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节奏训练中的运用
2017-06-27陈敏慧
摘要: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融身体动作、音乐和情感为一体,通过身体运动将内心情绪转化为音乐,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节奏训练方面都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节奏训练;运用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亦称“体态律动学”教学法。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载体,人们可以通过身体运动将内心情绪转化为音乐。聆听音乐结合身体反应,能产生理解和表现音乐的巨大力量。本文主要对小学节奏训练中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的运用进行探讨与分析。达尔克罗兹从音乐与身体运动关系的角度,制定了体态律动的学习内容——达尔克罗兹节奏要素,分为时值与结构,拍律及其变化和情感表现要素三大方面。
1. 节奏要素之一:时值与结构
通过迈步、膝盖弯曲、身体上提等初步获得音值感,过程中配以双臂的自然开合,有助于呼吸自如和体会音值的内在张弛感。例如全音符,第一拍左腿跨出一步;第二拍膝盖弯曲,身体向前倾斜;第三拍膝盖再弯曲;第四拍膝盖稍弯曲身体上提。
休止是一种积极的静默。练习的第一步是对起和止的控制:教师弹奏音乐,学生随之拍手,拍手要轻柔,耳朵注意聆听,音乐突然中断时,迅速停止拍掌。有一定基础后,将休止练习加入到传球游戏中:学生围成圈,按一定速度,以顺时针方向传球,当听到老师喊“4”时,停止传球,随意用膝、肩、头等任意身体部位匀速做4拍动作,代表休止4拍,之后继续传球。
分句练习可以通过身体运动去感受,训练中教师可演奏具有明显分句特点的音乐段落,让学生用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运动方向表现分句和乐段,或以不同的队形和空间位置表现曲式结构。例如,教师演奏舒曼《C大调旋律》中的前八小节,学生分两组进行表演。第一乐句:第一组向前移动。第二乐句:第二组向前移动。第三乐句:第一組学生仰起头举起手臂。第四乐句:第二组学生跑下。再如教师弹奏《士兵进行曲》,学生行进,并走出四方形;教师弹奏巴赫的小步舞曲,学生根据乐句的划分,走出三角形。
对位节奏是以不同动作、不同声部同时表现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节奏型。教学可从某种节奏型开始,由浅入深的进行。先由师生合作进行二声部练习做铺垫,再由学生自己同时完成两个声部的节奏型:高声部用手表现,低声部用脚表现。根据教师的指令,学生的手脚交换声部,低声部用手表现,高声部用脚表现。第一组从左向右读谱,第二组从右向左读谱。
卡农是练习各种节奏的有效方式,主要分为中断卡农和连续卡农两种。中断卡农又可称为回声卡农,教师表演一个节奏型或音型,学生紧接着模仿。在一定积累基础上,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多声部的连续卡农即兴活动,教师不间断表演,学生相差两拍跟随模仿,表现的媒体可以是动作、歌唱或乐器。为逐步增强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可循序渐进地引入变化重复、扩大缩小时值、模进、逆行等简单的音乐创作技法。
2. 节奏要素之二:拍律及其变化
音乐中的节拍是有强音的有规律的循环出现形成的,学生须从感受强音上身体的紧张,然后放松,获得经验。可采用闪电游戏:教师持续演奏音乐列,好像天上打雷那样轰隆轰隆地发出响声,学生分散躺在地板上,听打雷的声音。教师不时地加入音乐列,好像闪电。每次闪电出现的间隔时间固定。学生听到闪电的声音(重音),立即向上伸出手臂模拟闪电。随之通过拍接、拍击接、拍接扔接不同的拍皮球动作,比较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
在实践中可知,音乐中常会出现不规则的拍子,同一小节会包含不同时值的单位拍。此时教师可以弹奏匀速的即兴旋律或匀速敲击乐器,学生和着音乐走动,教师不定时的变化重音,重音的前一拍用特殊音效提示,学生听到后迅速用身体动作表现重音。
3. 节奏要素之三:情感表现要素
渐强、渐弱、突强、突弱,是音乐情感表达的细腻反映,涉及能量和情感的酝酿、释放和控制,关系到动作在时间和空间的逐渐或突然的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用一只手在面前画圈来体会飞机飞近、飞远时产生的声音变化。还可以用身体运动表现力度变化:双臂由小到大扩展,表现渐强;双臂由大到小,表现渐弱。提醒学生,在休止中保持渐强、渐弱的趋势,在心里和身体内部积聚能量(渐强)或逐渐放松(渐弱)。
音乐中的速度不是机械的时间分割和表现,它常常需要随着音乐的情感、情绪的变化,表现出轻重缓急的艺术性处理。通过偏离严格的节拍和节奏,对乐句的表演进行微妙的变化,用身体运动来表演,使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更趋细腻和富有情感地表现。教师演奏一个主题乐句,学生记忆后,教师可对旋律进行音值延长、缩短;加入休止、倚音、经过音的变化,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动作,注意表现细微变化的地方。学生熟记音乐主题后,进行自由的处理,用身体运动来表演,教师跟随学生的动作演奏乐句。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身体动作和不同声音效果之间的联系。如用蹦跳来表现跳音,用肩膀带动手臂、大臂带动小臂的怀抱式表现连音,用蹲屈表现重音,用身体的扭动表现波音,用手腕的迅速转动表现倚音等。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以自身的元素为基础,通过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印象,以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在感知中得出概念,使之从感性认识转为理性认识。不仅营造了轻松活跃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发展学生在节奏运动方面的能力,感受来自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音乐的整体水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立梅 蔡觉民.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谢嘉幸. 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
[3]高博. 音乐教育的国际对话——“2015十期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骨干教师培训总结评估会暨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综述[J]. 人民音乐,2015.
[4]王晓晓.“比较音乐教育”在中师音乐教学中的尝试[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陈敏慧,女,汉族,浙江台州人,就职于台州市文华小学,小学一级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