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6-28郭小艳
郭小艳
西安市第九医院放疗科(西安710054)
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郭小艳
西安市第九医院放疗科(西安710054)
目的:探讨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直肠癌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各32例;单纯放疗组仅行调强放疗,总剂量50 Gy,2.0 Gy/次,分25次;放化组行同期放化疗,化疗从放疗第1天起始用卡培他滨,每日1600 mg/(m2·d),分2次口服,持续2周后停药,3周为一个周期,放疗结束后继续口服卡培他滨,共4~6个疗程。比较两组间3年总生存率、3年无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放化疗组3年总生存率较单纯放疗组高,在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上较单纯放疗组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泻、里急后重及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可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率,延长生存期。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病死率最高的5个恶性肿瘤中排第4位,目前治疗主要遵循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主,而Ⅱ、Ⅲ期直肠癌的治疗,多首选手术治疗,虽分期为早中期,但单纯手术后5年生存率一直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多为瘤床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1]。为提高术后生存率,延长生存期,临床多采用术后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本次研究筛选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64例,病理分期为II、III期,时间自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两组,分为术后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数据,对这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6岁;病理分期为Ⅱ、Ⅲ期(2010年AJCC结直肠癌分期标准),病理类型均为中低分化腺癌,均无严重内科疾病,无第二肿瘤,无放疗禁忌证。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各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放疗均采用美国瓦里安双光子直线加速器,6 MV-X线调强放疗,共照射25次,总剂量为50 Gy,每周5次,约5周完成放疗。放疗前增强CT定位,层厚5 mm,并于CT图像上逐层勾画靶区CTV:包括瘤床区、骼血管淋巴结区、骶前软组织、直肠系膜区及坐骨直肠窝(Mile术后包括会阴部瘢痕)。PTV:CTV外扩l cm。勾画靶区并评价患者盆腔的正常组织受量,包括膀胱、双侧股骨头、小肠、直肠等。同步放化疗组从放疗开始应用卡培他滨1600 mg/(m2·d)(国药准字H20073024)口服,2周后停药,3周为一疗程,放疗完成后继续完成化疗疗程,共4~6个疗程。单纯放疗组仅行盆腔调强放疗,结束后定期来院复查。
3 观察指标 入组病例均完成治疗,随访终点为死亡。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总生存率(OS)、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差异。同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症处理后效果,按照RTOG急性放射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3年生存情况、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 见表1。同步放化组3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低于单放组(P<0.05)。
表1 两组3年生存情况、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 [例(%)]
注:与单纯放疗组比较,*P<0.05
2 近期及远期不良反应 见表2。按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近期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腹泻。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远期不良反应。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讨 论
手术是II、III期直肠癌患者的首选治疗,但是由于直肠与盆腔结构和脏器之间较小的间隙,直肠癌淋巴引流的特殊性及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外科难以获得较宽手术边界,尤其肿瘤侵及肌层或淋巴结阳性的患者,难以切除彻底,无论采取哪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极高,可达45%~65%[2],甚至因转移而死亡。
5-氟尿嘧啶(5-Fu)联合亚叶酸钙方案是目前II、III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的推荐化疗方案。5-Fu连续静脉给药是术后同步放化疗标准治疗模式,且5-Fu持续静脉点滴较静脉推注疗效佳,但留置化疗泵不良反应较大,给患者生活中带来诸多不便,患者依从性差。而卡培他滨是一种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是5-Fu的前体,药物本身并无细胞毒性,在肿瘤组织中通过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转化成5-Fu[3],且肿瘤组织中TP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均高于正常组织,较5-Fu有一定的靶向性,而口服药物可维持长期有效的血药浓度,与5-Fu持续静点疗效相当,而使用更方便,不良反应少[4],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白细胞降低。本研究两组对比同步放化疗组发生率较单纯放疗组增加,主要为近期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程度重,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之卡培他滨口服患者依从性好,使用更方便,是理想的术后辅助化疗药物,随着II、III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的广泛推广,卡培他滨也会使用越来越普遍,现在也是后期长期维持治疗的主要药物[5]。随着放化综合治疗在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使手术后直肠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6]。国内亦有许多研究结果证实,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同期放化疗可降低复发率并改善生存情况[7-8]。此次研究证实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不但可提高总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而且可以减少远处转移的机率。
[1] 魏 鸿,王 灿,马 丹.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及对预后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36(4):446-448.
[2] 徐瑞华,姜文奇,管忠震.临床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40.
[3] 林能明,马胜林.新编抗肿瘤药物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126-128.
[4] Endrizzi B,Ahmed RL,Ray T,etal.Capecitabine to reduce nonmelanoma skin carcinoma burden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J].Dermatol Surg,2013,39(4):634-645.
[5] 张阿桥.Ⅱ期和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希罗达同步放化疗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42-43.
[6] 常冬华. 两种放化疗方法对直肠癌根治术后3年生存率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6(20):11-12.
[7] 卢宁宁,金 晶,李晔雄,等.Ⅱ期和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卡培他滨同期放化疗疗效及失败原因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20(6):497-501.
[8] 钟陆行,熊建萍,张 凌,等.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期治疗术后直肠癌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1,26(4):381-386.
(收稿:2016-06-16)
直肠肿瘤/放射疗法 直肠肿瘤/药物疗法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R735.37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6.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