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
2017-06-29冯宝晶
冯宝晶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此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情况及其问题;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大学生对“中国梦”认同的对策:政府要加强宣传,抢占新媒体舆论阵地;高校要加强教育引导,引入心理干预;发挥主流学生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中国梦;认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7)02-0112-05
習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 [1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把个人和国家、民族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每个人的具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守望者。因此,大学生群体对“中国梦”的认知情况对于中国梦的实现至关重要。
一、 大学生对“中国梦”认同的问卷调查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度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后继有人。只有当代大学生真正认可,并积极去追寻、实践和成就“中国梦”,才能保证国家的事业繁荣兴旺、薪火相传。
为客观、深入、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情况,我们对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农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等12所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 200份,回收问卷2 126份,其中有效问卷2 070份。问卷涵盖了文、理、工、农、林、商、师范、民族等类院校,辐射面比较广,具有代表性(调查情况详见表1)。
本次调研围绕对“中国梦”的理解、“中国梦”的内容、实现“中国梦”的困难、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条件、“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关系等展开调查,但侧重点是了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直观理解,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最能反映当代大学生“中国梦”的认知水平及认同程度。因此,在选项设置上,选取了三个方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的崛起和繁荣”;“和谐社会,生活小康,每个人都能幸福生活”;“像美国那样称霸世界”。这三个方面分别代表了实现“中国梦”的总体要求、核心本质及“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
调查中发现,认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全面的崛起和繁荣”和“社会和谐,生活小康,每个人都能幸福生活”的在校大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86.59%(见图1,前者占44.21%,后者占42.38%)。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梦”作为一面精神旗帜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是认同的,同时也说明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内涵理解是非常到位的。而前后两者比例基本持平,说明“中国梦”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不仅是一个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旗帜,更是对人民幸福诉求的庄严承诺。总之,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能够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二、 大学生对“中国梦”存在认识偏颇的原因分析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认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全面的崛起和繁荣”和“社会和谐,生活小康,每个人都能幸福生活”的大学生占绝大多数,且这一结果受学生所学专业的影响较小。在调查中,还有9.09%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梦”要像美国一样称霸世界,其中生源来自一、二线城市的学生持这种观点的人数相对于来自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更多。同时,在对“中国梦”的认知问题上,男生、专科生、大一新生要差于女生、本科生和大二以上年级学生。我们认为,存在这种偏颇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1. 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中国梦”认同的根本原因
在认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全面的崛起和繁荣”的学生中,来自中小城镇的大学生比例较高,达46.65%,明显高于来自一线城市的大学生和来自二线城市的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40.86%和40.80%),而农村籍大学生与平均水平大致一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可以说,环境因素尤其是生活环境是影响大学生“中国梦”认知的根本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城镇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尽管没有一、二线城市的高度发达,但也没有那么大的竞争压力,反倒多了一份特有的清新舒适,交通没那么拥挤,生活成本较低,人际关系融洽,生活的环境更舒适,同时,也不像农村地区那样基础设施不健全,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幸福感自然会更多。因此,对于来自中小城镇的大学生而言,对增强国力和振兴民族的愿望也更为现实,对“中国全面的崛起和繁荣”的愿望则更为强烈。
一、二线城市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因此,相对于来自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而言,来自这些城市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优越性。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但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竞争也更加强烈、压力更大,“就医难”“买房难”“打车难”“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人们对社会和谐、幸福生活的感受,所以来自一、二线城市的大学生在幸福指数与幸福感上普遍不高,对“中国梦”的认知也更倾向于生活质量、幸福感的提高以及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所以,农村籍大学生对“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全面的崛起和繁荣”的期盼也就更为强烈,对实现“中国梦”幸福标准的理解也倾向于物质方面。
2. 心理因素对大学生“中国梦”认同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在调查中,有9.09%的学生认为实现“中国梦”的最终目的是像美国那样称霸世界。虽然从一个侧面能够说明当代大学生希望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这些学生存在易走极端、崇尚强权的偏执思想,没有准确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在这些学生中,来自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大学生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到9.50%和11.45%,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比例则相对较低,分别只占7.22%和7.82%。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不同环境对不同地区大学生“中国梦”认知的不同影响。但不可否认,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中小城镇,抑或是农村地区,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思想易走极端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难,生活、工作压力较大。长期压抑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加以重视。
三、强化大学生对“中国梦”认同的具体建议
1. 政府要加强宣传,抢占新媒体舆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舆论宣传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一环,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只有正确的舆论宣传报道,才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才能凝聚人心。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无论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正确的舆论宣传引导,对于强化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纷纷涌入我国。大学生思想还很不成熟,意识形态还处于可塑造阶段,又容易通过新媒体技术接受新事物。因此,大学生群体极容易成为西方价值观的突破口。再加上当前的国际舆论格局中,西方媒体仍旧占有话语主导权。这些都对“中国梦”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舆论宣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正如调查报告中反映的大学生对“中国梦”认知情况,虽然大学生群体对“中国梦”的主流认识是正确的,但仍有极少部分大学生受到西方霸权主义思想的影响,没能正确认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因此,抢占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阵地,在大学生群体中宣传“中国梦”,已刻不容缓 [2-3 ]。基于此,政府在宣传工作中,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群体接触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强化主流媒体建设的同时,重点做好新兴媒体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型信息传播软件,日益成为大学生群体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在“中国梦”的宣传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新型媒体的建设、运行、管理和使用,使这些对大学生思想影响深远的新技术传播媒介也成為“党和人民的喉舌”,增强大学生群体对“中国梦”的认同感 [4-5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加强思想宣传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方面,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同时,要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探索建立协调有力、规范有序、科学有效的舆论调控体系,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空间。
2. 高校要加强教育引导,引入心理干预
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强“中国梦”有关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
(1)在公共基础课中加大“中国梦”的内容比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设公共基础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具有民族观念、大局意识等政治思想素质,培养学生诚信、敬业、合作、勤奋等职业道德。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人才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更体现在人才的基本素质方面。人才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等要素。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家。”可见,只有充分重视公共基础课教育,高校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鉴于此,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公共基础课的平台,通过在公共基础课中增加关于“中国梦”的内容比重,从而加强学生“中国梦”的教育。
(2)在专业课中贯彻“中国梦”的核心思想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专业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不同的专业,必然会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要求在专业课程中直接加入“中国梦”的内容显然是不恰当的,甚至是不协调的。但是,在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贯彻“中国梦”的核心思想则是有可能的,尤其在文科类专业更是如此。例如,就法学专业而言,要开设比较专业的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课程,但同样会开设法学导论、法学概论、法理学等基础性课程,高校可以在这些专业基础课里面充分贯彻“中国梦”的核心思想。此外,高校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也可以有体现“中国梦”的元素。
(3)开设有关“中国梦”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能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选修课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样性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不但能够拓展知识领域,也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为将来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资源以及师资状况开设有关“中国梦”的选修课程,不但能实现课程的多样化,也能够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此外,开设有关“中国梦”的选修课程,不仅能够加强对学生的“中国梦”教育,也能在无形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吸收“中国梦”的最新理论成果,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4)心理干预、疏导
在调查中,有9.09%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梦”要像美国一样称霸世界,反映了这些学生希望中国强大,希望提高中国的国际社会地位的愿望。但是,像美国一样称霸世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极少数学生可能存在容易走极端、崇尚强权等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在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多重压力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情况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尤其要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可以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可以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各种辅导形式,对大学生的独立生活及社会环境的适应、学习与社会工作关系的处理、人际交往的适应、恋爱问题的处理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与帮助;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帮助、启发和教育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此外,高校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他们展现天赋和才华、发泄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意识、获取自信心提供平台。高校还要逐步构建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减负减压。例如,高校可以加强学习与考研的辅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就业指导等,为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帮助其顺利渡过难关 [6 ]。
3. 发挥主流学生的辐射带动作用
根据调查报告,90.91%的大学生都能够正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因此,可以借助主流学生的辐射带动作用,纠正极少数不能正确认识“中国梦”的学生的错误看法,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同学之间没有年龄差异,世界观、价值观差异不大,且长时间学习、生活在一起。因此,同学之间很容易彼此相互影響。从这个意义上讲,借助主流学生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容易纠正少数学生的错误看法。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借助主流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力
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依赖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主流学生能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自觉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联系在一起,可以影响那些世界观、价值观有待改善的同学。
(2)借助主流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力
能够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的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热爱祖国,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准确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极少数学生虽然未能准确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爱国热情逊色于他人。通过深度调研访谈,我们发现,在爱国主义的问题上,当代大学生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可以在爱国主义精神上感染未能准确理解“中国梦”科学内涵的极少数学生。
(3)借助主流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的传播力
大学生长期学习、生活在校园,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后,能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认识交流活动。大到人类社会,中到国家政策,小到个人私人问题,无一不会成为同学之间交流的话题。在“中国梦”的认识问题上,有90.91%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因此,即使有少数学生认识不到位,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也会受到主流学生思想的影响,从而改变以前的错误认识,正确理解“中国梦”。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大学生只有在认识上能够认同“中国梦”,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才能担负起守望者的重任,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1).
[2]洪向华.民族复兴中国梦[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3.
[3]格日乐图.“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60-63.
[4]冯秀军.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J].思想理论教育,2013(6):21-25.
[5]蒙秋明.“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J].贵州社会科学,2013(7):151-153.
[6]银星严.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与干预对策探讨[J].传承,2011(22):54-55.
A Survey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Recognition
of “Chinese Dream”
——A Sampl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 City
FENG Baojing
(Department of Basic,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not only the hope of the motherland and the nation but also the main force to realize the“Chinese dream”. Basing on a questionnair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recognition of“Chinese dream”and its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llege studentsrecognition of“Chinese dream”: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propaganda to seize the position of new medi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education and guidance,introduc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nd play the radiation and leading role of the main stream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Chinese dream”;recogni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