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7-06-30殷文靖
殷文靖
[注:本研究是郑州市教育局 郑州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七批项目《高职院校卓越幼儿教师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ZJG—A7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
摘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幼儿教师培养质量,国家对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也提出来要求,要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文章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对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卓越教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培养卓越教师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主要基地,探究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新模式任重而道远。
一、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打造专业品牌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确立“园校一体,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育人文,重实践,强技能”的教学思路,优化专业基础课,强化专业技能课,拓展专业相关课,创新专业特色课,建立了“分方向、模块化、重实践、强技能”的课程体系。同时,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科学制定实验实训方案,对内,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实训效果、对外,建立实践基地和长效机制,协同创新;建立集实验实训、模拟教学、保教见实习、教育见实习、顶岗实习等为一体的全程实践教学机制,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知识经济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要求逐步提高,除了应具备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的保教知识,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掌握专业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且能够跳出幼教看幼教,具备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1]
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系统的奠基工程。0-6岁是教育投资效率最高的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未来发展都有着特殊且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下发,对当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强调数量、规模的扩大,更注重质量的提升、内涵的发展。改革后的课程模块一加强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对课程内容相互交叉的部分进行整合,增强了理论课程的逻辑性;模块二加强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将理论有效运用于实践,加大学生教育实操能力的培养;模块三加强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综合应用,重在引导学生将各领域内容融汇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幼儿教育活动规律与实操技能。整合后的领域课程目标更加清晰,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技能训练更加高效,评价更加科学有效。
三、构建全面育人体系,打造第二课堂
对于“卓越的幼儿教师”来说,出色的专业能力必不可少,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具有全方位和综合性特点。[2]围绕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积极构建“全面育人”体系,着力打造特色第二课堂。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横向联动打造有机统一的育人体系。尤其是在第二课堂建设中我校加强校园主题特色活动的推广,丰富学生成长软环境。此外,充分利用新媒体深化活动效果,综合运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活动互动的浓厚氛围,积极营造良好的学风,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坚持专业知识、能力培养与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人力、智力资源工程
学前教育教师准入制度不健全,培养质量明显下降。首先,我国关于幼儿教师的从教标准偏低,修业年限短,对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不高。学生职前三年时间,最后半年或一年到幼儿园实习,实际上可资利用学习的时间仅两年或两年半。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同时训练专业技能技巧,效果自然难尽人意,这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而且也加大了职后培训的难度,更有个别心理和性格缺陷的教师在工作中潜藏着很多消极、负面甚至是危险的因素。其次,近几年由于国家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政策调整,一些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教学条件并不具备开设该专业的资质的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也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来、送出去,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通过青年教师培训、拜师活动、新教师过关课等措施,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向互动、合作发展”的基本原则,选聘出思想政治素质优秀、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突出、合作研究基础较好的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组成“双导师”队伍。为进一步促进“双导师制”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切实保障“双导师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严把幼儿教师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水平。针对目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幼师生在见习、实习及初入职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新招聘幼儿教师,师范专业毕业生要求必须持有幼师毕业证和教师资格证,经公开招聘、全面考核报教育局审批;新任幼儿教师入职前要根据《教师教育标准》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其职业信念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加大对新任幼儿教师职前培训考核力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从业资格,确保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质量,从而提升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质量。
五、深化园校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设置的无缝对接
(一)基地共建,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設力度。为增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幼儿教师教育技能,学校建成有婴幼儿保育实训室、儿童行为观察实训室、游戏实训室、感觉统合实训室、智能建构实训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科学教育实训室、微格教室等专业实训室。同时,加快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制订规范的校外实践制度,合理安排见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使培养的学生和幼儿教师无缝对接,即出即用,实现 “共赢”。
(二)加强园校合作,推进集团化办学
高等院校可以以“园校合作”为契机,不断推进职前和职后一体化培养,开放办学,汇聚合力,建立校内外各种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将学科教学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确保所教、所学、所用有效对接幼儿园需求。充分听取合作幼儿园在学生实践教学方面的建议,逐步实现实习生与幼儿园教师的零对接。
国之根本在教育,教育之根本在教师。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进一步明确职责,统筹规划,多措并举,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的特点,把握当前基础教育发展趋势,推进教师教育的重大转型,明确卓越教师的目标和规格,以卓越幼儿教师培养为契机,提升学生的育人育德能力、专业决策能力、反思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玉红.“卓越教师”视域下学前师范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黑河学院学报,2016(02).
[2]刘占兰.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