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的探究性教学研究
2017-06-29陈坤林
陈坤林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宁州镇中学)
摘 要:自新课改以来,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的主流。在初中生物学科中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促使初中生主动学习,使他们模仿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学习生物,从而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科素养。而初中生物是学生接受生物教育的启蒙阶段,让他们以探究性的方式来学习生物,能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结合教学经验,讨论在初中生物使用探究性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问题情境;动手探究;联系生活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生物的全新教育理念。探究性学习能够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生物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的探究过程,能够综合促进初中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发展。下面,笔者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将生物与社会联系起来入手,探讨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只有让学生学会思考,才能够真正展开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某一具体的生物知识产生疑问,并在问题引导下进行深度思考。这种情况下,初中生的思维一直保持十分积极的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课中,我看到很多学生在课间因为跑不动出现气喘现象,于是我对学生提问:“为什么你们剧烈运动之后,跟平常的呼吸相比,呼吸会变得十分急促呢?”很多学生听到这个问题都愣住了,因为他们已经对这种现象感到司空见惯,却从未思考过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看到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之后,我让学生根据生物教材进行预习,讨论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增加初中生亲自动手的机会
很多教师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将生物教学局限于教材以及课堂中。然而,要想使初中生真正学会学生物,并且使他们能够深刻认知生物知识,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经验总結出某一生物结论,并且通过这些现象来得出某一生物概念。因此,教师必须要在生物课堂中增加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综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探究生物知识。在“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我并未公布实验结论,而是让学生到教室外面进行测量。学生要分别测量没有植物的裸地、有着矮小植物的草地、有着浓密与高大的植物三处地方,并且针对地上有无水洼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测量,由此判断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学生要认真、仔细记录数据,自主探究生物知识。
三、将生物与生活结合起来
生物这门自然科学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起源并发展起来的,将生物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初中生学到真实、生动、形象的生物知识,改变传统观念下认为“生物无用,仅为应试科目”的错误观念。只有当初中生正确认识生物,才能够真正学会学生物,这也是探究性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要求。另外,将生物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加符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与感性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也更能够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探究兴趣。在“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课中,我利用投影仪为学生展示了雾霾、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废气废水等照片,还为学生搜集了一些关于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等相关资料。学生在观看这些照片与新闻之后,直接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并自觉树立环保意识。在“水中生活的动物”中,我也让学生讲述他们所认识的水中生物。由于学生参观过水族馆,养过金鱼、乌龟等生物,已经对本课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学生的发言十分踊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再来促进学生探究鱼类的运动、呼吸、特征、特点等,便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外,本课的难点知识便是了解鱼鳍的作用,我也结合人们游泳的视频,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进行讲授。
总而言之,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主要教学模式,它是使初中生物实现高效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初中生物中展开探究性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为初中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探究学习做好准备;教师要增加初中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将生物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利用生物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松松.探究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5(4).
[2]孙丽.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5.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