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性财政支出对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CPI和PPI的相对变化

2017-06-29石舍玉

关键词:消费性阶数物价

石舍玉

(南京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结构性财政支出对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CPI和PPI的相对变化

石舍玉

(南京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本文使用结构性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别选用CPI和PPI两个价格指标,从财政支出分类的视角,对我国物价的财政属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我国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后,(1)CPI在短期内受到的影响较为显著,对PPI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这就表现出CPI更加具有弹性;(2)生产性财政支出对CPI和PPI的影响都为正的,而消费性财政支出对CPI和PPI的影响都为负的,因此保持供求稳定对稳定物价具有重要影响;(3)消费性财政支出对CPI的贡献度较大,PPI更易受自身因素影响。

结构性财政支出;生产性财政支出;消费性财政支出;物价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推出了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刺激计划,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其中,物价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局所示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所做的趋势图。尽管消费者价格指数在2009年已经下降了0.71%,但从 2010年开始,CPI开始呈现出上升态势,从 2010到2015年,物价上升了13.17%。因此,在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目标从单一的“保增长”过渡到多元的“稳增长、促就业和控物价”。于是,从2011年开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开始稳中趋紧。尽管经历了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但我国的通货膨胀仍然在4%左右。PPI价格指数也经历着2009年的下降,但之后也呈现上升趋势,却在2011年开始下降。对生产性企业的财政支出,比如财政补贴,转移性支出和员工福利,有利于降低生产商的生产成本,从对PPI具有降低的作用。根据物价的财政决定理论,物价是由财政政策决定的。财政政策更多地是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对物价产生影响[1]。本文是在假设物价的财政决定理论(FTPL)成立的情况下,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将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财政支出,来分析研究各自对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传统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占据着时代的潮流,正如弗里德曼所说:“通货膨胀总是,而且永远是一种货币现象”。另一方面,“李嘉图均衡”表明,具有理性预期的消费者,财政支出都不会影响到总需求,因此不会影响到通货膨胀(Woodford,2001)。由此,大多数学者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通货膨胀最终只由货币政策的选择决定。然而,在Sargent和Wallace(1981)发表的一篇经典论文 《Some Unpleasant Monetarist Arithmetic》(非合意的货币主义者计算),该论文成为价格决定理论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该理论把政府预算约束引入到模型中,从而证明了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政府预算约束对价格决定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众多经济学者针对“物价的财政决定理论”(The Fiscal Theory of the Price Level,FTPL)做了深入研究,主要有 Leeper和 Sims(1984)、Sims(1994)、Leeper(1991)、Cochrane(2005)、Creel和 Bihan(2006)、Benassy(2008)等。

国内学术界对物价究竟是不是由财政政策决定持有不同的意见,关于此问题的争论也在逐渐升级。其中,支持货币论的观点有万晓莉和傅雄广(2008)和毛泽盛(2013)等,他们认为我国物价水平仍是由货币政策决定,财政政策对物价的影响不显著。然而,一些学者指出,财政扩张的中后期后果就是通货膨胀(张延,2010),刘斌(2009)基于主动和被动政策搭配的视角,来研究财政对物价的影响。赵文哲、周业安(2009)利用1992—2006年的省级财政支出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出竞争与物价之间的相关性。李鹏、杜亚斌等人(2015)运用TVP-VAR研究财政性支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将财政支出分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来研究对物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长期,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作用,且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对CPI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

三、财政支出结构与价格的模型建立

(一)变量的选择

1.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因此也称预算支出。本文按照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财政支出。由于2007年我国对财政支出进行了重新分类,因此前后分类的内容不一样了,为了保持数据的统一性和可获得性,本文采用wind数据库中2009年以后的月度数据进行统计,2009年到2015年的数据中,生产性支出包括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和交通运输等;消费性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城乡社区事务、农村水事务、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和金融监管等支出。

2.价格水平

本文选取的价格水平分别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时对数据与上月进行比较,计算以后得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增长为价格水平变量。本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方法,该方法是通过使用经济理论对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施加约束来识别结构冲击,同时可以反应当期变量关系。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财政政策中不同的财政支出对物价的冲击效应,可以通过建立模型识别出不同的财政支出对物价的变动影响程度[2]。实证研究可以反应我国财政支出对我国物价带来的影响,从理论上指导财政支出在不同方向上的使用,对通过财政支出对我国物价产生有利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模型构建

根据Sim(1986)提出的SVAR模型,建立一个在模型中识别多个变量的结构式冲击SVAR模型为:

其中:

本文采取AB-型SVAR模型来描述生产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财政支出对物价的影响。

对于含有k个变量的p阶SVAR模型,至少需要施加k(k-1)/2个限制条件才能估计出结构式模型的参数,因为本文含有3个变量,所以至少需要施加3个限制条件。首先,生产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政府支出是由政府自主安排的,因此,二者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很高的相关性,所以b23和b32都等于0。其次,根据物价的财政决定理论,财政政策对物价具有决定作用,所以物价是在财政支出之后决定的,即价格指数不影响生产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财政支出,故b21和b31都等于0。最后,主对角线上都为1。故(3)式可以转换成:

四、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估计

1.变量的稳定性检验

SVAR模型要求估计的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因此,在对模型做相关实证之前,需要检验序列CPI、PPI、dlnsy和dlnxy的平稳性。在变量的平稳性检验之前,需要先在eviews6.0中,对变量lnsy和lnxy取差分,然后采用单位根检验(ADF检验)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根据AIC、SC和LR等准则来确定滞后阶数。计算可得,PPI的ADF值为-3.6156小于临界值-3.5113,从而拒绝原假设为非平稳序列的假设,接受原序列为平稳序列的假设。同理,CPI、dlnsy和dlnxy都拒绝原序列为非平稳序列的原假设,从而这四个变量都是平稳的。

2.滞后阶数的确定

模型的滞后阶数p的确定对模型估计结果的影响比较大。滞后阶数的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是相反的结论。模型的滞后阶数越大,得出的结论的更加可靠,但是模型滞后阶数的增大,就需要跟多的参数来支持,导致模型的自由度下降。因此,SVAR模型的滞后阶数的确定相当重要。本文根据eviews6.0中的滞后长度标准(Lag Length Criteria)来确定滞后阶数P,因此CPI和PPI的模型都选择滞后2阶的SVAR模型来探讨生产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财政支出对CPI和PPI各自的影响。

(二)实证分析

1.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根据上面的滞后阶数的分析,可知,CPI和PPI的SVAR模型都选择滞后2阶。

(1)CPI的 var模型结果

从上面的方差可以看出,CPI滞后一阶系数为正,所有阶段的系数之和也为正,因此,CPI的冲击是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生产性财政支出的所有系数之和为负,这说明从短期来看,生产性财政支出有利于降低CPI。而消费性财政支出的所有系数之和为正,且最大,为0.8202,这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消费的增加有利于增加需求,从而使得需求大于供给,促使CPI的上升,这也说明在短期内消费性财政支出是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2)PPI的 var模型结果

从第一个关于CPI的方差可以看出,PPI的滞后一阶系数为正,且为0.9836,同时所有的系数之和扔为正。这说明从短期来说,PPI受自身影响较大,这表明PPI具有价格粘性,不易受到别的因素的影响,这或许是由于PPI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研究物价,而工资、成本等短期内由于合同等因素是不会改变的,从而使得PPI在短期内也不会轻易改变。生产性财政支出的所有系数之和为负,消费性财政支出的所有系数为正,并且它们的所有系数之和占比很小,因此,对PPI的影响很小。

2.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分析模型收到某种冲击后,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冲击对其他变量现在及未来取值的影响轨迹,可以形象地描绘出变量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效应。本文采取的是在不同的冲击下,10期内CPI和PPI非不同影响。

(1)CPI的脉冲响应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CPI受到CPI、dlnsy和dlnxy的一个标准差冲击,会产生不同的不同的影响,其中,CPI收到本期的影响较大,CPI当期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CPI本身产生一个较大的正的冲击,并在接下来呈现下降趋势,到第4期左右,价格基本不再受当期价格的显著影响了,在随后几期基本没有响应了,这说明当期CPI对CPI的影响是一个短期的效果,从另外一方面说明对价格水平的控制需要考虑到当期价格的影响。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物价表现出一个负的效应,然后渐渐上升,在3期之后,CPI基本不再受生产性财政支出的影响。生产性财政支出包括投资性建设和科教文化等,这些财政支出主要是影响供应商和生产者角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和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从而可以对CPI产生一个下降的趋势。而消费性财政支出对CPI有一个正的显著冲击,在接下来几期开始下降,到4期左右,基本就不在对价格产生影响。消费性财政支出是直接对最终生产品的购买,消费性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利于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使得需大于供,从而使得CPI上升。因此,在考虑到价格本身的应收之后,增加生产性财政支出和降低消费性财政支出有利于降低CPI。

图1:CPI的脉冲响应图分析

(2)PPI的脉冲响应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PPI受到当期PPI的一个标准冲击所产生的影响较大,且为正效应,并在接下来的几期缓缓下降,持续时间较长,大概为8期。这表明PPI受其本身冲击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效果,从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像劳工成本、运输成本和技术成本等都是一个长期因素,在短期内是不可改变的,因此,PPI受到当期PPI冲击后所产生的效果是持久的,不是短期内的。生产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财政支出对物价的影响是相反的,且它们对PPI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在当期对PPI不产生影响,这表明PPI受到冲击后不是立即作出反应,即PPI的价格变动受到条件制约的,比如合约,工资等。其中,生产性财政支出对PPI产生的影响是负效应,消费性财政支出对物价具有的正的效应,这和前面对CPI的影响是一样的,只是对PPI的影响更加久,这从另外一个测度说明了PPI(即生产者角度)的变化比CPI(即消费者角度)更不易发生。也就是说PPI的改变具有刚性,而CPI的改变具有弹性。

图2:PPI的脉冲响应图分析

五、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以2009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月度经济数据为样本,通过将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财政支出,把它们分别对CPI和PPI的影响分别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PI更易受生产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财政支出的影响,且消费性财政支出对CPI的贡献度最高。而PPI更多地是受到自身冲击的影响,消费性财政支出和生产性财政支出对PPI的贡献度很低。其原因在于生产性财政支出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计算生产者价格指数,因此,PPI更多地是受到成本等因素的制约,成本包括工资,原材料的价格等。其中,工资是具有价格粘性的,即使财政支出的增加也不会短时间改变工资等,从而使得PPI也具有价格粘性,不会短时间发生变化,但是一旦发生变化,会持续地更久[3]。而CPI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于是,财政支出,特别是消费性财政支出,对于CPI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CPI的波动更加剧烈,更加受到财政支出的影响。

[1]Canzoneri,M.B.,R.E.Cumby,and B.T.Diba, “Is the Price Level Determined by the Needs of Fiscal Solven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1221-1238.

[2]Daving,T.and E.M.Leeper,“Fluctuating Macro Policies and the Fiscal Theory”,in NEAR Macroeconomics Annual,2006, (21):247-298.

[3]刘斌.物价水平的财政决定理论与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9,(8):35-51.

石舍玉(1993-),女,安徽安庆人,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学研究。

猜你喜欢

消费性阶数物价
确定有限级数解的阶数上界的一种n阶展开方法
“新主流”引领下的现实拓展、多元类型与“想象力消费”
网络文学评价中的两个倾向性问题
一个含有五项的分数阶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复变函数中孤立奇点的判别
大众文化语境下当代文学创作的世俗化特征
台达于2014 CES展览推出最新智能绿生活应用产品
2012,物价的期盼
基于叠加序列的信道估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