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06-27刘揖和
刘揖和
摘 要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跳出传统的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倾注。如此可见,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高中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这一论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情感教育 巧用情境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2-0074-01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认知活动,还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情感活动。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把炽热的感情结合起来。成功的教学表明:教学不仅在于教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于教者能借助自己的良好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感高涨的气氛中发挥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判断力,进而在良好的心境中解开知识之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情感教学。那么,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加强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往往自导自演,而忽略了情感的倾注,学生看惯了一副严肃无表情的教师面孔,只是冷漠地机械地在"听"、在"学"。这就必须要求高中的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情感的投入,应具备耐心、理解、宽容的品格,才能融洽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了和谐的教学氛围才会有高效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的时候,在分析景物描写——风雪的作用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寻找文章中描写风雪的相关句子来进行分析,然后看看哪个小组分析得最为恰当。由于采取的是分组比赛的形式,学生自然兴趣比较高涨,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很快有小组就从刚去草料场、出门沽酒时、沽酒返回时三个直接描写进行分析认为:"风雪"起到推动情节层层发展的作用,同时渲染了气氛的作用,这也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而就在此时,最后一排有一个从未举手的同学竟然怯生生地举起了手,这令很多同学投去诧异的目光。但我并没有用异样的目光去看他,而是发自内心的给他投去期待的目光,并把回答的权力交给了他。他说:"风雪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林冲的反抗精神。"顿时教室里议论声一片,我随即制止了大家的议论,并鼓励他说下去,然后他继续补充回答:草料场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其实就如林冲心中的怒火,正是这熊熊的怒火不断被点燃,才有了林冲接下来走上反抗的道路的可能。頓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则投给他赞许的目光,并且庆幸,正是我在用心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有了现在我想要的结果。
二、巧用教学情境,激发情感
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的时候,如能根据教材的实际,巧妙设置一种新的情境,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诗歌时,可以先用多媒体投影出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然后投影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的图片,同时播放《沁园春·雪》的诗歌,学生们体会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从而唤起他们强烈的自省意识,鞭策他们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升华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我们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主题不一的语文实践活动,每一次活动我们都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力求活动取得实效,使学生的情感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如在"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中,让学生首先明白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优秀儿女为祖国流血献身。其次,让他们收集当地爱国人士的文献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并适当摘抄重要内容。最后,让他们访问当地的爱国人士,通过和老革命、老战士的直接对话,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明显增强,为建设祖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的热情高涨。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