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2017-06-29邵霑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态度政治

邵霑霞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务处,安徽 马鞍山2430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邵霑霞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务处,安徽 马鞍山243032)

实践教学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的一个指标。实践教学的评价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回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持续深入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概念认知上的误区,缺乏相对科学的评价指标和可操作的方法,导致促进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环境条件和组织管理机制也难以形成,影响了实践教学应有作用的发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毋庸讳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大学生心目中常常被列入“水课”之列,这一价值判断,既反映了学生课程观念趋于功利化的一面,也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伴随这一现象,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步伐一直未停。早在2004年,就有研究者提出了 “两课”实验实践教学的主张[1]。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切实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明确要求。2016年12月7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紧接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讨会”于2016年12月28日在北京召开,全国80多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负责人、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上述文件的颁发和会议的召开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研究。评价体系研究就是近年来学界较为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如,李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思考,提出了“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评估原则,又要兼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其指标体系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观点[2]。肖映胜和张耀灿提出了“以学生学习效果为逻辑起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新理念”的主张,倡导从“供给者本位”到“需求者本位”评价范式的转换[3]。此外,还有学者从哲学视野中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的主客体进行论述,指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时,实际的评价主体与客体,只能是依据具体的评价目的,在具体的评价关系中方能确定”[4]。这些研究或高屋建瓴,或微观具体,为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也提出了更多有待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以现有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的研究为基础,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对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略陈管见。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误区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系列改革的深入,学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可行性和必要性形成了共识。但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内涵,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关于实践教学,《教育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实践教学又称实践性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管理、实际操作、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转引自CNKI概念知识元库的“学术定义”)这个定义既有内涵的界定,也有外延的描述,可谓完整。但是,将实践教学定义为 “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并没有从本质上揭示其内涵。由于内涵模糊,导致了实践中的一些误区。教育领域中,将实践教学和课堂以外的参观、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相等同的观念,认为只要走出课堂的教学就是实践教学的观点,不仅在学生当中较为普遍,甚至在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也相当普遍。这种观点的背后,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对而论的思维模式。实际上,在“理论教学”中,“理论”是教学的内容,也可以认为是教学的目的;而“实践”教学中,“实践”则是教学的手段。前者是基于目的论视角的说法,后者则是基于方法论的视角,两者是难以相对而论的。

从外延上来说,无论是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参观访问,还是社会实践,只要这种手段能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那就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之外。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人的实践是有目的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以认识为基础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教学作为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的互动活动,是一种有目标的实践活动。据此,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是师生通过体验的活动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作为教学手段的实践教学,既不和理论教学相对,也不和课堂教学相对;它可以用于理论教学,也可以用于知识教学,或者是技能的教学。

由于内涵认识模糊导致的另一个误区,就是没有认识到作为基础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将其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等同视之。其特殊性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态度的培养和行为的引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观点产生认同心理,最终能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认知社会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显然,这一目标实现得如何,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评价的。由于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都应该体现出实践性的特性。“实践出真知”,这句话道出了人们的认知规律,也道出了实践对于人们树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意义。显然,学生学习的理论是前人总结并通过文字表述的,而前人得出这些理论的时空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学生是无法体验前人所经历的那种时代环境的。但是,这些理论之所以能够有生命力,就在于它的解释力。因此,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理论能够认同,并内化成指引自己言行的原则或观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就要创造出一种情境,能够让学生通过所见和所闻,感悟出所学理论的正确性,体会其强大的解释力。唯有如此,表述理论的文字才不会枯燥无味,才会有生命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2 实践教学评价的对象和主体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首先需要考虑“评什么”和“谁来评”。第一个问题是评价对象的问题。对于实践教学的评价,其评价对象自然是实践教学本身,而实践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教学手段,所以,评价的实质是对这一手段的工具价值的衡量和评估,而其评价结果的量度应该是使用这一手段所要达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度。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多样,但教学的根本任务可以归结为传递知识、养成态度和引导行为。所以,评价实践教学的任务完成度,应该围绕知识、态度、行为三个维度来展开评价。“谁来评”是要回答评价主体是谁。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涉及教和学两个方面,因此,对教学任务完成度的评价,就应该由涉及其中的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评价维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对象和维度的关系图示

在上述关系图中,同样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和学生,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因为教师决定了传递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态度,以及引导什么样的行为。教师和学生评价的不是对方,而是评价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和学的手段实现特定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度。对于教师而言,这种评价是衡量采用实践教学的手段对于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判断通过实践教学,在自己身上是否实现了由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如何?在关系图示中,态度养成作为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从微观上来说,态度是对具体的人和事物的看法,从宏观上来说关乎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些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3 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

如果说“评什么”解决了目的论的问题,而“谁来评”解决了主体论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要解决“如何评”的方法论问题了。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普遍的做法是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成果等并列为教学管理下的二级指标,从落实专项经费和指导教师、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加以建设和评估。这种做法反映了人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认识上的局限,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没有认清实践教学的内涵而留下的后遗症。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虽然也开始有形成性评价,但是兼顾“知识传递、态度养成和行为引导”三个评价维度的评价几乎难以见到。因此,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就要大打折扣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属性,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标准中,实践教学效果应该和组织管理、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等一样列为一级指标,其所属主要的二级和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表1中“知识传递”维度下的各个指标比较容易理解,在此不做赘述。二级指标“态度养成”下“指向”是指学生对态度对象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指向;“强度”是一种特定态度倾向于某一指向的程度;“深度”是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由于态度与个人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需要有联系﹐这会造成自我卷入程度上的差别;“向中度”是一种态度在个人态度系统和相关的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外显度”是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上所表现的外露程度,这是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临界状态;二级指标“行为引导”下的“频率”是指某种行为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次数;“方向”是指一种行为的出现是被动引起的,还是主动实施的;“层次”是指一种行为的社会价值等级,比如,舍己救人和给老人让座这两种行为的层次就有高低之分。

由于态度是内隐的,而行为则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可能发生,如果用评测知识的方式评价态度和行为,受试者往往会迎合测试者,从而产生测试效应。因此,如何将评价指标融入具体的评价工具之中,实现评价信度和效度提高,还需要有恰当的评价工具和方法。此外,行为的外显是具有滞后性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所受到的教育,可能会决定或影响其毕业以后的行为。这种行为的评价就需要社会评价主体(如用人单位)来实施了。因此,在兼顾知识和行为维度评价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到态度养成的各个指标上,在测量工具的设计和使用上可借鉴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需将其置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加以考虑,并形成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环境条件和组织管理机制。

4 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摆脱“水课”的价值标签,对教师而言,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照教学目标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还要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的搭配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思考。对于学生而言,则是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摒弃功利思想,认真领会每一项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用心体会教学内容对自身成长和成才的意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自身追求的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总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各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需要包括组织管理、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等其他课程建设指标的支撑,更需要在实践中围绕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地加以检验和改进。

[1]曹春梅.高校“两课”实验实践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1-134.

[2]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62-67.

[3]肖映胜,张耀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新思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6):117-122.

[4]王茂胜,邵莉莉.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的主客体[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4):113-120.

责任编辑李 燕

The Practical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SHAO Zhanxia
(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Ma Anshan Anhui 243032,China)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ndicator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nstruction standards.Its evalua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to test the teaching effect,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ctively to respond to the new situation,new tasks and new requirements and continuously reform.Due to the misunderstanding on the cognition of the concept and the lack of relative evaluation index and the scientific and operational methods,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mechanism effectively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also difficult to form,affecting its own ro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ractical teaching;evaluation system

G641

A

1674-5787(2017)02-0089-04

10.13887/j.cnki.jccee.2017(2).23

2017-02-11

邵霑霞(1972—),女,安徽省马鞍山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态度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