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
2017-06-29李元凤闫桂霞杜国燕周杰张智慧
李元凤 闫桂霞 杜国燕 周杰 张智慧
【摘 要】 孩子積极心理品质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孩子个体的健康发展,激发孩子自我潜能,对其日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近年来,幼小衔接中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从幼小衔接和积极心理品质的认识出发,分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阶段孩子心理品质出现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了幼小衔接中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幼小衔接;积极心理;养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01
一、幼小衔接和积极心理品质的认识
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孩子个体的健康发展,激发孩子自我潜能,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尤其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对孩子在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完善自己等方面更为重要。
幼小衔接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积极心理品质包含多个维度,由个体的思维、习惯、情感和行为组成的一系列积极心理元素。包括:求知力、真诚、宽容、思维和洞察力等,这些对培养孩子的问题把握和判断力,提升个体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断层,影响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不仅仅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人际交往、行为规范及家长期待值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而易见的变化。
1、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变化:小学的学习内容是按照教材有坡度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明,正规的课堂集中教学模式取代了幼儿园游戏、探索、发现的自由学习模式。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也转换成为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注意力不集中状态或学习障碍。
2、教育主客体变化: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要从玩伴过渡到学习伙伴。他们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再者,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育、教学,不等同类似于“第二母亲”的幼儿园教师。许多在幼儿园被许可的行为,在小学是不受重视的。
3、家长变化:家长对上了学的孩子会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学习成为超越于其他的最重要的任务,为了学业,会相对减少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
等等原因,直接造成很多孩子适应性差、上学兴趣不高、丢三落四、胆小、孤僻、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等情况现象频出。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断层中的困难,适应新的环境呢?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三、孩子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一)幼儿园大班孩子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现代心理学认为,5-7岁是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一个关键期,这个阶段也正好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因此,须加倍注意幼儿过渡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1、培养幼儿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品质
对于5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是模糊的。作为老师,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来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如开学初,和孩子们一起组装新玩具,进而培养孩子的洞察力、求知力、思维与创造等各方面能力,增强孩子们记忆,促进孩子们理解。
2、幼儿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
倾听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大班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幼儿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对幼儿做出倾听的要求:1、认真听老师讲,不插话,回答问题要举手。2、认真听同伴回答,边听边想,他回答的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如果自己回答,该怎么说好。做到边听边思考。
其次,根据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设计及其幼儿听的兴趣,并利用激励性语言促进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
3、培养幼儿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会为幼儿安排好所有的活动时间,而小学不是。因此,小学低年级需要培养孩子独立支配时间的能力,让他们知道什么时间该学,什么时间该玩。针对磨磨蹭蹭孩子,我教会孩子认识钟表,让孩子根据时针的长短来安排活动。规定长针指着12的时候,开始上课;转到6的时候,才能下课;长针指到某个数字时必须完成任务等。同时,还规定喝水、上厕所等完成的时间。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初步具备了时间观念,有些孩子也逐渐改掉了磨蹭的习惯了,为顺利进入小学后,奠定充实的基础。
最后,正确的坐姿、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能力、爱惜书本的态度,对初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也十分重要。整洁、有条理,不仅是一个人的纪律性和内在修养的表现,还是安排好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在幼儿园大班,我们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
(二)小学低年级孩子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1、家校衔接,形成教育合力
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微信、网络、QQ、短信等多种形式,创建家庭―学校沟通平台,互通有无,共同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2、因生制宜,开展各类活动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活跃、好奇心强、持久力差等特点,借助媒体,投影等比较形象化的手段,因生制宜开展小品、讲故事、歌曲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品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课堂上的听、思、说一样,三者相辅相成。只有认真听了,加以积极思考,才能更好地说。作为老师、家长的我们,需要从日常的点点滴滴抓起,给孩子以启发、鼓励、帮助,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5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1
[3]张灵聪.小学生注意稳定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6年04期
[4]张曼华,刘卿.注意力品质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