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式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治疗女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
2017-06-30宋霞郑周涛
宋霞+郑周涛
【摘要】 目的:分析输液式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治疗女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2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女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性治疗和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70 %,乙组总有效率为89%,乙组治疗效果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盆腔炎患者应用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方式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有效减少不良炎症,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中药; 保守灌肠治疗; 盆腔炎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130-02
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并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传统女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疗,而本项研究选用输液式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治疗,符合国家卫计委对抗生素的管理要求,有效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了分析输液式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治疗女性盆腔炎的效果,选择近2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女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性治疗和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200例女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100例患者,年龄24~40岁,平均(29.2±5.2)岁;乙组100例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28.6±2.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常规性资料比较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应用常规性措施治疗,采用头孢西林钠加上替硝唑进行治疗,1个星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1]。
乙组应用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方式治疗,康复炎胶囊6颗融入200 ml温开水,叮嘱患者排空膀胱、直肠,取左侧卧位,采用一次性肛管管涂上少量的石蜡油,缓慢插入到肛门,深度控制在15~20 cm,将药液导入到容器内大约10 min,灌完后抬高臀部约10 cm平卧1 h,1次/d。
1.3 临床判定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医院自拟的评价标准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显效,患者不良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得到改善;有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减少;无效,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存在其他不良炎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中治疗显效5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乙组患者中治疗显效72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9%,乙组治疗效果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女性盆腔炎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症状,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针对临床治疗的具体要求,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结合临床治疗要求确定有效的治疗方式,缓解不良反应。近些年来随着临床用药方式的不断增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方式的可行性比较高,是一种安全和经济效果突出的治疗方式[1]。
输液式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治疗女性盆腔炎,包括治疗急性女性盆腔炎、慢性女性盆腔炎。本病以湿热阻滞者为多,治疗原则为利湿、清热、解毒,佐以活血止痛。康妇炎胶囊的主要成分有蒲公英、败酱草、赤芍、苍术、当归、川芎、香附、泽泻、白花蛇舌草、延胡素等,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化瘀行滞、除湿止带[2]。盆腔与直肠相毗邻,仅一壁之隔,盆腔与直肠的动脉丛和静脉网互相连接,药物通过直肠黏膜毛细血管吸收后可直接传递到盆腔各组织器官,因此作用迅速,见效快[3]。通过输液式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治疗女性盆腔炎,拓展新的微创、操作简便、重复性强的治疗技术,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方法。关键技术包括相关药物的选择,输液式小量保留灌肠技术的操作等。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具体操作流程,按照要求进行,详细如下。
3.1 流程要求
(1)药物配制:一次性输液式灌肠袋,康妇炎胶囊6颗,温开水200 ml。(2)术式应用:患者取左侧卧位,盛有康妇炎胶囊药液的输液式灌肠袋,肛管插入肛门15~20 cm,缓慢注入药液,拔出肛管,擦净肛门[4]。(3)术后操作:操作后嘱患者平卧,抬高臀部约10 cm,嘱患者尽量忍耐,保留药液1 h以上。
中药灌肠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肠的吸收,利用肠壁半透膜的渗透性,使其最大化吸收,直肠给药的方式,不需要进行循环,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渗透,达到盆腔组织,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5]。目的是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生素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传统女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疗,而本项研究选用输液式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治疗,符合国家卫计委对抗生素的管理要求,有效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在治疗阶段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掌握盆腔炎疾病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采取有效方式治疗。
3.2 女性盆腔炎诊疗要求
(1)根据临床指南《2014年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指南》对患者病情进行明确诊断。(2)输液式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治疗女性盆腔炎技术路线。(3)药物配制:一次性输液式灌肠袋,康妇炎胶囊6颗,温开水200 ml。(4)小量保留灌肠技术:患者取左侧卧位,盛有康妇炎胶囊药液的输液式灌肠袋,肛管插入肛门15~20 cm,缓慢注入药液,拔出肛管,擦净肛门。(5)操作后嘱患者平卧,抬高臀部约10 cm,嘱患者尽量忍耐,保留药液1 h以上。
3.3 抗生素合理应用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药物直接被直肠吸收,直接作用到盆腔中,能改善血液循环,让粘连组织软化,进而起到消除局部水肿的现象,能有效促进药物的吸收[6]。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本项目的开展,能有效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拓展新的微创治疗方法,减少患者创伤,减轻患者的痛苦,疗效显著,为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相关医护人员自身综合能力得以提升,熟练掌握输液式治疗方法及灌肠治疗的属性要求,结合盆腔炎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有效的治疗,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7]。
甲组100例患者中治疗显效5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乙组100例患者中治疗显效72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9%,乙组治疗效果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說明对女性盆腔炎患者应用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方式进行治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模式具有复发率低和效果明显的作用,其优势明显[8]。
综上所述,输液式中药小量保留灌肠治疗方式能缓解盆腔炎患者的不良症状,患者对该治疗方式满意率比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敏,冯兰兰,韩春霞.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4,10(1):90-93.
[2]娄跃林.中药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外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1(1):15-16.
[3]吕霞,孙玉勤.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2,6(12):89-91.
[4]许丽华,唐晓玲.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44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14):10-11.
[5]方成华,甘明艳,赖桂凤.输液式保留灌肠药物灌注速度与在体内保留时间的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1,6(3):79-80.
[6]王咏梅.针灸理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0(12):1184-1186.
[7]王兴芳.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69.
[8]何艳春,苏莹.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4(1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