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看到校园贷“正规军”的积极意义
2017-06-27关育兵
关育兵
饱受诟病的校园贷,如今迎来了“正规军”。上周,建行、中行两家大银行率先进军校园贷领域。业界人士认为,大银行涉足校园贷,具有利率低、操作相对规范、风险控制较好等优势,肯定会进一步挤压P2P公司等业务空间。(5月23日《海峡导报》)
对于校园贷“正规军”的出现,有人是嗤之以鼻的:一个不赚钱的,却鼓励他们超前消费,合适吗?这并非杞人忧天。之前,银行曾向学生滥发信用卡导致不良信用率激增,引发学生、家長不满。为此,银监会于2009年7月下发通知,要求遵循审慎原则向学生发放信用卡,校园信用卡业务由此急剧收缩。
这是前车之鉴。现在,校园贷“正规军”会重蹈覆辙吗?这样的担忧有一定的道理,但完全揭老黄历也不对。大学生有信贷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当然,这里面的需求,有的是正常的,有的是需要抑制的。用于正常学习生活的支出,乃至小微的创业资金,都应该得到满足;一些不当的消费,比如对于衣服、手机、娱乐等的消费支出,应该尽量加以抑制。人们对于校园贷的担忧,更多在于其纵容了后者。
从现实来看,叫停校园信用卡,曾经发挥过这样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高利贷、“裸条”、暴力催收等事件频频发生,逼迫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校园贷。重新放开这样的口子,不仅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也能够进一步挤压混乱“杂牌军”的市场空间,减轻监管的压力,避免更多校园贷悲剧事件的发生。从目前两家银行的校园贷业务来看,授信额度最高可达5万元,还款期限为3~6年,日息仅万分之1.5、年利率5.6%,这对于校园贷来说,无疑是良币驱逐劣币的好方法。
当然,校园贷“正规军”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击非法校园贷,我们却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此。道理很简单,要真正解决非法校园贷问题,还需继续加强监管,培养学生良好的风险意识,让其克制自己的高消费欲望。