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干预在血液内科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7-06-30耿荣辉
耿荣辉
【摘要】 目的:探究血液内科PICC带管出院患者护理中系统化干预护理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0月血液内科收治的32例PICC置管出院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干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外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护理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外自我护理评分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11例,完全依从率为68.7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干预护理加强了患者对疾病及护理操作的认知,提高患者院外自我护理意识及护理依从性,对于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系统化干预护理; 血液内科; PICC; 院外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073-03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是临床用于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治疗患者的主要穿刺方法,可长期留置体内,减少患者的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1]。临床在PICC的推广应用中发现,PICC的穿刺成功率高且操作简单,帮助患者建立长期的静脉输液通道,但许多患者在带管出院后由于对PICC的认知程度不高,忽略了PICC侧肢体的功能锻炼及日常管道护理,导致患者PICC置管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引发多种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临床有学者指出,综合干预在加强日常护理操作的基础上,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于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操作技能,延长PICC体内留置时间具有重要作用[3]。本文为探究系统化干预护理在PICC置管出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在参考国内外临床护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笔者所在医院32例PICC置管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0月血液内科收治的32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所有患者需带管出院,患者年龄25~82岁,平均(50.2±7.9)岁,其中男13例,女19例;淋巴瘤14例,急性白血病8例,多发性骨髓瘤7例,淋巴瘤管瘤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1例。根据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将3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静脉注射前后进行PICC消毒处理,告知患者院外PICC的护理方式及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干预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根据护理阶段的不同,將系统化干预护理主要分为置管前、置管中及置管后,具体如下。(1)置管前,科室加大了对护理人员PICC置管各项操作的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根据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地制定PICC置管维护操作方案,并明确责任护士,确保护理人员明确掌握PICC护理的各项操作。置管前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告知PICC置管的目的、操作方法及优点,使患者对整个置管过程有所了解,征得患者的同意。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合理选择置管部位和置管血管[4]。(2)置管中,在PICC置管操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不适症状,置管完成后引导患者进行X线检查,观察患者血管内PICC置管情况,遵医嘱进行穿刺点压迫,避免穿刺侧肢大幅度的活动[5]。(3)置管后,置管后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PICC护理及院外指导,告知患者可适当进行活动锻炼、生活注意事项及常见并发症表现情况,使患者正确了解PICC置管的护理方式,明确识别并发症表现症状,做好PICC并发症的风险防控及风险处理[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患者出院3个月后,对其进行走访调查,观察两组患者的院外自我护理能力、护理依从性及护理并发症的情况。采用ESCA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能力越强。依从性评判指标:根据PICC带管出院的临床护理目标将32例患者院外护理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基本依从和不能依从。完全依从:患者临床治疗及院外自我护理严格遵医嘱,规范遵守各项操作标准;基本依从:患者临床治疗及院外自我护理基本遵医嘱,基本遵守各项操作标准;不能依从:临床治疗及院外自我护理不能遵医嘱,不能遵守各项操作标准。护理依从率=(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院外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院外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概念等各项指标的ESC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依从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5例,基本依从8例,不能依从3例,完全依从率为31.25%;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11例,基本依从5例,不能依从0例,完全依从率为68.75%,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6)。
2.3 两组患者院外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31.25%,其中导管堵塞2例,导管移位1例,导管破裂1例;观察组患者出现导管堵塞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4)。
3 讨论
目前,我国PICC带管出院患者在PICC自我护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其临床护理操作也受到患者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及健康认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PICC置管院外护理依从性不高[6]。系统化干预护理作为一种新兴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提供系统化、连续性的护理服务[7]。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根据患者置管的各阶段全程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及PICC的认知水平,并在患者院外各阶段全程追踪患者的护理情况,督促患者严格遵医嘱规范操作,有效提高患者院外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8],这与本次课题研究成果相一致。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院外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概念的ESCA评分各项指标及护理完全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以外,系统化干预通过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正视疾病,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患者通过系统化干预护理,有效提高患者对PICC的维护认知,根据遵医嘱的各项要求规范、定时操作,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生活习惯[9]。在并发症防治方面,置管各阶段的健康教育明确了并发症预防的注意事项,置管期间不提重物、不进行激烈运动,保持体表皮肤的干燥清洁,定时定期观察导管的脱管、堵塞情况,若出现感染、炎症的情况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的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系统化干预护理加强了患者对疾病及护理操作的认知,加强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指导患者正视疾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治疗的配合能力,提高患者院外自我护理意识及护理依从性,对于降低并發症、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PICC使用安全性,延长体内留置使用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莉.健康教育干预对肿瘤外科PICC置管患者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4):155-157.
[2]陈瑞,王晶,吴兰华.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留置PICC导管的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4):510-513.
[3]张琼.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化疗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49-50.
[4]马丽丽,赵丽萍.肿瘤化疗病人PICC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8):2435-2437.
[5]孙超,周路琦,杨春丽,等.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4):684-686.
[6]刘伟,刘威.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构成并护理对策效果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1(6):78-80.
[7]李燕英,叶志珍,刘莹.集束化护理在门诊PICC导管维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2):34-35.
[8]陈文妍,加尼亚·赛力克,陈世燊.健康教育对PICC置管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J].循证护理,2016,2(2):65-72.
[9]段迎,李俊英.国内PICC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2,25(6):40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