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思维导图的研究*
2017-06-28北京孙海菊
⦿北京/孙海菊
浅谈小学英语思维导图的研究*
⦿北京/孙海菊
本文是在反思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基础上,尝试利用思维导图,让英语学习变得更简单的研究,分别从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间的联系、思维导图主题的确定、作用、环境布置、评价要求、研究的课堂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思维导图;英语;研究
英语是一门交际性语言,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目前,反思我们的英语教学: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强;学习比较被动;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厚;英语结构前后衔接不紧密等。为了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尝试了在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让学习变得更简单的研究。
一、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这样,思维导图和英语教学间就建立了联系,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思维导图主题的确定
(一)词汇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和他的词汇储备量和运用词汇的能力有着很大的联系。一个人的词汇量越大,语言能力就越强,从而在生活中越易成功。在学生学英语的过程中,词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单词中,对于短语、句子、短文等的理解也起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英语中,有不同类别的词汇,如动物、植物、文具、交通工具、服装等。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随时复现这些词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导图,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如下图是总结有关颜色的思维导图实例。在导图中,学生列举了红、蓝、绿等颜色,然后又进行查找,写出了苹果绿、灰绿等,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
总结有关颜色的思维导图
总结有关动物的思维导图
(二)音标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了26个字母。在学习大量的单词时,也渗透了字母的发音。为了帮助学生深入记忆单词字形,掌握读音,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引导学生总结字母发音,及含有字母的单词,使学生能够灵活的、真正的掌握。如图:
含有字母Q的单词总结
(三)阅读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其能力的提升,但阅读理解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导图来帮助学生降低难度。首先通读全文,找出主要内容,并把它放到导图中间;然后再读全文,寻找主要内容分几个方面;最后细读,提取细节,并在适当位置进行填写或绘画。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绘制导图,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导图能复述,深入理解课文。
如图五: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球日”这篇课文时,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了主要内容讲的是“世界地球日”,然后分别从时间、内容、意义等方面深入理解。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全面理解了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展开想象,通过查找,知道了其他的有意义的节日,制作了这张思维导图。
(四)写作 写作是提升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语言综合运用的关键环节。但写作对于刚接触写作的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许多学生在写作时,特别困难。众所周知,写作之前要有思路才能把文章写好,而大多数学生面对写作没有思路,或者思路不清晰,不知该如何下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巧妙地运用导图,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导图进行写前的思路整理,指导如何写作,让学生意识到一个话题可以有很多方面写。这样解决了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及如何写的问题。在制作导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构思,然后学生自己构思、制作导图。这样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梳理写作结构,组织语言,明白写作内容,拓展思维。例如写“朋友”这篇作文,学生通过讨论,确定了从外貌、年龄、性别、爱好等方面来描述,首先用思维导图梳理,然后写作文,效果非常好。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提高。
(五)教材内容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制作主题。如二年级,思维导图以动物、颜色为主,三年级以春天活动为主,四年级以宠物、动物等为主……
在制作时,教师从网上收集了各种类型、板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等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开阔思维,然后再根据主题内容进行联想,用图形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三、思维导图的作用
(一)横向整理 北京版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分为几个话题来讲述。因此,在整个单元学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画导图进行复习、整理、延伸。如activities(活动),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总结出聊天、手工、钓鱼、跳舞等活动。学生在制作导图的过程,也是整理复习总结的过程。同时有的学生依据网络资源优势,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对导图进一步完善。
(二)纵向整理 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呈螺旋上升趋势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还要进行纵向整理复习,学生新学的知识不断的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其知识储备,像滚雪球样不断壮大。如学习字母q,总结含有字母q的单词,制作导图。学生把含有q的单词都进行了整理,他们掌握单词的能力也提高了。
四、思维导图的环境布置
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经过老师和学生的评选,可以进行展示:
教室内,在评价表内展示班内的优秀作品;
楼道的橱窗内展示班级间评选的优秀作品。
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保留学生的每一份作品。
五、思维导图的评价要求
在思维导图呈现的方式上,不同年级根据年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评价要求也不同。低年级以形象记忆为主,因此导图的呈现,就以画图为主。优秀作品的评选条件为布局合理、颜色搭配美观、图片生动等。中年级随着单词、句子的书写训练,导图的呈现,就以图配文字为主。优秀作品的评选条件为布局合理、颜色搭配美观、图片生动、书写美观等。高年级随着对知识的理解深入,逻辑思维加强,思维导图的呈现就以重点词为主,图片、短语、句子为辅。优秀作品的评选条件为布局合理、颜色搭配美观、图片生动、书写美观、重点把握准确等。
六、思维导图研究的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导图融入到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时间,能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时,结合北京版教材同一单元主题内容相同的特点,导图还可以安排在单元学习后完成。每册书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内容,把制作的思维导图集结成册。这样,教师研究的过程也成为了教学相长的过程。
安排在课前,通过呈现与授课内容有关的学过的内容的导图,学生一目了然,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明确了将要学习的主题内容;还可以根据主题内容,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活动,先制作有关的导图。每个学生的思维导图都不一样,然后再引导学生关注到教学内容,确定重点。如制作“找水壶”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颜色、大小、形状、地点等不同的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安排在课中,可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头脑风暴”。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如何识别一个人”话题,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分别从“服装、性别、年龄、职业、高矮胖瘦等体貌特征”进行头脑风暴,既拓展了思维,又灵活应用了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体现了英语的交际性。
安排在课后,通过一张以前制作的、不完善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到这个图中,归纳整理,完善并细化这个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化、系统化。
安排在单元后,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单元中每课的重点不同,制作出思维导图。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是奥运会。在这个主题下又分为3个话题:古代奥运会,现代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在这个单元学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奥运会”为关键词进行总结整理,画出思维导图:
学生在制作导图的过程,也是整理复习总结的过程。同时有的通过上网查找等,掌握更多有关奥运的知识,又对思维导图进行进一步完善。在导图进行交流和评比中,学生能够共享资源,使更多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安排在整册书后:学校举办“思维导图”评比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每个单元的思维导图制作好后,再以“整册书”为关键词进行整理,绘制成一个整本书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这样,整本书的内容学生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经过学生和老师的不断完善,最后制成优美的书籍,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成为学习材料。这既是成果的展示,又能帮助学生很快掌握本册书的重难点和脉络结构,促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和运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能较熟练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梳理内容结构,听说读写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增加,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1]《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第80页至84页.
密云县第四小学)
*密云区教委首届“中国知网杯”优秀校本课程及论文评选活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