料[R].2007/2016.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和谐高职院校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