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讨论能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成绩
2017-06-30夏丽梅
夏丽梅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要让讨论式教学模式更好地在历史课堂中发挥作用,需要教师给学生们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教师要设置合适的讨论话题,讨论的重点要明确突出,联系实际展开讨论,讨论之后要跟进正确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成绩。
关键词:教学情境 兴趣 评价
一、课前历史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讨论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讨论的兴趣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借助于相关问题的探讨,不仅能够很好地展开对于一些有代表性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还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们对于历史事件的感知力。在展开讨论式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们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也能够让大家对于讨论的过程有更为积极的参与,这是保障讨论式教学能够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的基础。此外,教师要做好讨论话题的设置,这也是教学情境创设中的重要组成。要让讨论的问题更富针对性,能够很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同时,能够让学生借助问题的思考探究对于教学要点有更好的理解认识。课本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非常适合以讨论式教学的形式展开。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使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对于教学要点的理解与吸收。如在讲述“王安石变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北宋时期出现的“三元”和“两积”的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设想王安石当时的身份地位,随后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们交流探讨: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采取哪些方法应对北宋的危机,同时,也可以让大家思考王安石变法中有何特色,那些政策能够稳固北宋的统治。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塑造出多重的讨论话题,激发出学生对于各种历史性问题讨论的兴趣。为了不偏离本节课的主题,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并且在需要时对于学生的讨论過程及一些观点进行正确的引导,这不仅能够帮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还能让讨论过程更有成效。
二、高中历史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有效地讨论
课堂讨论过程中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这与传统教学完全由教师掌控课堂不同,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可以安排分层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先明确教学任务与目的,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再进行简要的概述,接着进行组间辩论。当讨论出现沉默时,教师别急于打破这种沉默,因为学生可能在积极思考,教师应等待合适机会再进行具体指引,如提问、补充材料等引导讨论有序进行。当学生讨论脱离话题时,教师应巧妙地引导学生回归正题,免得浪费时间。当学生在一个问题细节上讨论不休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引导,但是制止时要讲究策略,如引导学生变化思考角度,启发学生全面把握问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愉悦学生身心。讨论内容重点突出,想要让讨论式教学更好地发挥其效用,有一个关键点需要教师们重点把握,那就是对于讨论的内容要有合理设置。讨论内容应当尽量做到重点突出。可以是课本中的一些核心知识点,可以借助讨论的方法增强学生们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列举一些有参照价值的史料,可以是相互关联的史实介绍,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们形成更为连贯与系统的历史观。也可以是一些具有一定矛盾性的史料介绍,对于这类资料的讨论不仅能够充分引发学生思维,大家在史料真伪的辨识过程中也能够对于一些历史事件以及历史背景有更进一步的感知,能够透过讨论过程有更多收获。对于一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涉及的史料往往非常庞杂,然而,其中的真伪却需要有进一步的辨识。对于这类相互矛盾的史料的讨论不仅能够极大的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增进大家对于历史的认识。
三、在进行讨论时要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之后要跟进正确的评价
讨论的内容可以更为广泛,不仅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以及相关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一些社会话题展开讨论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关心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也能够引导大家慢慢将学过的知识用于理论实践。联系实际展开讨论不仅是一种更为灵活的讨论式教学手法,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充分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是考察学生的历史观、价值观以及知识面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总结评价是讨论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主要由教师完成,一般来说,评价多以鼓励、肯定为主。好的总结评价能强化学生记忆与理解,让学生冷静思考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自身不足,激发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学习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参与是否积极,表达是否流利、观点是否清晰等,并且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不一定每次都要形成统一的认识,有的开放性的问题并不是只有唯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